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黄瓜、水果玉米、水果辣椒…水果型蔬菜到底独特在哪里?

现在,很多蔬菜都流行加上“水果”两个字,“水果玉米”“水果胡萝卜”“水果黄瓜”。似乎只要披上“水果”的外衣,它的身价就会蹭蹭蹭地往上涨。那么,问题来了:这些“水果型蔬菜”究竟是商家的新套路,还是真有其独特之处?

Part.01

水果型蔬菜并非“徒有虚名”

水果型蔬菜是商家的营销噱头吗?NO!NO!NO!水果型蔬菜的历史可能比你想得更加悠久。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就已经开始了水果型玉米的育种研究。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北京农业大学(今中国农业大学前身)黄瓜育种课题组朱其杰教授成功选育出了外表无刺、更适合鲜食的黄瓜新品种——“水果型黄瓜”,这种黄瓜“好吃、好看、好洗”。

“水果型蔬菜”的品类革命由此开启。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上出现了更多新型、优质、特别适合鲜食的水果蔬菜,比如水果辣椒、水果芹菜、水果甘蓝等。与菜用型蔬菜相比,水果型蔬菜更加鲜甜、清脆,风味也更加清新。

比如河南农业大学培育的“豫甜维维”水果辣椒,口感脆甜、颜色鲜艳,维生素C含量甚至是“维C之王”猕猴桃的2倍!

还有生活中更常见的水果玉米,也是很多人口中的“甜玉米”,皮薄鲜嫩、爽口多汁。它的水分含量约75%,和苹果相当;碳水化合物和淀粉含量仅为18%,明显低于水稻、小麦等主粮,妥妥的低热量食物。

Part.02

小心虚假的“水果型蔬菜”

相比菜用型蔬菜,水果型蔬菜不仅口感好,部分营养物质的含量还高,这无疑满足了当下人们追求健康的心理需求。

比如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胡萝卜杂交育种团队的“中誉1877”就是水果胡萝卜,这个品种鲜榨的胡萝卜汁不仅喝起来口感甘甜,而且抗氧化性强,可以保持长时间不变色。

在很多消费者心中,水果型蔬菜等同于“高端”“健康”,因此一直是市场里的“香饽饽”。不过,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李鬼”。什么?“水果型蔬菜”还能有假的?

事实上,一些商家为了赚取更多利润,打起了“水果型蔬菜”的主意,通过虚假宣传、人工处理、以次充好等方式欺骗消费者。比如所谓的“水果西蓝花”只是套上了“迷你”“鲜甜”的营销外衣,价格直接翻倍,其实它不过是发育不良的西蓝花而已。

记住这几点,帮你避开“水果型蔬菜”的陷阱!

首先,优先选择正规渠道购买蔬菜,超市、品牌直营店可比路边摊可靠得多哦。

其次,真正的水果型蔬菜通常会有详细的品种名和产地标识,比如“京研玉甜156”水果黄瓜。如果产品标签信息不全,需要谨慎购买。

最后,对于稀缺品种、进口产品,一定要多方比价查证,别轻易被高价“唬住”。

Part.03

日常挑选蔬菜的三大黄金法则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建议每天应摄入300g~500g新鲜蔬菜。那么,我们在挑选蔬菜时,又该注意些什么呢?这里有三大黄金法则,帮你轻松搞定。

01

“新鲜为王”

新鲜,是挑选蔬菜的首要标准。新鲜的蔬菜水分足、口感好,营养成分也更丰富。在此基础上,可以优先选择应季的蔬菜。另外,蔬菜最好当天买当天吃。虽然冰箱可以保鲜,但长时间储存仍会损失蔬菜的营养。

02

“颜色多样”

蔬菜的颜色其实藏着不少秘密。根据颜色深浅,蔬菜可被分为深色蔬菜和浅色蔬菜。

深色蔬菜指叶片或果实的颜色比较深的蔬菜,比如绿色、红色、橘红色、紫色的蔬菜,另外一些颜色比较浅的茭白、白菜、莲藕则属于浅色蔬菜。

深绿色蔬菜,比如菠菜、生菜、西蓝花,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B1、B2、叶酸等多种维生素。紫色蔬菜,比如紫甘蓝、紫洋葱、紫苏叶,含有丰富的花青素,具有抗炎、提高微血管活力的作用。虽然在某些营养素方面深色蔬菜的营养价值更高,但是浅色蔬菜也有自己的独特价值哦。

03

“种类丰富”

蔬菜的品种相当丰富。比如油菜、菠菜、青菜属于叶菜,富含膳食纤维;南瓜、茄子、西红柿属于茄果类,维生素C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豌豆、扁豆、蚕豆属于鲜豆类,含有丰富的氨基酸;香菇、金针菇、海带、紫菜菌藻类属于菌藻类,富含B族维生素、维生素E等。每天保证2种以上蔬菜的摄入可以确保更全面的营养哦。

合理搭配,健康加倍!

从实验室到餐桌,水果型蔬菜正在改写百姓的饮食生活。不过,我们在购买时要警惕虚假宣传,选择真正新鲜、优质的蔬菜。

END

参考文献:

[1]https://mp.weixin.qq.com/s/O3R9rLJYG-WnM2uIS1kpoQ

[2]https://mp.weixin.qq.com/s/95_D0nT8yzGQXlU8YBRn5Q

[3]https://mp.weixin.qq.com/s/xxpxvOfF4xZoIkffto0hgQ

[4]https://mp.weixin.qq.com/s/3vtKm2Xcd_eU9F_3I7FDLQ

[5]https://mp.weixin.qq.com/s/708S6v3pg47Bf3hZfYzDrg

[6]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ODEwNzYzOA==&mid=2650262566&idx=1&sn=f0a58bd58a80372c0e894719059f2922&chksm=02f2d02e9c32152ea87e8e91fb94ca7f978570f2d1b99aa7268dfb39c94216c943db7ee26e49&scene=27

[7]https://paper.yanews.cn/yarb/20241203/html/content_20241203007006.htm

作者:蝌蚪君

审核:刘颖 李培元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0131.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27日 上午10:02
下一篇 2025年3月27日 上午10:02

相关推荐

  • 碰一下钱就没了?手机的NFC功能真的这么吓人吗?

    就在前不久,网络上出现了一些视频,声称因为手机上的 NFC 功能开启,钱被盗刷了。那么,NFC 到底是什么?真的有可能会因为碰一下被盗刷钱财吗? 先说结论:NFC 本身是现在智能手机的正常功能,在整个盗刷过程中,“碰一碰”只是前面大量铺垫后最终的临门一脚。只要使用时稍加注意,无需因噎废食弃用 NFC 功能。当然,如果有些朋友对此类技术不太了解,担心自己无法很…

    2025年2月18日
    15600
  • 科普法修订:为科普信息员提供法治保障,推动科普事业发展

    2024 年 12 月 25 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这是科普法自 2002 年颁布以来首次修订。此次修订对科普工作者,尤其是基层的科普信息员,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科普信息员作为科普工作的“桥梁”和“纽带”,在推动科学知识普及、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修订…

    2025年2月14日
    16300
  • 男子高速“智驾”睡觉1小时狂飙百公里,辅助驾驶≠自动驾驶,别再混淆了!

    近日,“广东交警”发布了一段处罚司机交通违法行为的视频,令不少人后怕。一男子在高速上边开着智能驾驶边睡觉,超速驾驶狂飙超过100公里,开车过程持续一个多小时。面对交警询问,该司机承认自己当时因为太困,打开了智能驾驶。视频显示,涉事司机开车时双眼紧闭,瘫倒在座椅上,所幸没有造成交通事故,该司机被记6分,罚款400元。 而在这之前的一段时间,因不当使用车辆“智驾…

    2025年4月16日
    3200
  • 清华大学研究显示:全球塑料回收率仅为9%

    塑料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材料之一,塑料污染已成为一个紧迫的全球问题,但当前缺乏对全球塑料产业的全面分析。 国际学术期刊《通讯-地球与环境》4月10日发布了一篇论文,研究人员按从原料到废物管理处置的整个供应链中每种塑料类型进行细分,揭示了2022年全球塑料的生产、使用和弃置等流动情况和存量状况,绘制了全球塑料贸易图谱。 该论文称,全球的塑料回收率一直停滞在较低…

    2025年4月15日
    4000
  • 抱团取暖?血常规检测遇“果冻血”,原来红细胞也会“怕冷”

    春节后的长沙,寒风一吹,体感温度“冻”感十足。而这种低温天气里,检验科可能会收到一些意外“小礼物”。 这不,近日,在长沙泰和医院,检验科就收到了一份“特别”的血液标本,明明按照正常流程送检,但血液还是凝成了“果冻”,血常规红细胞参数测不出,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红细胞抗体筛查阳性,交叉配血不合……结果证实,这是标本发生了“冷凝集”现象。 血液标本:肉眼可见的凝块…

    2025年2月24日
    121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