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最初竟然不是为了飞?而是有这些神奇用处

提起鸟类,你脑海中会浮现怎样的画面?是展翅高飞的雄鹰,还是城市公园中随处可见的麻雀?还有些了解古生物的人会立刻联想到——恐龙。没错,基于化石材料和系统分类学,鸟类正是恐龙总目、蜥臀目、兽脚亚目的分支。并且,一些兽脚亚目恐龙也和鸟一样长有羽毛。

不过,与现代鸟类的羽毛相比,这些恐龙的羽毛形态更加多样:有些类似头发、鸡鸭的绒羽,有些则是片状对称或不对称羽毛。

这些羽毛究竟从何而来?在鸟类、非鸟类恐龙以及翼龙身上,羽毛可能扮演着多重角色——或许是飞行的工具,也许是求偶时的华丽装饰,又或者是作为伪装的外衣。本篇文章,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索其中的奥秘。

羽毛最初竟然不是为了飞?而是有这些神奇用处

雷神翼龙及其原始羽毛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羽毛最初竟然不是为了飞?而是有这些神奇用处

兽脚亚目恐龙羽王龙(Yutyrannus)的尾部化石,保留有羽毛证据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羽毛形态的演变之路

其实,羽毛最初的形态并非我们所熟知的那样,而是有点类似于丝绒或者头发。不过它们的组成成分与人类头发并不一样,人类头发主要成分是阿尔法角蛋白,而它们的成分里面主要是贝塔角蛋白。

早期的羽毛是从皮肤表面延伸出来的丝状结构,呈中空圆柱形且没有分叉,可能用于伪装或者装饰,也有人认为这样的功能可以维持体温。之后,这些羽毛的结构逐渐改变——分叉且呈现丝状。再之后出现了羽轴,又形成对称的片状羽毛。

羽毛最初竟然不是为了飞?而是有这些神奇用处

具有片状羽毛的赫氏近鸟龙标本 图片来源:作者拍摄于国家自然博物馆

圆柱形且中空的丝状结构羽毛在天宇龙、鹦鹉嘴龙、古林达奔龙身上发现过,这些恐龙并非蜥臀目的兽脚类恐龙,而是属于鸟臀目恐龙。

这表明,这些原始的羽毛可能起源于鸟臀目恐龙、蜥臀目恐龙和翼龙的最近共同祖先,只不过在后续演化道路上,有些成员失去了羽毛,比如体型庞大的三角龙和真蜥脚类恐龙。而另一些类群则进一步强化了羽毛的发育,如上文提到的雷神翼龙,就有丝状不分叉羽毛与丝状分叉羽毛两种。

羽毛最初竟然不是为了飞?而是有这些神奇用处

原始中华龙鸟化石模型,有原始的丝状羽毛 图片来源:作者拍摄于国家自然博物馆

羽毛最初竟然不是为了飞?而是有这些神奇用处

天宇龙复原图 图片来源dinosaurpictures.org

在兽脚类恐龙的廓羽盗龙类分支中(包括窃蛋龙类、鸟翼类、驰龙科和伤齿龙科等),演化出了对称片状羽毛,并带有“羽轴”——羽毛的“脊梁骨”。虽说这些羽毛的空气动力学性能仍然有限,但是可以在求偶时用来展示。廓羽盗龙类的胡氏耀龙(Epidexipteryx hui)就是典型的例子,学界认为其尾巴上明显的修长尾羽可能就是装饰,用以吸引异性。

羽毛最初竟然不是为了飞?而是有这些神奇用处

珍珠鸡羽毛,红色圈内较粗的“分割线”为羽轴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羽毛最初竟然不是为了飞?而是有这些神奇用处

胡氏耀龙标本,有尾巴羽毛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当片状羽毛演化出不对称结构时,往往预示着飞行能力的出现。仔细观察这些片状羽毛的两侧,会发现羽毛的侧面有很多“毛”,这些类似枝条的“毛”称之为羽枝。羽枝又是由带着沟槽的羽小枝构成的,羽小枝盘根错节地排列,依靠它们的羽小钩互相“咬”在一起形成沟槽连锁机制。羽小枝排在一起的同时,这些“锁”不能在受到外力时散开,为此,羽小枝上还带有结节结构来增强固定。为什么要固定上呢?因为只有固定起来才可以让用于飞行的羽毛足够“强韧”,抗撕裂。

抗撕裂的飞行羽毛并非所有恐龙的共同特征。在廓羽盗龙类中,伤齿龙科和驰龙科这些近鸟类非鸟恐龙虽然拥有片状羽毛,但它们羽毛片中间的羽轴相对纤细,而且羽小枝排列很松散,没有强韧的连锁结构。

反鸟类属于鸟类但是并非现代鸟类,它们则拥有变厚的羽轴这一新特征,但是羽小枝之间排列依旧不够紧密,相邻的羽小枝之间存在空隙,这就导致它们飞行空气动力学效率低。相比之下,这些活到今天的恐龙后裔——现存的鸟类,其羽毛能抗撕裂,羽小枝紧密排列在一起,飞行效率显著较高

羽毛最初竟然不是为了飞?而是有这些神奇用处

反鸟类的代表类群之一——渤海鸟类 图片来源:作者拍摄于国家自然博物馆

羽毛最初竟然不是为了飞?而是有这些神奇用处

顾氏小盗龙化石 图片来源:作者拍摄于国家自然博物馆

近期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始祖鸟具有三级飞羽,而很多类似鸟的非鸟类恐龙则没有这个结构。当羽小枝排列较为松散时,就会形成鸟类和部分非鸟类恐龙拥有的绒羽。鸟类是廓羽盗龙类下面鸟翼类的分支,从晚侏罗世到晚白垩世期间,其骨骼结构经历了显著变化,物种数目也有所增加。鸟翼类中的真鸟类分支包括现代鸟类,其胸骨等结构和反鸟类存在差异。

羽毛最初竟然不是为了飞?而是有这些神奇用处

从丝状纤维(Stage Ⅰ)到分叉(II),再到羽轴和羽小枝形成(IIIa和IIIb),最后羽小枝排列起来(Stage IV),不对称飞羽形成(Stage V)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5]

羽毛是如何发育形成的?

为了找出羽毛发育形成的奥秘,科学家们用驯化红原鸡(也就是家鸡)的胚胎进行了实验,尝试让鸡全身长出丝状的原始羽毛。

如何诱导原始羽毛的生长呢?关键在于 SHH 信号通路,该通路能影响鸟类体表羽毛和裸区鳞片的发育。2023 年就有科学家通过促进这一通路,成功使鸡腿部原本光滑的鳞片转变为羽毛。

羽毛最初竟然不是为了飞?而是有这些神奇用处

鸡胚胎 12 天的原始羽毛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3]

羽毛最初竟然不是为了飞?而是有这些神奇用处

鸡爪的鳞片转变为羽毛实验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7]

考虑到鸡胚胎在发育的过程中,羽毛原基会发育成相应的羽毛,因此研究人员最初选择在胚胎发育第 9 天(羽毛原基尚未长成),开始用药物抑制这一基因信号通路。然而,实验并未达到预期效果——虽然药物在早期阶段显示出抑制作用,但从鸡胚胎第 14 天起,鸡羽毛逐渐发育为结构复杂的绒羽和片状羽毛等。

这一结果表明,从龙到鸟类的羽毛性状结构变得复杂,依赖的是复杂的基因调控网络的共同作用,调控网络也可以在环境干扰下保证羽毛发育。当然,在实验中那些被加入药物抑制基因信号通路的鸡胚胎,在孵化成为小鸡之后,比起未加入药物的对照组小鸡,身上具有更多的“裸区”没有羽毛。虽说这些小鸡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上的“裸区”也长出了结构复杂的羽毛。

羽毛最初竟然不是为了飞?而是有这些神奇用处

14 天的鸡羽毛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3]

羽毛最初竟然不是为了飞?而是有这些神奇用处

胚胎分别加入不同量抑制药物的小鸡的羽毛生长情况(从左到右依次是对照组,100微克,200微克和300微克),后面三个在孵化之初,体表有明显较多裸区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3]

羽毛最初竟然不是为了飞?而是有这些神奇用处

从左到右依次是并非鸟翼类的中国龙鸟,鸟翼类原始的近鸟龙,鸟翼类的会鸟,反鸟类的华夏鸟和现代鸟类所属分支,可以看出鸟翼类腿上的毛减少了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4]

当鸟类演化出羽毛时,其体表的鳞片也并非全都消失了。基于对鸟翼类恐龙(包括鸟类)腿部羽毛的分析发现,原始的鸟翼类恐龙在朝着鸟类演化过程中,退化了腿部羽毛,重新发育出鳞片。这一演化特征在现代家鸡的足部鳞片中得到了典型体现。

羽毛的特殊功能

在功能上,科学家们还发现了不同鸟类和恐龙羽毛的特别用处。除了我们熟悉的蓝孔雀、红原鸡等鸟类的性展示功能,鸟身上还有纤羽(hair feather)。这类羽毛可以作为感受器,主要功能是感知正羽(上文提到的片状的羽毛,有对称和不对称两种)的姿态。

羽毛最初竟然不是为了飞?而是有这些神奇用处

纤羽 图片来源:allaboutbirds

羽毛最初竟然不是为了飞?而是有这些神奇用处

位于尾部对称的正羽 图片来源:allaboutbirds

在相关肌肉(直立肌和抑制肌,前者负责立起来羽毛,后者反之)的控制下,羽毛可以进行“伸缩”,当羽毛被提起来的时候,鸟类就会呈现“炸毛”状态。一些鸟类头上的羽毛就能以此表示它们受到了惊吓。比如凤头鹰(一种常见于中国南方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角鸮(我们俗称“猫头鹰”的一种)就是典型代表,在受惊时会立即竖起头上的羽毛。

羽毛最初竟然不是为了飞?而是有这些神奇用处

没有立起头冠的凤头鹰 图片来源:作者拍摄于国家动物博物馆

不过,鸟儿“炸毛”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read/4690.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7月4日 上午2:21
下一篇 2025年7月4日 上午2:22

相关推荐

  • 国庆带爸妈出游必看:热门景点避堵攻略

    即将到来的国庆假期,可能很多人都在计划着带爸妈出游,但又…… 毕竟两代人的旅游观和生活习惯,真的太不一样了—— 很多时候,爸妈习惯了节俭,倾向于选择便宜、实惠的餐馆和酒店,喜欢多逛景点,早早起床,拍很多照片,但年轻人更愿意在出来玩的时候住的舒服、在床上睡到自然醒,然后出门寻觅特色小吃,溜达溜达小众景点,主打一个随性。 就问下面这些网友们的吐槽,你有没有一种“…

    2025年9月27日
    3900
  • 这种“长寿果”,心血管真的爱了!

    你可能没想到,一种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常的食物,虽然脂肪含量不低,却常常出现在各种健康饮食推荐里,它就是——花生。 外表平平无奇的它,其实暗藏着丰富的营养和健康密码。那么,吃花生都能为我们身体带来哪些好处呢?每天吃多少才合适?今天让我们来聊一聊。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高植物优质蛋白+“好”脂肪 花生的营养真不错 花生不仅仅是一种美味的食物…

    2025年8月18日
    11400
  • 我国自主研发“毕昇一号”实现DNA存储技术跨越

    在大数据时代,我们每天都在制造海量的信息,包括发送的消息、拍摄的照片、社交媒体上的视频以及科研实验的数据等。根据调研机构 IDC 的预测,到 2028 年,全球每年产生的数据总量将超过 380 ZB(1ZB 约等于 1 万亿 GB),相当于 3800 亿块家用 1 TB 的移动硬盘所能存储的内容。 面对如此庞大的数据体量,我们目前使用的存储媒介,例如磁带、光…

    2025年9月13日
    4500
  • “别小看这些‘没用’的小物件,正成年轻人的‘续命神器’”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时刻?在被 KPI、DDL(截止日期)和无休止的会议轮番轰炸后,身心俱疲地瘫在椅子上,无意识地打开购物软件。手指在屏幕上滑动,最终停留在一个造型奇特的笔筒、一盆不需要阳光的假绿植,或是一只丑得可爱的解压捏捏乐上。 你清楚地知道,这些东西“没什么用”,但在下单付款的瞬间,一股奇异的满足感和治愈感却油然而生,仿佛为紧绷的精神世界找到了一个微小的…

    2025年8月28日
    107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