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婴儿”离世,心源性猝死为何盯上中青年人?

3月24日,“世纪婴儿”千千母亲发布讣告称,2000年0点0分出生的“世纪婴儿”千千去世,年仅25岁。

千千母亲发文称:“感谢大众对爱女的关爱和悼念。千千虽是我们的女儿,但她以千禧宝宝、世纪婴儿的身份降生,意味着她不仅仅是属于我们这个小家庭。”“她伴随着新千年的鞭炮声,在人们的欢呼声中降生,如今又在人们的关爱祈愿声中归去。这是大家给到千禧宝贝的人间礼遇。让她在天堂感到人间值得来过。”

0时0分出生的世纪婴儿去世#冲上微博热搜第一。千千哥哥,在社媒上发文称妹妹千千不幸去世。

哥哥写道:“妹妹,一路走好,我纯真善良的好妹妹,你终于在人间渡完了所有劫难,到了最后也终于懂得,你的灵魂有多么孤独,但你的人生经历也很精彩了,最后终于在光芒中解脱,哥哥也算是你生命最后时刻陪伴在你离开的人,咱们今生缘未尽,来生再续缘,去自由飞行吧,我的小天使,千千下辈子见。”

千千哥哥还把当年千千出生时登上报纸的照片一并发了出来。报道中,千千母亲是一名老师,1999年12月31日下午3点多,千千母亲被推进产房,但是小宝宝在母亲的腹中就是不肯出来,直到深夜23点59分,在大家的倒数计时中,千千卡着零点准时出生,成为了“世纪婴儿”,体重7斤多,也因此母亲给女儿取名“千千”。

千千母亲向媒体表示,千千在天津从事音乐工作,3月3日开始发烧、腹疼,硬挺5天后,8日坐大巴回长治。8日晚,家人将她送往当地医院诊治,9日清晨她突然昏迷,当晚宣布不幸去世。千千表哥告诉记者,千千生前的愿望是“多出去走走,多看看世界”。

据了解,千千的死因是心源性猝死,病发突然。千千生前擅长绘画、创作音乐,还考取了潜水证。

消息一出,有很多网友安慰家属,希望他们早点走出悲痛。

什么是心源性猝死?

资料显示,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原因所导致的突然死亡。通常无任何危及生命的前期表现,突然意识出现丧失,在急性症状出现一小时内死亡。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人数超过54万。青少年群体中,每十万人发病率为1-2例,虽然概率相对较低,但仍值得关注。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王宁表示,中青年人心源性猝死的常见病因主要包括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肥厚性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以及原发性心电疾病。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且不再局限于老年人,30-40岁的患者屡见不鲜,最年轻的患者甚至仅有20多岁。

王宁说,这一趋势的加剧与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如长期熬夜导致的生物钟紊乱、吸烟对血管内皮的损伤、高热量饮食引发的肥胖与高血脂,以及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

此外,精神压力大也是重要因素,长期的精神紧张会导致体内激素分泌增加,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进而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同时,年轻人往往对自身健康不够重视,忽视了早期的心血管疾病症状,导致病情延误。

心跳骤停,如何抓住黄金4分钟?

医学界流行一种说法: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对心梗患者来说,越早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就能挽救越多的心肌。而对于心跳骤停的患者来说,留给其抢救的时间就更少了。

据了解,全国每年大约有200多万急性心梗的病人,但是能够来得及送到医院去做手术治疗的往往还不到100万,很多急性心梗的病人往往在家中突发心梗,还没有来得及送到医院治疗就已经去世。

因此,如果身边的人出现了剧烈的胸痛、濒死感,一定要把握好黄金救治时间,有条件的要尽快送到大型医院、心脏中心。心跳骤停,黄金抢救时间仅4分钟,学会正确进行CPR(心肺复苏)和使用AED(自动体外除颤器),非常重要!

出现这五个信号,需要注意

胸闷心悸

发作性心慌不安,心跳剧烈,不能自主,经常伴有精神疲乏,头晕喘促等。

头晕乏力晕厥

头昏、恍惚、视物模糊或两眼发黑、四肢无力,随之意识丧失。

呼吸困难

得了心脏病后,大部分病人都会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的现象,这些症状在患者活动后会更严重,在坐着时或者是晚上睡觉时会感觉好一些。

下肢水肿

这往往是心脏功能不全导致静脉血回流受阻的表现,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

突发胸痛或胸痛加重

胸部出现剧烈、紧缩、压榨性的疼痛、胸闷、气短、咽喉部紧缩,部分人伴有左上肢、肩、背部放射性疼痛。

在生活中如何保护心脏?

改变生活方式

健康饮食:高纤维,低脂肪和低盐的饮食有助于降低心脏疾病的风险。

规律锻炼:根据自己的体质,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有益心脏健康。

戒烟与限酒:避免吸烟和过度饮酒,这两者都与心脏问题有关。

体重管理:超重或肥胖增加心脏疾病的风险,应努力维持健康的体重。

定期检查与药物治疗

血压监测:高血压是心脏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应进行定期检查。

血脂检查:高胆固醇也是一个风险因素,可通过药物和饮食来控制。

血糖检查:高血糖也与心脏病风险相关,因此也要定期检查。

药物治疗:对于已经诊断出有心脏疾病的人,按照医嘱服用药物治疗。

其他预防措施

学习急救措施:学习心肺复苏术(CPR)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方法,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提供及时的援助。

情绪管理:过度的压力和紧张也可能诱发心脏问题,学习压力管理和放松技巧也是有益的。

也可以通过智能穿戴设备,如使用智能手表等通过生物测量传感器的生理测量数据来监测心脏的功能。

来源:北京青年报、新华日报·交汇点、极目新闻、@央视新闻、@21世纪经济报道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9938.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25日 上午10:02
下一篇 2025年3月25日 上午10:02

相关推荐

  • 光一照就松开?中国科学家造出"壁虎脚"仿生新材料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杨灏(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你是否幻想过像蜘蛛侠一样飞檐走壁?又或是像壁虎能在光滑的玻璃窗上倒挂金钩?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润滑材料全国实验室的最新研究,让这种“超能力”离现实更近一步——他们研发出一种高/低黏附力切换材料,不仅能像壁虎脚一样牢固黏附物体,还能通过光照瞬间“松开”,将传统黏附材料升级为…

    2025年4月28日
    1600
  • 外萌内狠!祭鱼的主人公?“獭”们就在浙江这座小岛上→

    很多时候我们是看不见水獭的,水獭的身体颜色偏黑色,常常晚上出现在水里,没有什么声音,当你发现它的时候它已经靠的很近了,你只能看见它的两个眼睛就像两个灯泡,所以它有一些别的名字,有的地方叫它水鬼或者水猴子。 水獭的牙齿非常锋利,加上尾巴大概有96厘米到1.3米的长度,它是淡水生态系统的顶级掠食者,很多地方的水獭甚至能捕食鳄鱼。 獭祭鱼的传说 全世界有13种水獭…

    2024年12月26日
    23600
  • “全国十大考古”揭晓!“浙”座“超长待机”的遗址入选→

    近日,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乔云飞宣布最终结果:浙江仙居下汤遗址入选“十大”。 此前,下汤遗址已入选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六大考古”)、2024年度浙江考古重大发现。下汤遗址的重要学术价值是什么?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陈星灿对下汤遗址做了现场点评—— “下汤遗址是中国最早的农业聚落,过去4个年度20…

    2025年4月27日
    2600
  • 你在互联网被正式确诊为“老鼠人”了吗?原因可能不是懒,是能量低

    最近,社交媒体上流行起一个小众赛道,名为“老鼠人的一天Vlog”。这些人从早躺到晚,没有物欲和社交,饿了就随便做点东西吃,两眼一睁一闭又过一天。由此诞生的“鼠鼠文学”像镜子般照见了年轻人的生存状态,一夜之间,无数网友在评论区仿佛找到了组织,开始主动分享自己的“养老作息”,在自嘲中找到共鸣和慰藉。 图片来源:小红书 01“轻则懒得走路,重则懒得吃饭”,到底是哪…

    2025年3月29日
    8700
  • 冲锋衣含PFAS影响生育?专家:符合国标的产品无需过度恐慌

    近期,“冲锋衣所含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影响生育”这一话题被推上风口浪尖。有人引用国外媒体报道称,这类被称为“永久性化学物”的物质,可能通过在血液中累积影响女性生育能力,甚至与癌症发病相关,引发部分消费者的恐慌。 据了解,争议焦点源自2023年《整体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的一项研究:美国西奈山…

    2025年4月3日
    81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