42%老人患肌少症|35%医生不懂防治|糖尿病防控新重点

李大爷患糖尿病多年,药是越加越多,血糖却总是不稳。

有专家说减肥有助于控制血糖,李大爷便下定决心减肥。

折腾几个月,体重减了10斤,人却越来越虚弱,一次不慎摔跤后,家人将他送到医院检查。

一开始连医生也不知道他身上发生了什么,经过多科室会诊后才确诊他得了肌少症。

李大爷困惑不已,减肥不是好事吗?怎么莫名其妙得了肌少症?

一、什么是肌少症

肌少症全名叫做肌肉减少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肌肉退行性病变,其主要的特点有:肌肉含量(肌量)减少、肌肉力量(肌力)下降和(或)躯体功能障碍。

预计到2050年,全球将有5亿人患肌少症!

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每7位就有1位患有肌少症;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每5位就有2位患有肌少症!

扎心的是,我国约35%的医务人员对肌少症缺乏关注和了解!

二、糖尿病患者为何更容易得肌少症

1.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相比,往往更早且更快的发生肌肉功能和质量的衰退。

2.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盲目减肥和药物导致的体重过低。而低体重能增加肌少症的发生风险。

3.糖尿病患者更容易由于严格的饮食控制而出现营养不均,当碳水、蛋白质摄入不足时,会加快肌少症的发生和发展。

三、糖尿病合并肌少症有什么危害

1.血糖更难控制:合并肌少症的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异常会更加严重,无疑会增加血糖控制的难度。

2.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有证据表明,合并肌少症的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骨质疏松,尤其是女性患者。

3.增加骨折的风险:合并肌少症的糖尿病患者常因意外跌倒而骨折,有时甚至会导致残疾。

4.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肌少症可通过影响肥胖、胰岛素抵抗、慢性炎症等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四、糖尿病患者如何预防肌少症

1.早期运动干预:以抗阻训练为基础的运动干预,可以有效增加肌量、提高肌力和改善躯体功能。除了预防,运动还是是肌少症的首选治疗手段。

糖尿病患者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选择哑铃、弹力带、俯卧撑、深蹲、器械等方式训练。

推荐的锻炼频率为每周2-3次,隔日进行,每次30-60分钟。

小贴士:没有运动基础的患者注意要从低强度开始。

2.注意营养均衡:饮食上应避免极端的控制碳水,保证足够的能量摄入(建议105-126kJ/kg),以降低肌少症的风险;

每日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范围1.2-1.5g/(kg·d))可以改善肌肉质量和力量,优先选择牛奶、鸡蛋、鱼肉、瘦肉、豆类等食物;

存在维生素D缺乏的肌少症患者,要合理补充维生素D。

3.合理选择药物:研究表明,SGLT2i(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和GLP-1RA(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等)有助于维持2型糖尿病患者的肌肉质量百分比。

有肌少症风险的糖尿病患者可以在医师指导下优先选择这些药物。

五、如何早期发现肌少症

肌少症起病隐匿,不容易被发现,大多数肌少症患者都不会主动到医院就诊。

细心体察以下征象有助于早期发现肌少症。

1.握力变差:握力的变化可以反应肌力的变化,而肌力目前是诊断肌少症的首要指标。

男性<28㎏、女性<18㎏即可诊断为低握力。

2.小腿变细:用软尺测量小腿最粗部位的周长,得数称为小腿围。

小腿围合并握力常用作社区筛查肌少症的工具。

男性<34cm、女性<33cm时要到医院就诊。

3.走路变慢:步速简便易行,可以反应躯体功能水平。步速<1m/s称为低步速。

如果患者不方便步行,可以进行5次椅子站坐试验,如完成时间≥12s,则为躯体功能障碍。

小贴士:对自身肌力、肌量等有任何的疑问,建议患者就近到社区医院寻求全科医师的帮助!

结语别让肌肉悄悄溜走

糖尿病合并肌少症时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增加。

早期诊断,早期进行饮食、运动综合干预是对付肌少症的最好办法。

记住李大爷的教训,控糖不等于盲目减肥!

守住肌肉,就是守住晚年生活质量的第一道防线。

注:本文内容基于《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中国肌肉减少症诊疗指南(2024版)》及其他公开医疗文献。仅用于健康科普,不能替代诊疗!文中案例为虚构,旨在提示疾病风险!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9598.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20日 下午4:00
下一篇 2025年3月20日 下午4:00

相关推荐

  • 为什么一看见周围的同事都忙忙碌碌就无法放松?看专家怎么说→

    焦虑的情绪如果是适度的,其实有积极意义,会成为促进我们努力、成长的动力。 在工作环境中,同事们的日常表现、工作状态常常成为我们自身工作表现的一个重要参照。 对于情绪敏感性高、责任心强、过于自律自省、缺乏自信、缺乏整体安全感的人们,这种情况更容易发生,他们更容易从周围人身上感到某种氛围,从而审视自己,引发自己的焦虑。 如果当同事都在忙忙碌碌,而自己相对清闲时,…

    2025年4月15日
    3000
  • 开学后春季流感高发,如何做好防护?儿科专家来支招!

    随着冬春季节的到来,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等多种儿童季节性疾病进入高发期。那么家长们应如何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降低疾病的发生风险呢?我们邀请到了湘潭爱尔仁和医院儿科李琴主任来针对这些疑问进行解答。 李琴主任指出,冬春季节气温波动较大,早晚温差显著,是儿童感冒和其他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时段。家长应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根据天气变化为孩子及时增减衣物。避免让孩子穿得过少而…

    2025年2月17日
    16100
  • 褪黑素:生于黑夜的它,正确打开方式是这样的

    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放下手机后,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好不容易睡着了,却是睡得浅、醒得早; 在白天时昏昏欲睡,到夜晚时却精力充沛……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恐怕你的睡眠质量并未达标。《2023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显示,人们普遍存在睡眠时间减少、入睡困难、失眠等问题,超过60%的受调者存在睡眠类症状。 睡眠是生命的滋养剂,人类生命中的三分之一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

    2025年3月14日
    11300
  • 一生病就喝板蓝根?男子因此中毒昏迷!服用注意这5点→

    近日,40岁的张先生因胸闷、乏力、口渴被送进医院。入院后,他逐渐出现意识不清、昏迷等症状。经过医生的及时救治,张先生的生命体征才稳定下来,而这一切的起因竟是8包板蓝根颗粒。 当前,正值多种呼吸道疾病高发期 不少人会自行服用板蓝根颗粒 以提前预防 更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表示随随便便将板蓝根当饮料喝 板蓝根颗粒是常见的中成药 也是很多家庭的常备药物之一 为何服用后…

    2024年12月22日
    22000
  • 保质期刚过一两天的食物,还能吃吗?很多人都误解了这4点!

    3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其中新增“保质期到期日”和“消费保存期”两项标准。 增加这两项标准将对消费者产生哪些影响?食品过期一两天还能吃吗?在保质期内食品就一定安全吗? 保质期的说法从何而来? 面对家里刚过保质期的未拆封食品,许多人都有“过期扔了可惜,不扔怕吃出病”的困扰。然而,啥叫保质期?保…

    2025年4月1日
    80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