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刷和莲蓬头全是病毒?隐藏在浴室中的“生态系统”

当我们想到生物多样性时,脑海中或许会浮现出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辽阔无垠的海洋,或者色彩斑斓的珊瑚礁。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就在我们家中的浴室,竟然也存在一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项于2024年10月9日发表在Frontiers上的最新的研究,揭开隐藏在浴室中的微生物世界。

这项新的研究始于一个简单好奇心:我们的家庭环境中究竟生活着哪些微生物?在我们的家中,桌子、墙壁等干燥的表面并不适合微生物的生存。那么,微生物喜欢在哪里安家呢?答案是——潮湿的地方。没错,莲蓬头和牙刷正是微生物的天堂。

此前的研究已经发现,莲蓬头和牙刷上栖息着各种各样的细菌。那么,除了这些细菌,是否还有其他的微生物存在呢?带着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展开了进一步的探索。

为了解答这个疑问,研究人员对来自多户家庭的34个牙刷和92个莲蓬头的样本进行了宏基因组测序。那么,什么是宏基因组测序呢?

简单来说,宏基因组测序是一种先进的基因组学技术,允许科学家从环境样本中直接提取和分析所有微生物的遗传物质,而无需培养每一种微生物。它就像是给整个微生物群体拍了一张“全家福”,不仅能显示微生物的种类(“谁在场”),还可以揭示它们的功能潜力(“它们在做什么”),帮助我们全面了解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

如果把传统测序比作阅读一本书中的特定章节,那么宏基因组测序更像是在没有目录的情况下,一次性扫描整个图书馆中的所有书籍,并尝试整理这些信息。这不仅节省了时间,也让我们有机会发现那些之前未曾了解的“珍本”。

结果令人震惊:在这些样本中,总共发现了600多种噬菌体!那么,什么是噬菌体呢?

噬菌体,简单来说,就是专门感染并杀死细菌的病毒,是细菌的“天敌”。它们可以附着在细菌表面,将自己的遗传物质注入细胞内,劫持细菌的细胞机制进行自我复制,最终导致细菌细胞裂解并死亡。

更有趣的是,每个莲蓬头和牙刷上的噬菌体种类几乎都是独一无二的。也就是说,你家的莲蓬头上的微生物,与我家的可能完全不同。任何两个样本之间都很少有重叠,这意味着每个家庭的浴室都像是一座孤立的微生物“岛屿”,拥有自己独特的微生物生态系统。

这种高度的多样性让科学家们意识到,可能还有更多尚未被发现的噬菌体存在。这对于我们理解微生物生态系统,以及开发新的生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在众多发现的噬菌体中,研究人员特别关注一种能感染分枝杆菌的噬菌体。这类噬菌体在样本中数量较多。分枝杆菌属包括多种细菌,其中一些致病菌会引起结核病、麻风病和其他慢性肺部感染。如果我们能够深入了解这些分枝杆菌噬菌体的功能,可能有助于开发出新的方法来对抗这些致病菌。

举个例子,近年来,噬菌体疗法作为一种治疗细菌感染的替代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那些对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噬菌体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武器”。假如我们能够利用这些噬菌体来针对性地清除致病菌,将对医学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听到这里,也许你会问,家里的莲蓬头和牙刷上有这么多病毒,会不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危害呢?

其实,大可不必担心。首先,这些噬菌体是专门感染细菌的,对人类细胞并没有威胁。它们不会引起人体的疾病。其次,微生物无处不在,我们的皮肤、口腔、肠道中都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它们与我们和谐共处,甚至对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虽然微生物与我们共存,但良好的卫生习惯仍然重要。这里有一些简单的建议:
一、首先,如果想要清洗莲蓬头,可以将其浸泡在醋中,帮助去除水垢和部分微生物,或者直接用普通肥皂和水清洗;
二、其次,建议每三个月更换一次牙刷,或者当刷毛出现磨损时及时更换;
三、最后,不需要使用强力的消毒剂或“抗菌牙刷”。过度消毒可能破坏微生物的平衡,反而可能促进耐抗生素细菌的产生。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了解到,在我们看似平凡的日常环境中,隐藏着如此丰富的微生物世界。或许,正是这些微小的生命,构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下次再走进浴室时,不妨想一想:在我们看不见的角落,还蕴藏着多少未知的故事,等待我们去发现?

论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journals/microbiomes/articles/10.3389/frmbi.2024.1396560/full

本文为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扶持作品

作者名称:吕同舟

审核:梁前进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教授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9634.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20日 下午4:00
下一篇 2025年3月20日 下午4:00

相关推荐

  • 谨记“法拉第笼效应”,开车遇到这种情况,能保命!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一言科普团队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近日,一则“小汽车在路上挂到电缆”的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司机在这种情况下没有选择下车,而是继续驾驶。这一行为在一些人看来似乎不负责任,却有人说“还好挂到的是聪明人”。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司机不怕刮断电缆后赔偿吗?遇到这种情况的正确做法应该是什么呢? 掉落在地上的电线 (图片来源:veer图库)…

    2024年12月22日
    22300
  • 北京生物圈的鳅楸CP!一条鱼和一棵树为啥同名?

    2025年1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在国际动物学期刊《Zoo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动物系统学与演化》)发表了采自北京地区的鱼类新物种—北京花鳅(Cobitis beijingensis)。 巧合的是,在北京山地林间生有一种与北京花鳅发音一模一样的树木—北京花楸(Sorbus discolor)。 更巧合的是,“鳅”…

    2025年3月18日
    10000
  • “僵尸玉米”到底是啥?吃了所谓的“僵尸玉米”会有什么问题?

    近日,一条博主爆料二道贩子卖“僵尸玉米”的视频突然在网络上刷屏。他说大家买来的玉米全是科技与狠活,不仅刷了小甜水,还存在冻了许多年的“僵尸玉米”。尽管博主没有任何证据,但“僵尸玉米”的恐怖说辞依旧迅速传开,并引发了大众的讨论。 这“僵尸玉米”到底是什么呢? 吃了所谓的“僵尸玉米” 会有什么问题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 “僵尸玉米”到底是什么? 博主口中的“僵尸…

    2025年3月29日
    7600
  • 多窄的地方都敢钻,“喵星人”难道是“液体”?

    利维坦按: 养猫的人都知道猫咪身体的柔韧性,这在画家歌川国芳的作品中有特别传神的体现: 猫咪这种可以变换、调整身形以适应各种容器的能力,的确让我们人类自愧不如。章鱼可以非常从容地从一条很狭窄的缝隙或孔洞里溜走,但它毕竟是无脊椎动物——作为脊椎动物的猫,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大约15年前的新年那天,我们花了好几个小时寻找我家的猫。烟花把可怜的小动物吓得躲了起…

    2025年3月4日
    11900
  • 医生转行抓蛇,发现亚洲新毒王!他在35岁的这个选择有多疯狂?

    2025年是中国农历的蛇年,一提到这种动物,有人就条件反射地不寒而栗,还有人第一反应就是“剧毒”。4年前,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副研究员丁利和他的团队公布了一种新的蛇类——素贞环蛇。这种蛇的毒性甚至超越了亚洲陆生毒蛇中的“老牌毒王”银环蛇,被公认为亚洲陆地蛇类“新毒王”。 素贞环蛇的发现,不仅让丁利的名字在蛇类研究领域声名鹊起,也让他成为了亚洲毒蛇研究的…

    2025年2月16日
    200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