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穿红衣,小心这些隐藏风险!

不少人有个共识:夏天越来越热了,连家里从前只开电扇的老人、长辈,现在也忙不迭开启了空调,家家都一样。不过,在“外出时如何防热”这个话题上,大家却很难达成一致。

大多数人会自然而然地随季节和气温增减衣服:冬天多穿,夏天当然要少穿;有人则把自己牢牢地包裹在防晒衣中,全身上只露个眼睛。而疑问也就来了:穿这么多不热吗?

实际上,人们惯性意识里的“穿得越少越凉快”可能并不成立。

穿得越少越凉快?

先说结论:夏天穿得少不一定更凉快。虽然穿得少可以减少衣物对身体的包裹,从而增加皮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助于散热。但也有一些其他因素需要考虑。

外界温度低于人的体表温度(36°C 至 37°C 之间),且阳光相对温和,的确会穿得越少越凉快;而当外界温度高于人的体表温度,且阳光比较毒辣,穿得少的人可能比穿得多的人还容易中暑

出门穿红衣,小心这些隐藏风险!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这里要引出一个知识点——人体的散热方式主要有四种:辐射散热、传导散热、对流散热和蒸发散热。

许多人小时候都曾在炎炎夏日时打开冰箱门,接着靠近冰箱内侧,来获取一些凉意。这其实,就是辐射散热,它是指人体以热射线的形式将体热传给外界的较冷物体。辐射散热是人体主要的散热形式,一般会受到两个因素的制约:一是有效散热面积,二是体表温度和外界温度的温差。

当外界温度较低时,人体会向外散热,衣服穿得少也就意味着有效散热面积大,自然会觉得凉快。但当外界温度较高时,人体不但很难通过热射线的方式散热,反而会吸收周围的热量。

出门穿红衣,小心这些隐藏风险!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此时,衣服的作用就来了:可以帮助人体吸收辐射。曾有一项实验,人偶穿着衣服时吸收到的辐射最多会降低到 60% ,若是专业性衣服,隔热的比例还会提高到 80%。

不止如此,高温场合下衣服的作用,在许多研究中都得到了论证:有人对比了两组参与实验的工作者,高温天气下,不穿衣服的人会因体温太高导致劳动能力下降,而穿着衣服的人劳动能力则相对较高。

在出门之前,不如先看一下实时气温,再决定是要增添还是删减衣物。虽然我们已经明白,在夏日,为了隔热,要注意气温高于体表温度时多穿衣,反之则少穿衣,但怎样穿衣服、穿什么样的衣服同样很重要。

夏季在外,如何选择穿着?

上面我们提到过,人体还有三个重要的散热方式:传导散热、对流散热和蒸发散热。衣服材质的选择,会极大程度地影响他们的效果。

  • 传导散热,是指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与它接触的温度较低的物体,像是平时敷的冷贴,就是这个原理。
  • 对流散热,是指通过气体流动进行热量交换。人们扇扇子或者站在对流风的风口处感受凉意,就是对流散热。
  • 蒸发散热,是指液体变为气体,从而带走热量。人的皮肤上分布着几百万个毛孔,它们以排汗的方式调节人体的温度,当汗液蒸发,体表温度自然也就降下来了。很多人会用湿巾给发烫的手机降热,湿巾变干了,手机也就凉了,这两者是相似的逻辑。

以上三种散热方式,共同决定了亚麻、真丝和棉织品等吸湿性好、透气程度高的天然纤维制品是最适合夏季衣服的材质。

出门穿红衣,小心这些隐藏风险!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这几种材料的密度较低,可以帮助皮肤快速散热,而棉、毛等纺织品的密度则比较高,不但是热的不良导体,还会影响汗液的蒸发。同时,亚麻、真丝和棉在夏装中很常见,他们的吸湿透气性好,尤其是亚麻、真丝制品通常都较为轻薄,还有利于加快对流散热。

夏季穿衣可参考以下几点:

面料材质上,夏季宜穿亚麻、真丝材质的面料,薄款的棉质面料、精纺薄款羊毛面料也是不错的选择,吸湿透气性都很好;在运动的时候,建议选择速干类的面料,加快汗液蒸发。

面料结构上,建议选择针织面料,针织面料的空隙相比较梭织面料较大,透气性更好。

服装版型上,推荐选择宽松的版型,面料与皮肤之间的空气层足够大,可以增加空气对流散热。

除此之外,衣物的颜色同样极为重要。大家都知道,黑色的吸热效果最好,毕竟,每次出门,全身上下最热的一定是头发,但怎样选择颜色,也要看外界的具体温度和外出的具体时长。

如果是短期在高温天气下,建议穿着浅色的衣服,它受到的热辐射相对较少;

如果是长时间在外,则最好穿红色,浅色衣服吸收紫外线的能力较弱,容易让人晒伤;

如果是在阴凉的天气,最好穿深色,吸热快散热也快。

关于防热,这几点要注意

1.做好防晒

外出时除了穿透气性和吸湿性较好的衣服,最好也同时打伞或佩戴遮阳帽,防晒太阳镜也不能忘。人的眼睛与眼周十分脆弱,若遭到紫外线的长期照射,会引起一系列疾病。

2.不要拿起冰水一饮而尽

即使又热又渴,也不要拿起冰水一饮而尽。喝水太猛可能会造成人体电解质紊乱,引发头痛、血压升高,过量的冷饮则会给肠胃带来刺激。建议先喝一两杯,缓和半小时再继续补充水分。

3.不要立刻洗凉水澡

从室外高温天气回到家后,不要立刻洗凉水澡。在炎热、出汗的情况下,皮肤的毛细血管会处于扩张状态,若突然洗冷水澡,会刺激血管收缩,因此心悸、头痛等状况,高血压、心律失常人群更容易陷入危险之中。

最好等到体温恢复、汗液蒸发时再洗,并且尽量把水的温度控制在 38°C 至 40°C 之间,稍高于人的体表温度。

参考文献

[1]Al Mahri S, Bouchama A. Heatstroke[J]. Handb Clin Neurol,2018,157:531-545.

[2]Howell, John R.; Mengüç, M. Pinar; Siegel, Robert (2016). Thermal radiation heat transfer (Sixth ed.). Boca Raton, Fla. London New York: CRC Press, Taylor & Francis Group.

[3]Blazejczyk, Krzysztof. (2004). ASSESSMENT OF RADIATION BALANCE IN MAN IN VARIOUS METEOROLOGICAL AND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Geographia Polonica. 77. 63-76.

[4] Lawton EM, Pearce H, Gabb GM. Environmental heatstroke and long-term clinical neurological outcomes: A literature review of case reports and case series 2000-2016 [J]. Emerg Med Australas, 2019,31(2):163-173.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read/5133.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7月16日 下午1:07
下一篇 2025年7月16日 下午1:08

相关推荐

  • 基因“快进键”揭示人类更聪明之谜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人”?为什么唯有人类发展出了语言、艺术和科技,而与我们基因最接近的黑猩猩,却依然停留在原始的生活方式? 600 万年前,人类和黑猩猩在进化树上分道扬镳。从那时起,人类基因组累积了超过 3500 万个变异。但这些变异中,真正塑造我们独特认知的关键,究竟隐藏在哪里? 人类加速区: 基因组中的进化“快车道” 为了破解人类智慧的奥秘,科学家们提出了…

    2025年10月9日
    3800
  • 1根香蕉竟能让水果奶昔营养大打折扣?

    把冰冻的蓝莓、草莓、酸奶倒进搅拌机,为了让口感更丝滑,也更香甜,再顺手加一根熟透的香蕉。不到一分钟,一杯颜色诱人、味道可口的水果奶昔就完成了。 可谁能想到,这杯看似美味的营养饮品,可能正在悄悄流失养分。 最新一项由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与英国雷丁大学联合开展的研究表明,当香蕉与富含黄烷醇的浆果类水果一同搅打时,香蕉中的一种天然酶——多酚氧化酶,会迅速破坏这些对心…

    2025年9月16日
    4900
  • “一次性浴帽”罩菜保鲜?专家揭秘真相

    居家生活,基本每天都在使用保鲜膜。 最近一款新型的浴帽式的保鲜膜爆火,区别于传统的筒式保鲜膜使用时需要撕扯,还可能会黏连在一起,这种新型的浴帽式保鲜膜能够直接套在各种盘子上,使用时一次取一只,非常方便。 但网传这种保鲜膜其实就是一次性浴帽、鞋套,增塑剂超标,根本不能用来罩菜。那还能用吗? 图片来源:电商平台截图 先说结论,购买保鲜膜时留意商品外包装的执行标准…

    2025年9月11日
    8000
  • 蒸米饭时加点它,全家血脂血糖更平稳!

    米饭是餐桌上的重要主食,在每天的饮食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一顿饭可以没有肉肉,但怎么能没有米饭呢? 可是,有一部分人却不敢吃米饭,毕竟米饭是高 GI 食物,容易升血糖。于是,为了迎合这部分人的饮食喜好,市面上出现了很多控糖相关的产品,比如控糖大米。它到底咋样?有必要买吗?生活中哪些做饭行为能帮我们控糖呢? 市面上的控糖大米有用吗? GI 值是衡量食物引起餐…

    2025年8月9日
    13100
  • 臭氧层空洞悄然修复,真相令人意外

    臭氧层空洞问题的后续如何? 臭氧层空洞的修复过程虽然缓慢,但总体趋势是向好的。自《蒙特利尔议定书》签署以来,全球范围内对氯氟烃(CFCs)的使用进行了严格限制,大气中的这些物质浓度正在逐步下降。 目前,科学家预计,全球大部分地区的臭氧层将在 2040 年左右恢复到 1980 年的水平,而南极臭氧层空洞则预计在 2066 年恢复到当时的水平。当然,1980 年…

    2025年9月17日
    65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