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过载:社交媒体正在摧毁我们的注意力

你每天会花多长时间在刷社交媒体上?不知道你是否会有这样的体验——经常刷社交媒体,看一些没有深度的内容之后,会觉得自己很难集中注意力去深入阅读一本书,或者深度思考一些问题了。

有意思的是,科学家们在 AI 身上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

德州农工大学、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普渡大学的研究者就共同发表了一项研究,里面就提到,使用大量社交媒体上受欢迎的短内容、标题党等的“垃圾信息”对大语言模型进行训练,会让大语言模型出现“脑腐”的现象。

AI过载:社交媒体正在摧毁我们的注意力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脑腐”是啥?

“脑腐”(brain rot)这个词并不是谁在卖萌跟你说老虎,它是《牛津词典》评选的 2024 年年度词汇。

它的大意是说“阅读了大量碎片化、没有深度的内容(现在尤其指网络内容),一个人的精神和智力状态发生的衰退”。

这个词其实并不是 2024 年才出现的,它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 1854 年亨利·卢梭写的《瓦尔登湖》中。只不过在数字时代,尤其在 2024 年,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大大增加。

牛津大学的心理学家安德鲁·普日比尔斯基(Andrew Przybylski)教授表示,虽然“脑腐”并不是一个正经的科学研究术语,毕竟目前还没有心理学或者神经科学研究对脑腐给出明确的定义。但这个词的再度流行,体现出了人们对现在网络流行内容的焦虑。

牛津大学出版社语言数据与词典事业部负责人卡斯珀·格拉斯沃尔(Casper Grathwohl)也提到,“脑腐”这个词的再度流行很有意思,这个词本身在Z世代和 α 世代(也就是 95 后到 10 后)群体中很流行。这两个群体也正是社交媒体上数字内容主要的使用者和创造者,在这个群体中“脑腐”能流行,说明他们对社交媒体内容的危害有着某种程度的心知肚明。

虽然目前还没有针对人类的“脑腐”研究,但 AI 科学家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对大语言模型做实验了,想看看我们创造的数字大脑是不是也会“脑腐”。

大语言模型会脑腐吗?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研究者首先要定义什么叫垃圾信息,什么叫大语言模型的“脑腐”。

1

垃圾信息

研究者选取了两个维度来定义垃圾数据。

维度一:长度与受欢迎度

这一维度基于信息的长短和受欢迎程度(转、评、赞之类的互动数据)对信息进行区分。

对于那些信息长度很短,转、评、赞数据非常高的,这样的信息被认定为是碎片化、吸引眼球的。而那些内容比较长,转评赞比较低的,被选为对照组。

维度二:语义质量

这一维度衡量的是信息的内容质量。

如果内容标题是典型的“标题党”,比如“WOW”“LOOK”“TODAY ONLY”,类似于中文媒体上的“震惊”“刚刚收到通知”之类的,内容就会被归为垃圾信息。

另外,如果内容里满是夸大其词的说法,同样会被标记为垃圾数据。而陈述事实、有教育性的、合情合理的内容被作为对照组。

有了这两个维度的垃圾数据,研究者就给LLaMA(基础版)大语言模型“调制”了几份训练食谱。

研究者把“第一类垃圾”和“第二类垃圾”分别与各自的对照组信息按比例调配成 5 组(两类“垃圾信息”不混用,所以总共为 10 组)。

垃圾信息的占比为 100%,80%、50%、20%、0%(即全部用对照数据)。然后分别用这 10 组数据训练模型。

2

“脑腐”评价维度

有了“垃圾素材”,接下来研究者还需要设定几个可衡量的维度,从而判断垃圾信息是否会对大语言模型的认知能力产生影响。

研究者选择了四个维度:推理能力、记忆和多任务处理能力、道德规范和性格特征。

推理能力测试是让 AI 处理简单、困难的抽象逻辑推理题(ARC),以及在做题时候展示思维链过程。

记忆和多任务处理是通过一些特定的测试方法,检测模型的上下文理解能力,以及从海量的内容中检索多个关键信息的能力。

道德规范使用的是 HH-RLHF 和AdvBench基准。大致是诱导 AI 生成一些有害的、有偏见的、或者露骨、暴力、违法的内容,看 AI 是否能“经受住考验”。

性格特征是通过一些性格测试问卷,来判断 AI 在某些人格特性方面的倾向。

有了训练数据和评估标准,接下来就要看 AI 的具体表现了。

AI 果然“脑腐”了

在使用“第一类垃圾”和“第二类垃圾”干扰的情况下,大语言模型的四项能力都受到了影响。

AI过载:社交媒体正在摧毁我们的注意力

从上到下四个评估维度分别为推理能力、长文本处理能力、道德规范和性格特征。数据红色表示比基准值更差,蓝色表示比基准值好。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

比如,在简单、困难和要展示思维链的抽象推理能力上,两种垃圾数据都让模型的评分降低了。相比之下,投喂第一类垃圾(也就是“肤浅”且互动量大的垃圾信息),评分下降的更多。

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大语言模型无法完成推理挑战的主要原因是“思维跳跃”,即 AI 无法生成准确的中间推理步骤(就好比人类无法进行步骤比较长的深入思考了)。

对于记忆和多任务处理能力,从整体上看,两类数据也都让模型评分降低了,而且也是第一类垃圾数据让评分下降的更多。

在道德规范方面趋势也是相同的,两类数据都让安全风险值变高了(越高意味着越不安全)。

而在人格特质上,两类垃圾数据的影响不尽相同,相比之下,第一类垃圾数据产生的负面影响更糟一些,它让模型的自恋、精神病态、马基雅维利主义(可以简单理解为功利主义)的评分提高了。

可以说,垃圾数据让大语言模型全方位地“脑腐”了。

脑腐难以恢复

研究者还发现,大语言模型认知能力的全面衰退,也就是“脑腐”,并不能通过简单的微调来消除,而且即便后续使用高质量的数据进行预训练,模型依然会表现出“脑腐”的特征。

这给大语言模型的训练提了个醒,随着大语言模型训练资料越来越多,可能会让越来越多的网络资料被“吸纳”进训练数据库里。

这样的训练数据很可能会对大语言模型造成难以消除的影响,在使用互联网内容的时候要小心。

当然了,看到这项研究,网友们也纷纷表示,希望这项研究最好不要在“影射”什么。如果人类的大脑也会受到这样的影响,或许,我们也已经“脑腐”了吧。

AI过载:社交媒体正在摧毁我们的注意力

图片截取自微博评论

参考文献

[1]https://corp.oup.com/word-of-the-year/#:~:text=brain%20rot,to%20lead%20to%20such%20deterioration.

[2] Xing, S., Hong, J., Wang, Y., Chen, R., Zhang, Z., Grama, A., … & Wang, Z. (2025). LLMs Can Get” Brain Rot”!.arXivpreprint arXiv:2510.13928.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read/8028.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10月27日 下午1:27
下一篇 2025年10月27日 下午1:27

相关推荐

  • 折纸启发太空“一键展开”技术突破

    在浩瀚的宇宙中,太空工程师们经常面临着一个难解的挑战:如何将巨大的结构装进狭小的火箭整流罩中,然后在太空中完美展开?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就隐藏在古老的东方艺术——折纸之中。 2025 年 8 月 20 日,《英国皇家学会学报》发表了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美国犹他州杨百翰大学的 Larry Howell 教授及其团队开发出了一种名为“绽放模式”的全新折纸结构。它…

    2025年10月15日
    2800
  • 玉米最营养的部位,竟然是它!但很多人都浪费了

    要说粗粮界最受欢迎的食材,自然是玉米。玉米方便食用,口感香甜软糯,不仅是减肥小伙伴喜欢的主食,更是很多上班族的早餐。 那么,如果每天吃 1 根玉米,我们的身体会有什么变化呢? 1 根玉米有多少营养? 玉米原产于南美洲,我国约在 16 世纪引进玉米种植。作为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与其他传统粮食作物相比,其适应环境能力更强、营养价值较高,目前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

    2025年7月21日
    24300
  • 气候变化影响植物物候,枫叶红得更晚银杏落叶推迟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中,早已洞察出植物对环境的精妙适应。 千年后的今天,在全球快速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背景下,环境变迁已成为常态。而这种变化正悄然重塑着植物的生命节奏——当你发现枫叶红得越来越晚,银杏落得越来越迟,这并非错觉,而是大气氮沉降正在改写植物的物候时钟,让整个秋天都“姗姗来迟”。 秋林尽染(图片来源:作者)…

    2025年8月9日
    18800
  • 睡前玩手机:伤身又伤心,你肯定“中枪”过!

    俗话说,夫妻没有隔夜仇,毕竟感情深厚,吵个架又算什么,第二天就和好了。 但现实却很骨感。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睡前吵架,醒来后非但不会和好,反而还更容易记仇。 图片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昨晚对方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经过一晚的沉淀都能记得牢牢的,正好还能为下一次吵架积累素材。 这显然违背了那句老话,睡前吵架更记仇,到底是什么原理? 夜晚,情绪的催化…

    2025年9月16日
    9000
  • 鲍鱼为何从名贵变“白菜价”?

    2025 年 9 月,大连海洋大学的教授郝振林在 2025 科普中国说·辽宁场带来演讲《贝类基因里的海洋未来》。 以下是郝振林的演讲节选: 众所周知,大连的海鲜味道鲜美。海鲜的味道、个头、出肉率甚至长相,都和它们的基因息息相关。今天我想从国家渔业的发展历程、大连贝类养殖的现状,再到我们团队的研究,和大家一起看看海洋与基因的故事。 从补碘到吃好 我国渔业发展经…

    2025年10月13日
    3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