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曾经“最好吃的疫苗”,你还记得吗?

1953年3月26日,小儿麻痹症免疫疫苗首次研制成功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其病原体是一种专门侵袭中枢神经系统中运动神经细胞的嗜神经病毒。该病毒会导致相关肌肉失去神经支配,进而引发萎缩,尤其影响1至6岁的儿童群体,即便幸存者得以保命,也常伴随终身残疾。脊髓灰质炎之所以令人闻风丧胆,不仅在于其造成的严重后果,更在于其发病前的隐匿性。疾病初期,患者往往仅表现出类似普通感冒的症状,极易误导家长采取常规感冒治疗措施。然而,当发热减退之时,部分患者却会突然出现肢体瘫痪,病情严重者甚至波及呼吸肌,导致窒息死亡的悲剧。

1953年3月26日,美国匹兹堡大学病理学家乔纳斯·索尔克博士成功研发出针对小儿麻痹症的免疫新疫苗。全球范围内近百万儿童参与了脊髓灰质炎疫苗的试验接种,为后世提供了对抗脊髓灰质炎的基本且有效的防护手段。

新疫苗实验成功

1916年,美国纽约首次遭遇脊髓灰质炎大流行,超过9000人染病,其中多为儿童。此后,患者数量持续攀升。至1952年,美国报告的病例数已激增至57628例,脊髓灰质炎成为二战后美国公共健康的重大威胁,民众对此的恐惧仅次于核战争。鉴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人们迫切期待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研发。

1938年,著名脊髓灰质炎患者、美国总统罗斯福亲自发起并建立了脊髓灰质炎全国基金会,旨在救治患者并资助疫苗研发。

1947年,匹兹堡大学的乔纳斯·索尔克开始投身于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研发。他提出了一种颠覆传统的观点:使用活病毒存在巨大风险,而应探索在灭活病毒的同时保留其引发免疫反应的能力。这一观点在当时被视为离经叛道,因传统疫苗均基于毒力减弱的病毒制成,索尔克因此遭受了同行的质疑与排斥。

然而,索尔克并未放弃。1952年,他成功研究出一种新方法,利用甲醛使在猴神经细胞中培养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失活,虽然病毒完全失去了活性,但注射入宿主体内后仍能激发免疫反应,产生免疫力。经过一系列艰难的实验,索尔克最终赢得了公众的信任与支持。

在索尔克的不懈努力和各国政府的协助下,该疫苗得以广泛推广,小儿麻痹症疫情迅速得到控制。

中国曾经“最好吃的疫苗”

在中国,脊髓灰质炎或许不为众人所熟知,但提及“糖丸疫苗”,几乎无人不晓,它被誉为“甜蜜的健康守护者”。这种口感甘甜、令人回味的小糖丸,正是预防脊髓灰质炎的有效疫苗。

正是这颗看似不起眼的小糖丸,在我国脊髓灰质炎防控历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显著降低了该病的发病率,为最终消除脊髓灰质炎奠定了坚实基础。1958年,被誉为“糖丸之父”的顾方舟教授成功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为我国制定免疫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1959年,顾方舟在苏联考察期间,面对“死疫苗”与“活疫苗”的技术争议,他果断决定,我国应选择活疫苗技术路线。1959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与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携手成立脊灰活疫苗研究协作组,顾方舟担任组长。事实证明,顾方舟当时的判断是对的,1960年,我国首批脊灰活疫苗试制成功,标志着我国脊灰歼灭战的全面打响。同年12月,500万人份的疫苗在全国11个城市推广使用。

然而,一个新的挑战随之而来,如何研发出既便于运输又受儿童喜爱的疫苗剂型?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顾方舟团队成功研制出糖丸疫苗,并通过了严格的科学验证。很快,这一创新疫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

进入新世纪,2000年,在当年卫生部举行的“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上,74岁的顾方舟作为代表郑重签字,标志着我国正式成为无脊髓灰质炎国家。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专家发现传统的“糖丸疫苗”(tOPV)包含3个血清型的疫苗毒株,其中的Ⅱ型组成部分可能引发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病例,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目前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已停止使用,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安全、有效的疫苗剂型。

参考来源:科普中国、《人民日报》《中国近现代医学史》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0057.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26日 下午1:00
下一篇 2025年3月26日 下午1:00

相关推荐

  • 口腔内出现这 5 种情况,很可能是癌症来临的警报!有一种很常见千万别忽略

    口腔癌是世界上 10 种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口腔癌(oral cancer)就是指口腔鳞状细胞癌,通俗点理解就是发生在“口腔”的癌症。 但是由于口腔内有诸多结构,于是口腔医生又根据病变实际发生的位置进行分类,比如发生在舌头上的口腔癌称作舌癌,发生在牙龈上的口腔癌叫做牙龈癌,以此类推,还有颊黏膜癌、口底癌、腭癌等分类。 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口腔溃疡、黏膜…

    2025年4月1日
    6200
  • 为什么有些动物是圆脸?猫头鹰为啥长了个“猫头”?

    猫科动物的圆脸看着短,但是要论长度很可能不算短脸。例如不少狮和虎的头骨长度都超过30厘米,甚至更大。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动物因为拥有类似人类婴儿的圆形头部、圆脸和大眼睛,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关注。 其中,猫科动物和鸮形目 (也就是猫头鹰) 是典型的例子 不过你有没有想到过 它们的圆形的头部是怎么来的? 猫头鹰为什么长了个“猫头”? 首先,猫科动物的圆脸看着短,…

    2025年2月6日
    19500
  • 反复口腔溃疡,可能不是单纯的“上火”!这种病要小心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总是被口腔溃疡所困扰,反复疼痛,非常影响生活质量,使人食不下咽、夜不能寐。 经常长口腔溃疡到底要不要紧?什么样的口腔溃疡需要引起警惕呢? 什么是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口腔黏膜的溃疡性损伤疾病,俗称“口疮”,其发病位置不固定,一般 1~2 周能自愈,属于自限性疾病。 口腔溃疡发作时表现为疼痛剧烈,局部灼痛明显,严重者还会影响饮…

    2025年3月23日
    7700
  • @经常刷短视频的你,大脑可能都被影响了!

    要想减少刷短视频的时间,戒掉短视频的瘾,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设定使用时间限制 可以借助闹钟、家人的提醒、青少年模式等,控制每天刷短视频的时间,合理安排生活作息,避免长时间连续观看。 (2)开展多样化的娱乐活动 用运动、阅读、社交等多样化的娱乐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减少对短视频的依赖。 (3)寻找合适的减压途径 压力大时可以找亲朋好友倾诉,或者通过运…

    2024年12月28日
    18900
  • 牙釉质一经受损不可自愈,龋齿没救了?别怕,“魔法药水”来了!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一言科普团队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生活中,你是否有这样的疑问?皮肤划个小口子,过几天就能好得跟原来一样。可牙齿呢,为啥我们的牙齿受伤了就不能像皮肤那样自我修复呢?一旦出现龋齿,就只能眼巴巴地等着牙医来帮忙,而且有时候还很难修复,这到底是为啥呢? 牙釉质的“坚不可摧” 牙釉质位于牙齿的最外层,覆盖在牙冠表面,是人体最硬的组织之一,其硬度仅…

    2025年4月22日
    26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