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拉完屎体重没变轻?有时还更重了?

很多人都喜欢在早上吃饭前称体重,毕竟这时候的体重最轻,称起来更有“成就感”。有些“细心”的人还会在拉屎前和拉屎后分别称一下体重,感受一下肉眼可见的体重变轻。

如果你真这么干,可能会发现,拉完便便之后体重可能并没有变轻,或者只变轻了 0.1kg。明明拉了那么一大坨,怎么只变了这么一点?质量怎么不守恒了?难道是体重秤坏了?

还真不是,拉完屎体重没有变轻,跟你拉的便便重量以及秤的误差都有关系。

为什么拉完屎体重没变轻?有时还更重了?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一次的便便有多重?

虽然我们自己感觉酣畅淋漓地排泄了一大坨,但实际上,便便可能没有你想象得那么重。

1992 年发表在《肠胃病学》(GASTROENTEROLOGY)上的一项研究就统计了世界很多个地区人群的粪便与肠癌之间的关联,其中的粪便平均重量恰好可以给我们做个参考。

为什么拉完屎体重没变轻?有时还更重了?

不同地区人群的粪便平均重量,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因为饮食结构的差异,不同地区的人粪便重量也不一样,但绝大部分都在 200g 以下。其中,同属东亚地区的日本兵库县人群里,男性平均粪便重量为 133g,日本秋田县的男性平均粪便重量为 196g。

而这篇文章里针对性别的研究也发现,女性的粪便一般比男性粪便轻 20%左右

为什么拉完屎体重没变轻?有时还更重了?

女性粪便平均重量比男性的轻,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所以,尽管你感觉拉了一大坨,但实际上,重量可能真的只有 100g 到 200g,反映在体重秤上,也就是 0.1kg 到 0.2kg。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体重变化不大是可以理解的。

当然了,如果你长时间生活在乌干达地区,按照他们的饮食习惯吃饭,说不定真的可以拉出接近 500g 的“超级便便”。(据前述研究,乌干达人平均每日粪便量高达 470g 。)

秤的误差

拉完便便之后,体重变轻的程度比较小,这一点还比较好理解。但假如拉完便便之后体重没有变化,甚至更重了,这看起来就不太合理了,难道刚刚排了个寂寞?

其实这种情况,跟家里的体重秤有关,而且也并不意味着秤坏了。

我们家里常用的体重秤,属于固定式电子衡器,按照《固定式电子衡器》(GB/T 7723-2017)中的规定,衡器的准确度等级分为中准确度级(III)和普通准确度级(IIII),而电子衡器的最大允许误差标准如下图所示:

为什么拉完屎体重没变轻?有时还更重了?

电子体重秤最大允许误差,图片截取自参考资料 2

这个规定数值看起来比较抽象,解释一下就是:

e 代表分度值,简单理解就是秤能显示的最小重量变化单位,也就是秤的最小刻度。一般在体重秤包装或者说明书上都会标出来(说明书上可能是用 d 表示)。

比如,你的秤显示时候,最小的刻度是 0.1kg,那分度值就是 0.1,如果能显示 0.05kg,那分度值就是 0.05。

为什么拉完屎体重没变轻?有时还更重了?

分度值是0.1的称丨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再通过具体的例子看一看秤的最大允许误差。

1.普通准确度等级(IIII)

先看准确度等级比较低的——普通精确度等级的秤。

如果你家的秤最小能显示到 0.1kg,在称量 100kg 以内物体的时候(大部分人体重都在这个范围内),它允许的误差范围是 150g。

也就是说,当你拉的便便小于 150g 时,它是称不出来的。而且你连续两次站上去,体重相差 0.1kg,也是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的。

2.中等准确度等级(III)

这一类秤更灵敏一些,而且它的最大允许误差会根据称量范围的不同而变化。

假如它最小也是能显示到 0.1kg,当你的体重在 50kg 以内的时候,它允许的误差是 0.05kg,也就是如果你的便便重量超过了 50g,那么秤是可以检测到的。

如果你的体重在 50kg 到 200kg 范围内,那么它允许的误差是 0.1kg,也就是便便重量如果超过 100g,它是可以检测出来的。

所以,如果你家里采用的秤准确度等级比较低,确实有可能出现拉完便便体重没变,甚至可能会变得更重(也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

秤的摆放位置也会影响结果

当然了,现在即便是几十块钱的体重秤,分度值也都可以做到 0.05kg 甚至 0.01kg,所以一般不太会出现拉完便便体重完全不变的情况。如果有,你可能需要考虑一下称体重时秤的摆放了。

如果你在称体重前后移动了秤,或者放的地面不平,是有可能影响测量准确度的。

现在大部分电子体重秤称量时依靠的是四个角的压力传感器,它们能够将压力造成的形变转化成电信号,综合这些信号,体重秤就能算出你的体重。如果地面不平,四个角上压力传感器感受到的数值也会发生变化,使得最终计算的结果不可靠。

为什么拉完屎体重没变轻?有时还更重了?

称的四个角有压力传感器丨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地面过软(比如放在地毯上、瑜伽垫上等),压力传感器的形变会受到影响,导致称重不准确

顺便说一下,假如你单脚站在秤靠边的位置(小心别把秤踩翻了),秤四个角的传感器示数同样会出现很大的差异,也会导致最终称量的结果不准

所以,如果你两次称体重时候位置不一样,是有可能导致示数差异的。如果你想“精确对比”拉便便前后的体重变化,请确保两次称量的时候,都放在硬地面上,且尽量确保水平(比如放在同一块瓷砖上)。

在称量之前,可以先站上去唤醒秤并显示读数,待它示数归零之后,再站上去称体重。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想要保持健康的体重,还是要管住嘴迈开腿,千万不要指望靠着一坨便便,就让体重秤上的数字达到健康标准。

参考文献

[1] Cummings J H, Bingham S A, Heaton K W, et al. Fecal weight, colon cancer risk, and dietary intake of nonstarch polysaccharides (dietary fiber)[J]. Gastroenterology, 1992, 103(6): 1783-1789.

[2] 《固定式电子衡器》(GBT7723-2017)

[3] Boron, Walter F. Boulpaep, Emile L. Medical Physiology. Elsevier Health Sciences. 2016: 738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read/5888.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8月13日 下午1:03
下一篇 2025年8月13日 下午1:04

相关推荐

  • 老人身上出现这4种味道,警惕健康风险!

    生活中,我们走进中老年人的房间或靠近中老年人交谈时,有时可能闻到一股奇怪的味道。蜡烛、乳酪、旧书、油……人们对这种特殊体味的描述多种多样,甚至还有人将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体味统称为——“老人味”,这也会影响一部分老年朋友的生活。 很多人焦虑,人到老年就一定无法避免这种特殊体味吗?身上有老人味是否代表着身体出现了某种疾病?有没有去除的办法?今天就来详细聊聊。…

    2025年8月11日
    16600
  • “我的世界只有你”?警惕情感操控陷阱

    很多人心中都怀着对爱情的浪漫期待:“真爱能克服一切困难”“爱情是注定的缘分”“总有一个完美的灵魂伴侣”……而最动人的誓言,莫过于“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一档综艺节目里,女嘉宾提到被感动到的一句话就是“我的世界里可能有很多人,而他的世界里只有我。” 图片来源网络 “完美的爱情”具有排他性,两个人的世界容不下第三者。但是,当“排他性”把家…

    2025年9月17日
    13200
  • 出门穿红衣,小心这些隐藏风险!

    不少人有个共识:夏天越来越热了,连家里从前只开电扇的老人、长辈,现在也忙不迭开启了空调,家家都一样。不过,在“外出时如何防热”这个话题上,大家却很难达成一致。 大多数人会自然而然地随季节和气温增减衣服:冬天多穿,夏天当然要少穿;有人则把自己牢牢地包裹在防晒衣中,全身上只露个眼睛。而疑问也就来了:穿这么多不热吗? 实际上,人们惯性意识里的“穿得越少越凉快”可能…

    2025年7月16日
    29000
  • 这种又软又纤细的身材,比肥胖更危险!

    “摸着软软糯糯,晃一晃还像水一样会流动……” 图源:网络 最近,一种叫“脂包骨”的身材在网络上突然火了。顾名思义就是骨头外面几乎都是脂肪,肌肉含量很少,这被网友戏称为“脂包骨”。 有人觉得这种身材“像棉花糖一样可爱”,甚至羡慕不已。但事实上,“脂包骨”并不是健康的象征,而是一种隐藏风险的畸形审美,甚至有人称它为“最差体质”。 今天我们…

    2025年9月22日
    9500
  • 全民竞技点燃科学热情,绵阳科普新动能

    9月29日,由市科协、市科技局主办的首届“绵阳市公民科学素质大赛”在绵阳师范学院音乐厅举行。作为绵阳市2025年首个全国科普月“10+N”系列科普活动的“重头戏”,这场以“科普新生态 协同促发展”为主题的全民赛事,吸引了来自全市各区县及园区的12支代表队共36名选手同台竞技。四川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辜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琳出席活动。 比赛现场,12支代…

    2025年10月1日
    99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