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骑车不忘琴技需天天练

很多人小时候,父母会给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去学很多七七八八的技能。

虽然说大部分在工作后也没了用武之地,但是,有的技能学会了一辈子都记得,有的技能很久不用就会忘,比如游泳学会了一辈子都会游,但是弹琴几个月不弹就能忘个精光。

为什么骑车不忘琴技需天天练

图源:某社交平台

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哪些技能学会了更“持久”一些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种神奇的“选择性记忆”。

都是肌肉记忆,

怎么还有选择性的?

其实“肌肉记忆”是一个形象的俗称,真正记住动作的是我们强大的大脑,所以区别也主要是大脑对这些动作进行了差别处理。

大脑中负责动作记忆的区域并非单一,而是多个脑区协同合作的成果,它们就像一个复杂的神经“硬盘”,各司其职。

大脑皮层,尤其是运动皮层,这里是动作的“司令部”,负责计划、发起和精细控制。比如弹钢琴时,哪个手指按哪个键,用多大的力气,都由运动皮层发出指令。

为什么骑车不忘琴技需天天练

大脑皮层。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研究表明,运动皮层在学习新动作时会发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形成新的神经通路,这被称为“运动学习可塑性”[1]。

小脑是动作的“协调员”,负责动作的流畅性、时间精准性和姿势平衡。想想看,骑自行车时重心如何调整、手脚如何配合,都需要小脑的精准协调。小脑受损的患者常常会出现动作不协调、平衡障碍等问题,进一步证实了其在运动学习中的关键作用[2]。

为什么骑车不忘琴技需天天练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基底神经节,这个深藏在大脑内部的区域,是习惯形成和自动化的“枢纽”。通过重复练习,基底神经节能够将有意识的动作转化为“下意识”的反应,让我们无需多加思考就能完成复杂的动作,比如开车、打字等[3]。

不同动作到底有什么差异?

其实,并非所有动作的记忆方式都一样,我们可以将动作记忆大致分为两类:协调型动作记忆和精准型动作记忆。

1.协调型动作记忆

协调型动作记忆(如骑车、游泳、走路等),这类动作通常依赖全身多部位的协同、重心控制和平衡感。

它们相对粗大,允许一定的容错空间。例如,游泳时手臂和腿部的动作幅度大,即使姿势略有偏差,也能继续游动。在这种动作里,小脑在其中扮演核心角色,负责建立稳定的身体-空间关系模型和自动化的协调程序,基底神经节则帮助其固化为习惯。

为什么骑车不忘琴技需天天练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这类记忆一旦形成,便非常稳定,不易遗忘,因为它们涉及的是更深层的运动模式和身体协调。

2.精准型动作记忆

精准型动作记忆(如弹奏复杂乐章、投篮、打字等)这类动作则更强调速度、精确度、力度控制和特定的时空序列。例如,弹钢琴时需要精确地控制哪个手指在哪个时间点按哪个键,容错率极低。

所以这类记忆更依赖大脑皮层(尤其是感觉运动皮层)对细节的精确编码和规划,以及基底神经节在序列学习和微调中的作用

此外,还需要前额叶皮层持续的注意力参与,尤其在复杂任务中[4]。一旦注意力分散或长时间不练习,这些精细的细节就容易“模糊”甚至“丢失”。

但是也不用太担心,并没有白学。尽管有些动作记忆会“丢失”,但当我们再次尝试学习时,往往会发现进度飞快,比第一次学习时要容易得多。这正是神经可塑性的体现。

为什么骑车不忘琴技需天天练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因为即使表面上“遗忘”了,大脑中相关的神经通路并没有完全消失,只是被“休眠”了。再次学习就像唤醒这些通路,它们会以更快的速度重新激活和强化。研究表明,重复学习能够促进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突触)变得更强、更有效,甚至产生新的神经连接,从而加速记忆的恢复和巩固[5]。

所以,有很多时候我们的大脑已经尽力了,真想成为某项技能的大师,还是得靠长年累月的练习呀。

参考文献

[1] Krakauer JW, Mazzoni P. Human sensorimotor learning: adaptation, skill, and beyond. Curr Opin Neurobiol. 2011 Aug;21(4):636-44. doi: 10.1016/j.conb.2011.06.012. Epub 2011 Jul 20. PMID: 21764294.

[2] Mauk, M.D. and D.V. Buonomano, The Neural Basis of Temporal Processing. Annual Review of Neuroscience, 2004. 27(1): p. 307-340.

[3] Doyon, J. & Benali, H. Reorganization and plasticity in the adult brain during learning of motor skills. Curr. Opin. Neurobiol. 15, 161–167 (2005).

[4] Hikosaka, O., Nakamura, H., Sakai, K. & Nakahara, H. Central mechanisms of motor skill learning. Curr. Opin. Neurobiol. 12, 217–222 (2002).

[5] Kleim JA, Jones TA. Principles of experience-dependent neural plasticity: implications for rehabilitation after brain damage. J Speech Lang Hearing Res JSLHR. 2008;51(1):S225–39.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read/8052.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10月28日 下午1:05
下一篇 2025年10月28日 下午1:05

相关推荐

  • “平价护眼菜”正上市,补钙抗衰老,越吃眼睛越明亮!

    最近正是苋菜上市的季节,老话说“七月苋菜金不换”,在一些地区,苋菜还有“长寿菜”之称,很多人认为苋菜能“补血强身”,这些说法是真的吗?苋菜到底有哪些营养价值?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种颜色有些特别的应季蔬菜~ 颜值高,含钙量也高 苋菜,是苋科苋属植物。炒熟的苋菜,最引人注目的便是盘底那鲜红的汁液。除了红苋菜,苋菜的大家族成员还有绿苋菜,以及叶片呈现黄色、紫色的苋…

    2025年7月23日
    21500
  • 那英“山竹型人格”引热议,网友直呼真实

    在最新一季的综艺《花儿与少年 7》里,老大姐那英的表现真的太“圈粉”了!很多网友表示看完后对那英有了新的认识,以前只是觉得她为人比较直率,而现在感觉她像是一种“山竹型人格”:外表硬朗,看起来大大咧咧的,但是内里却极为柔软细腻。 图源:某社交平台 从心理学来说,那英的这种刚柔并济的性格真的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因为这不仅会让自己活得很舒服,周围的人相处起来也会…

    2025年9月23日
    5200
  • 这种日常食物暗藏“健康刺客”,你可能每天都在吃

    随着健康观念的普及,人们已经开始有意识地避开一些含有添加糖的食物了,比如配料表中有白砂糖、蔗糖的食物。 有些人以为这样就能健康地享受美食了,可殊不知,在不知不觉中又踩了另一个雷,那就是配料表中带有“果葡糖浆”的食物。我们平常喝的碳酸饮料,吃的糖果、巧克力、蛋糕、饼干、面包等食物里,都能看到果葡糖浆的影子,但很多人都忽略了这个隐藏的“健康刺客”。 那么摄入过量…

    2025年10月26日
    2600
  • “阶段性朋友,就不是真朋友吗?”

    人生如列车,每站自有同行者。 学生时代每天黏在一起的好友,毕业后就天各一方;曾经以为能一辈子交心的闺蜜,也会因为彼此生活轨迹渐行渐远,慢慢变成朋友圈里的“点赞之交”。有人黯然神伤,有人豁达接受。那么友谊真的是有阶段性的吗? 今天是国际友谊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 7 月 30 日定为“国际友谊日(International Day of Friendshi…

    2025年7月30日
    14600
  • 金属杯雪平锅锤纹真是手工一锤锤敲出?

    十一假期出去玩的你,在逛各个城市的游客一条街时,有没有听到过打银首饰的店铺在叮叮铛铛? 再进去一看,发现银器表面敲出的坑坑洼洼的纹理,复古、质朴,富有手工感和岁月感。既有工业风的粗犷,又有匠人匠心的细腻。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这种利用锤子或专门的工具在金属表面反复敲击,形成细密或规律的凹凸纹理,从而产生独特光影效果和装饰感的操作,就是“锤…

    2025年10月15日
    54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