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几十万种植物“取名”,还不重名?揭秘植物名字的“套路”

给植物起名,这是一门学问。我是中国科技馆的榕哥,欢迎收看榕哥烙科。相较于人的名字,多是包含一些期许或寄托,植物的名字更形象地体现了它们的特征。今天咱们就聊聊植物名字中的套路。

有根据植物的形态特点取名的。例如扁豆,它的荚果和种子,都是扁平的;吊兰,枝条是下垂的,悬吊在半空;王莲,因为它的叶片是世界上水生植物中最大的。也可以用动物的某个部位来比拟,这样更生动,例如龟背竹、鸡冠花、蟹爪兰。或者根据植物的花呀、果实呀、种子、根茎的颜色、气味或味道命名的。比如绿豆、金橘、鱼腥草、臭椿、甘蔗、苦瓜、酸枣……足够直观吧!

而植物生长习性命名的也有很多。生长在沙地里的有沙枣、沙棘,生长在浅海岩石上的有海带、海藻。春日里较早开花的迎春花,春生夏枯的夏枯草,秋季枯萎后又会重新生出枝芽的忍冬,寒冷冬季依旧常青的冬青。月季是月月开花,韭菜则是是长长久久,割了一茬又一茬。

除了外在特点,还有根据植物的功效命名的。比如,凉粉草,用凉粉草的茎叶煎煮,再加米浆煮熟,冷却后成胶状物,就是解暑的凉粉啦!这看起来和烧仙草好像呀?没错,凉草粉又叫仙草,仙人冻。

说到这,就会发现,在不同国家,甚至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植物的名字很可能是不一样的。比如马铃薯,东北人叫它土豆,内蒙人叫它山药蛋,西北地区又称为洋芋。在不同的地域、语言环境中可能会千差万别,这叫做同物异名。但同样的名字也不一定是同一种植物。比如苦菜,还可能指的是苦芥或龙葵;而木瓜,是水果木瓜还是蔷薇科的药用木瓜呢?

不管是同物异名还是同名异物,对植物学研究和交流,都是很不方便的,容易产生混淆。所以,很有必要给植物们起个学名,全世界统一使用的名称。目前植物命名在国际上普遍遵守“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命名规则采用的是瑞典著名的博物学家林奈,在他1753年发表的《植物种志》一书中提出的双名法。

具体说,林奈使用两个拉丁文词汇构成植物的学名。第一个词称为属词,表示植物的属名,是个名词,首字母要大写。第二个词为种加词,是个形容词,全部小写。完整的一个拉丁文学名还要在最后附上命名人姓氏的缩写。

这个命名法则非常巧妙。首先我们得知道植物的分类,它遵循生物分类标准,即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基本的单元,属在种的上一级。林奈双名法中的第一个词为属词,代表植物属于哪一个“属”。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人名中的“姓氏”,相当于“家族”。种加词就相当于姓后面的名,代表了“个体”,对应的是这个物种、植物分类中最基本单元的特点。而种加词一般为形容词,描述物种的特征。例如光果甘草,它的属名是甘草属,种加词是光滑的。其实,这和咱们一开始聊到的俗名不能说一摸一样吧,也算得上异曲同工,体现的也正是某一植物最具体的形态、习性、地域等特点。

那我们再看看凉粉草的拉丁学名是什么?直接看种加词,翻译过来是与湿地、沼泽等环境有关的,对应的是凉粉草生长习性。这样一看,和咱们的命名的角度确实不同。要知道,在《本草纲目拾遗》中早已有记载,“仙人冻,一名凉粉草。……以汁和米粉食之止饥,山人种之连亩,当暑售之。”可见,凉草粉的人工栽培、饮食制作甚至售卖往来古已有之。都说吃货推动文明发展,能把植物命名规范化统一化,让更多的吃货都享受到,才更合理嘛。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9988.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25日 下午4:00
下一篇 2025年3月25日 下午4:00

相关推荐

  • 你怕蛇,那蛇怕什么?

    生肖小主开麦: “怕我,是因为我们之间有点误会.. 虽然不经意闯入您的心扉、脑海 带来一片乌云般的阴影, 但是,she生不易,需要打气 在几千年的文明当中, 我们也给大家创造了一些美好回忆, 如果您试着再多了解我一点, 您也许会对我“路转粉”也不一定?” 我们的天敌还挺多 蛇类的天敌可不少,天上的猛禽!地上的走兽!甚至还有比我们体格大的同类!猛禽:一些中大型…

    2025年2月7日
    17700
  • 头戴安全帽、脚踩电瓶车,被罚?交警告诉你原因→

    我们都知道,骑电瓶车出行要戴头盔,不过,为了方便,有的人把安全帽或运动头盔拿来用,结果被交警发现作出处罚。好奇怪,安全帽等不也是保护头部的吗?而且坚固摔不破,为啥不能替代电瓶车头盔呢? 图片由即梦AI生成 以安全帽为例,交警提醒,安全帽并不等于电瓶车头盔(以下简称为头盔)。安全帽是对工业生产中工人的头部受外力伤害起防护作用的帽子,头盔是保护驾驶员和乘坐人员头…

    2025年3月26日
    8000
  • 浴室里突然出现的橙色“海绵”,到底是什么?对人有害吗?

    2025 年初的某个晚上,一位 Reddit 网友在清理自家浴室时,忽然发现了一样“挺眼熟”的东西。 图源:reddit 它躲在浴缸和瓷砖之间的缝隙里,外形像一块被遗忘的搓澡海绵,橙黄绵软,看起来毫无攻击性。 她并没有急着清理掉它。相反,出于某种莫名的兴趣,她选择了观察。她在 Reddit 的 /r/MoldlyInteresting 板块上写到:“我想看看…

    2025年4月14日
    4700
  • 蛇年好奇问!蛇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审核专家:王蕾 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研究员,生态学博士 编者按 蛇年已至,你对蛇了解多少?北京科学中心精心策划了“蛇年好奇问”系列科普专栏,从科学角度探索蛇类的奇妙世界,开启一段新春探秘蛇类科学的奇妙旅程。 蛇常常被视为神秘而令人畏惧的生物。很多人害怕蛇,这种恐惧或许源自对未知和潜在危险的天然警觉。不过,当我们深入了解蛇类的身体结构时,会发现它们并非如我们想…

    2025年2月7日
    17900
  • 这个东西餐桌上常见,小心它的“爆”脾气

    审核专家:周洪直 北京工业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高级实验师 硕士生导师 无论是露营野炊、餐厅饭店,还是街头小摊,甚至家庭的餐桌上,都有它的身影。它就是卡式炉。作为一款便携式的小炉子,其凭借身材小巧、加热速度快,成为了餐桌上的宠儿。 来源:千库网 卡式炉是什么 卡式炉又叫卡磁炉,是一种便携式燃气炉。它主要以用灌装丁烷气为燃料源,液化气等气体也可以作为其使用燃料…

    2024年12月18日
    21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