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栋蓝色楼为何让人毛骨悚然?

提问,看到这张照片,你会有什么感受?

一栋蓝色楼为何让人毛骨悚然?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是回不去的童年记忆瞬间涌上心头,温暖而怀念;

还是仿佛误入一场繁荣而热闹的千禧年梦境般,惆怅中带着向往;

又或者,像我一样,被一股不知道从哪儿来的恐惧猛然攫住心脏,破败、压抑的氛围里,不可名状的恐惧缓缓升起——这破旧的蓝玻璃,怎么那么可怕啊???

在社交媒体上,有关老式蓝色玻璃的作品不少。摄影师们喜欢拍摄老式建筑上整整齐齐的老式蓝色玻璃,将之作为上一个时代建筑的标志之一。而在这类作品下面,往往都会有类似的评论出现“蓝色玻璃总让我感觉生理性不适”“这简直是蓝色恐怖回忆”。

明明不过是一扇扇整齐的老旧蓝玻璃,为什么会让人产生“恐惧”这种情绪?

不是蓝色出了错,而是……

老式蓝玻璃的蓝色,源于其中的特定着色剂,如氧化钴或氧化铜等,它们会选择性地吸收除了蓝光之外的大部分可见光,也就是滤光。

原本明媚的阳光在透过蓝玻璃之后,会变成让人感觉冷淡、忧郁的蓝光。因此,哪怕是在阳光明媚的午后,在安装了蓝玻璃的房间里,也会有一种淡淡的昏暗、阴郁感。

一栋蓝色楼为何让人毛骨悚然?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但这并非蓝玻璃令人恐惧的全部原因。

蓝色玻璃带来的阴郁却又不知从而来的不安感,还与一种鲜为人知的感光分子——黑视蛋白(Melanopsin) 有关。

我们熟知的视觉,主要依靠两类细胞:视锥细胞帮助我们在明亮环境中分辨色彩和细节,视杆细胞则在昏暗环境中通过视紫红质捕捉微光,让我们在黑暗中看清轮廓。它们共同完成了成像的任务。

但在视网膜上,还存在另一类特殊的感光神经节细胞,其中所含的黑视蛋白并不负责形成图像,而是调控着我们的其它生理反应。

黑视蛋白对大约480nm 波长的蓝绿光最为敏感。当它被蓝光激活时,会将信号传递给大脑中调控昼夜节律、警觉性和情绪状态的区域。它的功能主要是调节昼夜节律、控制褪黑素分泌、影响瞳孔反射,并提升我们的警觉性和注意力。

这意味着,蓝光不仅仅决定了我们看见什么,还会在潜意识层面影响我们感觉如何。因此,当我们看到那扇老旧的蓝色玻璃窗时,它所透过的特定蓝光可能正在无声地激活我们大脑中的警报系统,让你产生一种难以言说的紧张与不安。

蓝色蓝色蓝色,

为何负面情绪总是如影随形?

在生理本能之上,影视作品层层加码的心理因素又在进一步加重我们对于蓝色的恐惧。

不同的颜色,总是有自己的情绪。比如红色是热情,绿色是生命力,而蓝色,往往是平静、自由和希望。在很多文化中,它被视为最受欢迎的颜色之一。但是,在某些特定场景下,蓝色也经常被用于恐怖氛围的烘托

在许多影视剧中,特别是在恐怖片或悬疑片里,阴郁的蓝灰色调被用作一种重要的视觉元素。尤其是心理惊悚片中,蓝色更经常被用来制造一种压抑、疏离乃至精神错乱的氛围。在《闪灵》中,酒店的走廊和房间就几乎总是被冷色调的蓝色所笼罩,让整个空间仿佛都来自另一个世界。

一栋蓝色楼为何让人毛骨悚然?

图丨《闪灵》

在《异形》的宇宙飞船内,也几乎总是开着过于明亮的灯光,其中含量过高的蓝光也悄悄地让每个观众拧紧了神经,直到抱脸虫猛地出现,一惊一乍的恐怖氛围就到位了。

一栋蓝色楼为何让人毛骨悚然?

图丨《异形》

蓝色在恐怖片中的运用并非空穴来风。

一方面,过多的蓝光确实会让我们处于一种紧张乃至战栗的精神状态下。另一方面,它与人类的生理直觉形成了共鸣——当一个人因极度恐惧或寒冷时,脸色会发青,这一生理反应被艺术创作者捕捉并放大,成为了冰冷、病态和压抑的视觉符号。

而当阴沉的蓝色滤镜,一遍遍地在电影中强调着危险和压抑,对于蓝色的恐惧也逐渐根植在我们心中,与我们的负面情绪产生了深度共鸣。

对蓝色的恐惧

可能也刻在 DNA 里

对于蓝色那不可名状的恐惧中,或许还有来自我们祖先的警告。

面对一份蓝色食物,很少有人能面不改色地吃下去。即使“猪瘾”发作的时刻,一份蓝色的食物也通常能让食欲来个急刹车,狠狠硬控住已经伸出去的筷子。

“这玩意儿能吃吗,真没毒/没坏/没毛病吗?”

一栋蓝色楼为何让人毛骨悚然?

图片来源网络

对于蓝色食物的警惕、本能厌恶,算是根植于我们基因里的食物安全警报之一,与此类似的还有对苦味的警惕。

在人类漫长的演化历程中,我们的祖先通过不断试错,形成了对不同食物的认知偏好。在自然界中,可食用的蓝色果实相对少见,这种稀缺性导致人类祖先的大脑缺乏对其“可食用”的正面认知。

相反,许多自然界中有毒、腐败或不宜食用的物质却常常呈现蓝色或蓝绿色,例如,发霉的食物、某些有毒蘑菇、水华中某些有毒藻类产生的毒素等。或许正是如此,不详的蓝色就作为一种“毒性警示”信号,被长期刻录在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中了。

当我们的视觉系统捕捉到蓝色食物时,即使主观上知道它无害,但潜意识中仍会启动一种基于生存本能的排斥反应——拿走拿走,婉拒了哈!

一栋蓝色楼为何让人毛骨悚然?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总而言之,对蓝色的恐惧和厌恶并非源于单一原因,而是生理、心理和进化三个层面的相互作用。这三个层面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我们对蓝色复杂而矛盾的情感体验。

当我们面对一扇老式蓝玻璃时,蓝光对大脑的刺激、心理和基因中被激活的恐惧代码,就共同构成了那一抹挥之不去的不安感。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read/7312.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10月3日 下午5:09
下一篇 2025年10月4日 下午1:03

相关推荐

  • 颜值、声音和性格,哪个最影响初印象?新研究揭晓

    今天是七夕节,一个浪漫的节日。不少年轻人都会选在这天约会、见面,大家会因为着装甚至妆容纠结半天,只为给对方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 不过提到“第一印象”,很多人会认为,关键在于你在自我介绍时说了些什么,或者在交流中展示了哪些与个人魅力有关的特质。但实际上,真实情况往往更为“自动化”。哪怕对方一句话还没说,你的大脑“评分系统”就已经悄然启动,仅仅通过面孔、声音和…

    2025年8月29日
    6800
  • 这种又软又纤细的身材,比肥胖更危险!

    “摸着软软糯糯,晃一晃还像水一样会流动……” 图源:网络 最近,一种叫“脂包骨”的身材在网络上突然火了。顾名思义就是骨头外面几乎都是脂肪,肌肉含量很少,这被网友戏称为“脂包骨”。 有人觉得这种身材“像棉花糖一样可爱”,甚至羡慕不已。但事实上,“脂包骨”并不是健康的象征,而是一种隐藏风险的畸形审美,甚至有人称它为“最差体质”。 今天我们…

    2025年9月22日
    3100
  • 这种看似健康的饮料,可能损害血管还让你发胖

    “困了累了来一瓶,开车熬夜来一瓶”,这是很多功能饮料的常用宣传用语。近几年,功能饮料市场发展迅速。有数据显示,中国功能饮料市场在 2007~2017 年间高速崛起,并且一直在稳步增长。 现在功能饮料在各大超市都很常见,很多人会认为它们比普通甜饮料更健康,也是打工人被迫熬夜时的精神支撑。不过,也有消息称:功能饮料喝多了或引发焦虑失眠。 这让很多打工人心中一颤:…

    2025年7月22日
    21000
  • 有人因此“毁容”!近期这种虫子出没,千万别拍

    近日,一则“医院隐翅虫皮炎患者接诊量翻倍”的新闻登上热搜。济南多个区域出现被称为“飞行的硫酸”的隐翅虫袭击,不少市民因徒手拍打、误触虫体而引发皮肤水疱、破溃等症状。据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皮肤科消息,近期隐翅虫皮炎患者接诊量较以往增长一倍,提醒广大市民注意。 微博截图 如果在网上搜索“隐翅虫”这个关键词,你会发现,它年年都会出现在热搜榜,与之相关的新闻也大同小异。…

    2025年10月2日
    4800
  • 睡前共做这件小事,夫妻恩爱秘诀曝光

    在社交媒体上,经常能够刷到网友们分享自己与伴侣睡前“ Deep talk(深度交流)”的体验,有人觉得这是灵魂深处的交流与碰撞,也有人觉得这是最亲密和浪漫的一件事情,认为这种毫无保留的谈话总会让人感到非常幸福。 不过,也有不少人表示,不知道该怎么与伴侣进行这种 “Deep talk” ,有时候就算想和伴侣聊聊心里话,也很难开口。 所以,今天的文章,我们就来聊…

    2025年9月27日
    35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