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癌前病变信号:这几类病千万别忽视

癌症是无情的,它让无数鲜活的生命沉寂下来,让无数绚烂多彩的人生变得黯淡无光,让无数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遗憾的是,对于大部分的晚期癌症,目前仍然缺少有效的治愈手段。

但幸运的是,有办法可以阻止某些疾病发展为癌症。

警惕!癌前病变信号:这几类病千万别忽视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什么样的疾病

可能会发展为癌症?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癌症的“近亲”,叫做“癌前病变”

顾名思义,癌前病变指的是某些疾病发展为癌症之前的状态。准确地说,它本身并不是癌症,但是在致癌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其中一小部分可能会发展为癌症。

再打个比方,如果把我们的身体比作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癌前病变就好比突然出现的小故障,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它就会变成一个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汽车,后患无穷。

但是,如果发现汽车的故障之后能够及时“刹车”,也就是在癌前病变阶段予以重视并加以治疗,就有机会“躲过一劫”,避免癌症的发生。

正常的机体为什么会

出现癌前病变?

事实上,癌前病变的发生可能存在先天遗传背景,但更多是后天因素(如环境暴露、慢性刺激、感染等)长期作用导致的后天获得性病变。

遗传性癌前病变的发生与特定基因突变密切相关,常见的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神经纤维瘤病等,这类病变因遗传缺陷具有家族聚集性。若直系亲属确诊此类遗传性癌前病变,建议及时咨询专科医生,结合家族史进行相关检测及针对性筛查,从而制定个体化预防策略。

获得性癌前病变则一般与不良生活习惯、感染或慢性炎症有关。一旦查出获得性癌前病变或者出现相应的症状,必须重视起来,积极治疗,避免癌变。

警惕!癌前病变信号:这几类病千万别忽视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常见的获得性癌前病变有哪些?

分别有什么症状?

根据病变的部位,可以将获得性癌前病变大致分为消化系统癌前病变、生殖系统和乳腺癌前病变、皮肤和黏膜癌前病变。

1.消化系统癌前病变

⭐大肠腺瘤

也称“腺瘤性息肉”。腺瘤组织血管丰富,表面发生糜烂或溃疡时可引发出血。因此,若出现便血(鲜血便或黑便)或腹痛等症状应引起重视,建议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

大肠腺瘤可以通过结肠镜检查并结合病理活组织检查明确诊断。确诊后,通常建议及时进行内镜下或手术切除治疗,以降低其进展为大肠癌的风险。研究表明,直径 ≥2 厘米的大肠腺瘤具有较高的癌变风险(研究显示可达约 50%),且在一定范围内,腺瘤体积越大,其癌变风险往往也越高。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

容易导致胃黏膜病变持续存在或进展,属于胃癌的癌前病变。如果经常胃疼,建议进行胃镜检查,必要时可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溃疡性结肠炎

一种炎症性肠病,在反复溃疡和黏膜增生的基础上可能会发生结肠癌。结肠镜检查结合组织活检是明确诊断的主要方法。

⭐肝硬化

肝硬化是多种慢性肝病进展到一定阶段的表现,可增加肝癌发生风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如未规范治疗,可能发展为肝硬化,因此建议慢性肝病患者定期随访监测。

2.生殖系统和乳腺癌前病变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宫颈上皮细胞异常增生的病变,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密切相关,是宫颈癌前病变。根据细胞异型程度,CIN分为三级:CINⅠ(轻度不典型增生)、CINⅡ(中度)、CINⅢ(重度,含原位癌),其中CINⅡ、Ⅲ 进展为宫颈癌风险较高。常见筛查方法为宫颈细胞学检查(如 TCT)和HPV检测,确诊需宫颈活检。治疗依级别而定,及时干预可有效预防宫颈癌。

⭐乳腺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

是一种乳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多见于 40 岁左右的女性。常见症状包括乳腺肿块、乳腺疼痛或胀痛等,该病变具有发展为乳腺癌的风险,需密切监测随访。

3.皮肤和黏膜癌前病变

⭐黏膜白斑

常见于口腔、生殖器等粘膜部位,临床表现为白色斑块或斑片,具有恶变潜能,可能发展为鳞状细胞癌。例如,喉白斑可能发展为喉鳞状细胞癌。

关于“癌前病变”的误区

首先,癌前病变不是癌症,因此,不应将“癌前病变”与“癌症”等同起来,癌前病变并没有那么可怕。

其次,不必将癌前病变的范畴扩大化,也不应将不属于癌前病变的表现或疾病误判为癌前病变而过度焦虑,比如普通皮肤痣(非交界痣或发育异常痣)、单纯性消化性溃疡等均不属于癌前病变。

事实上,多数癌前病变进展缓慢,仅有部分在长期未受干预的情况下可能逐步发展为癌症,因此在保持必要警惕(如定期监测、及时干预)的同时,无需过度恐慌。

总结

1.癌前病变是一类因细胞出现异常增生或形态改变,具有潜在癌变风险,若长期未得到有效干预可能发展为癌症的病变。

2.癌前病变的发生与遗传易感性相关,也常与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不健康饮食)、慢性感染(如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或慢性炎症性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的长期刺激有关。

3.作为癌的“近亲”,一旦明确诊断后,须引起重视,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防患于未然。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read/5897.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8月13日 下午1:04
下一篇 2025年8月13日 下午1:04

相关推荐

  • 生蚝肚子里的黑色物质是屎吗?能吃吗?

    生蚝,海鲜中的“明星美味”。无论是小时候课本里“于勒叔叔的牡蛎”,还是夏天路边摊上的烤生蚝,都让人魂牵梦绕,口水直流。 不过你可能不知道的是,生蚝不仅美味,还是食物里的“补锌之王”! 低脂肪、高蛋白 “补锌之王” 1.低脂肪高蛋白,减脂强推 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的数据,每 100 克生蚝可食部的热量仅为 57 千卡,这和苹果差不多;脂肪含量为 1.5 克,…

    2025年7月14日
    8500
  • 这件让人疯狂又上瘾的事,让无数人重拾生活的热情!

    如果要问人生必做的事情有哪些,相信很多人列出的清单里一定有这项:“去看一次演唱会”。但看一场演唱会不仅要花费不少的金钱和时间成本,可能还面临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抢不到票”。 粉丝自制“抢不到票”的物料。图源:编辑自己拍的 有些人对此表示不太理解:听歌在家听不也一样吗?为什么要浪费那么多钱和功夫去看一场演唱会?看完这篇文章,或许你就能明白,为什么现在越…

    2025年7月27日
    7700
  • 老人身上出现这4种味道,警惕健康风险!

    生活中,我们走进中老年人的房间或靠近中老年人交谈时,有时可能闻到一股奇怪的味道。蜡烛、乳酪、旧书、油……人们对这种特殊体味的描述多种多样,甚至还有人将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体味统称为——“老人味”,这也会影响一部分老年朋友的生活。 很多人焦虑,人到老年就一定无法避免这种特殊体味吗?身上有老人味是否代表着身体出现了某种疾病?有没有去除的办法?今天就来详细聊聊。…

    2025年8月11日
    3600
  • 亿万年前生命如何“复活”?中国科研破解古生物密码

    2025 年 5 月 30 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卢静在 2025 科普中国说 530 科技工作者日特别场“跨越时光的科研接力”带来演讲《用现代科技,“唤醒”远古生命》,解密亿万年前的生命如何“重现”。 以下是卢静的演讲节选: 古脊椎动物学 很多人可能会问:“老师,你们能复活一条恐龙吗?”我会回答你们,我们过去不行,未来,我不知道。那么…

    2025年7月13日
    84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