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体重啥老是反弹啊?因为脂肪细胞“记得”你胖过……

不知道屏幕前的你有没有加入过减肥的大军。想要过减掉几公斤赘肉的人或许都被这样的经历“折磨”着:我们斗志昂扬地开始减肥,努力地管住嘴、迈开腿,一开始体重确实掉下去了一点儿,但没过多久,我们就开始怀疑体重秤是不是坏了——怎么秤上的数字又反弹回来了?!

别担心,你不是一个人。这种现象有个很形象的名字,叫作“溜溜球效应”。也就是说,我们的各种努力往往只能让我们的体重短暂地降低,然后就像溜溜球一样,过不多久它就很容易回到原来的水平。减肥之所以这么难,就是因为我们很难克服这种障碍。

对于科学家来说,溜溜球效应同样是个难题,因为从分子层面来说,目前并没有弄清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今天介绍的这项发表在《自然》杂志的新研究就探索了这个问题。简单来说,研究人员发现,小鼠的脂肪细胞和其他一些细胞,有一种“记得”你长胖的“记忆”。当然,这里的“记忆”必须打个引号,对细胞来说,这一切都和表观遗传学有关。

让我们先来聊聊什么是“表观遗传学”。提到遗传,我们通常都会想到DNA序列。DNA中有像密码一样的东西承载着遗传的信息,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了这些序列,再一代一代传递下去。

然而蕴含遗传信息的远不止序列。表观遗传是另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涉及遗传物质中许多独特的化学标志物。它们虽然不会改变基因序列本身,但同样起着关键作用,比如它们可以决定细胞中哪些基因活跃,哪些不再活跃。换句话说,就是能告诉细胞应该做什么。

相比于稳定的遗传序列,表观遗传标志物更动态一些。在我们的一生中,这些标志物有的可以维持很多年,甚至是数十年,但许多因素都可以改变它们,比如环境、我们的饮食习惯和身体状况,当然,“长胖”也是其中一种因素。

回到这项研究,也正是这种表观遗传变化,导致了“溜溜球效应”的出现。科学家分析了超重的小鼠和节食减肥的小鼠的脂肪细胞。他们发现,肥胖会让脂肪细胞核发生独特的表观遗传变化。就算节食减肥,这些变化仍然存在。也就是说,这些脂肪细胞通过表观遗传变化,“记住了”小鼠身体的超重状态,从而可以更轻易地回到这种状态。这样一来,等到小鼠再次大饱口福地“放纵”的时候,比如再次吃到高脂肪饮食时,体重很快就会反弹。

在小鼠身上发现了这种现象之后,下一步自然是看看人身上有没有一样的机制。一些超重人群会接受缩胃之类的手术,也就是靠手术的方法降低食量。当然有必要顺便说一句,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随意进行手术,这一定是在医生谨慎评估之后才能进行的医疗手段。这项研究的科学家分析了不同机构和医院中一些接受过这类手术的超重病人的脂肪组织活检样本,发现我们和小鼠的脂肪细胞在这点上是一样的。这也是科学家第一次证明脂肪细胞具有肥胖的表观遗传记忆。

科学家已经知道,脂肪细胞的寿命应该很长,在我们身体用新细胞替换之前,它们平均可以存在10年。但他们还没有研究脂肪细胞对肥胖的这种“记忆”究竟有多久。

此外他们还推测,脂肪细胞很可能不是唯一具有这种记忆的细胞,其他身体细胞同样可能在溜溜球效应中发挥着作用,比如脑细胞、血管细胞等等也有可能都记得住你曾经胖过。

研究人员表示,虽然我们目前还没有办法用药物来改变细胞核里的相关物质,消除这种表观遗传“记忆”。但这也许可以成为未来努力的目标。只不过现在,我们暂时还不得不忍受这种溜溜球效应。

那么,对抗溜溜球效应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当然是从一开始就避免超重。科学家尤其希望提醒家长注意儿童和青少年的体重问题,防范于未然,或许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当然,这也提醒了每个想要减重的人,多些耐心和毅力,坚持才能胜利!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8165-7

本文为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扶持作品

作者名称:吕同舟

审核:梁前进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教授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9724.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21日 下午3:59
下一篇 2025年3月21日 下午4:00

相关推荐

  • 为啥都说不能把智能手表贴在高铁玻璃上?因为真的可能会拿不下来……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Denovo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新的“灯泡事件”火热出炉!最近,网络上掀起了“别往高铁玻璃上贴智能手表”的热潮,这句话已经成为最新的“别吞灯泡”警示。然而,许多网友偏偏不信邪,非要亲自尝试,结果把苹果手表贴在高铁玻璃上后,发现竟然牢牢吸附住,怎么都拿不下来……甚至为了取下手表硬生生地把手表屏幕扯开。这一幕仿佛又一次看到了“冬天舔铁杆”…

    2024年12月29日
    23400
  • “藻井”冰箱贴火爆全网,“藻井”是啥?为何如此“魔性”?

    近期,一款藻井造型的冰箱贴火爆全网,尽管价格不菲,但不少网友仍吐槽一“贴”难求。“藻井”是啥?怎么会有如此魔力?这个听起来古老而神秘的词汇,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项独特而精美的艺术形式,它不仅是建筑的一部分,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被誉为史上最难得到的冰箱贴(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01 藻井:来自远古地穴顶端的“天窗” 藻井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

    2025年1月1日
    26000
  • 海底光缆导致国家“失联”?TA如何被放入海底?

    海底光缆是什么? 如今是信息时代,互联网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我们每天通过网络(Internet)来与世界各地即时通讯,交换信息。而作为全世界信息通信的主要载体,就是海底光缆(Submarine Optical Fibre Cable),目前全球90%以上的国际通信业务基本都由海底光缆承担。 海底光缆,顾名思义,就是埋在海底的光纤线缆。但是它却不仅仅…

    2025年4月26日
    3900
  • 冲上云霄的“霸主”:恐龙如何在蓝天“重获新生”?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中有一篇《飞向蓝天的恐龙》的科普文章。这篇课文展现了恐龙家族经过亿万年的演化,怎么样从地面上一步步演化出各种各样像鸟的特征,演化出飞行的器官和飞行能力,最终飞向蓝天,变成了五色斑斓的鸟类。恐龙到底灭绝了吗?有哪些证据能证明鸟类是恐龙的后裔?恐龙化石发掘有哪些秘密?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供图/徐星) 《飞…

    2025年3月31日
    6500
  • 74岁还在生娃!这些鸟的秘密,你肯定不知道

    2024年年底,一只名叫“智慧”的黑背信天翁迎来了自己74岁的生日。早在1956年,智慧就戴上了来自科学家罗宾斯的脚环(当时年龄可能是5岁,刚到性成熟年龄,也可能更大),到今年则至少75岁了。 信天翁“智慧”,图源skynews 去年,智慧还和自己的伴侣生下了孩子。而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智慧已经生下来十几枚蛋了。记录它的科学家罗宾斯,在2017年以98岁高龄去…

    2025年4月2日
    7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