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4.2级地震,为什么别人被晃醒,我却睡得很香?!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今日1时21分在河北廊坊市永清县(北纬39.42度,东经116.6度)发生4.2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今日1时25分在河北廊坊市永清县(北纬39.42度,东经116.57度)发生2.9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

图片来自央视新闻

对于此次廊坊地震,不少京津冀地区的网友表示自己在睡梦中被震感惊醒,或是被手机发出的地震预警唤醒,不过也有网友表示并没有感觉到强烈的震感,这是咋回事呢?

为啥人们的震感会不同?

为什么同一区域内,有人能够强烈地感受到震动,而有人却毫无察觉呢?

震感是指地震发生时,人们感受到的地面震动或摇晃的感觉。震感的强弱因地震的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以及地质环境等因素而异,同时也受到个人体质和所在位置的影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震感有轻微、强烈、特强三类:

01轻微震感

主要特征是:室内人员有感觉;门窗轻微作响,悬挂物摆动,器皿作响。相当于烈度Ⅲ、IⅣV度。

02强烈震感

主要特征是:感觉剧烈地晃动,站立不稳,梦中惊醒;门窗、屋顶、屋架颤动作响;桌子振动和移动,桌子上的器物的移动或掉落。相当于烈度V、VI、VII度。

03特强震感

主要特征是:感觉到摇摆颠簸,行走困难,行动的人会摔倒,处不稳状态的人会摔离原地,有抛起感;有时还会观察到难以想象的现象,如强烈的地声、怪异的地光、难闻的地气等。相当于烈度VⅢ度以上。

“不一样的”震感与这些因素有关

地震参数:震感的“幕后黑手”

地震本身的一些参数(如震级、震源深度和震中距)在震感中发挥主要作用。一般来说,同样的位置,如果震级一样,震源越浅,震感越强;震源越深,震感就越弱。而震源深度一样的话,震级越大震感越强,震级小震感就弱。

地质环境:不同地貌的“震感变化”

地震发生时,会产生两种主要的地震波——纵波(P波)和横波(S波)。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能够率先到达地面,它的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给人的感觉是上下颠簸,虽然能让人感受到震动,但它对建筑物的破坏力相对较弱。

而横波的传播速度比纵波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会使地面产生水平晃动,对建筑物的破坏力极强。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和表面传播的过程中,会受到区域地质地貌环境和局部地质构造的影响。

如果遇到近地表的山谷、陡崖等地形,会发生反射现象,根据相关研究反射波与入射波叠加后,会在某些区域形成波峰与波峰、波谷与波谷的正相位干涉,从而增强震感;而在其他区域,波峰与波谷叠加则可能相互抵消,导致震感减弱。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相距不远的人对同一地震的震感会有明显差异。

另外,地震波在不同地质构造中具有不同的传播特性。当地震发生时,人们所处地域的土层软硬程度不同,所感知到的震动程度也会有差异。

不同地质构造

具体来说,地震波在深部岩石中传播时速度较快,而当它“跑”到浅层松软地层中时,波速就会减慢,同时振幅增强。所以如果人处在不同类型的地表上,即使他们距地震发生地点一样,住在松软地层附近的居民,还是会比身处硬岩地区的人感受到更强烈的震动。

个人体质:不同身体的“感受差异”

与晕车、晕船类似,地震时,有些人也会感到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这与人体的感受器官内耳前庭器有关,即由于外界环境的加速运动状态改变,刺激了内耳前庭器官,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反应,从而引发头晕、眩晕等症状。

具体来说,地震时地面的震动和晃动会刺激内耳的前庭系统,当这种刺激超出个体的耐受范围时,就会引发不适感。

此外,地震产生的次声波也可能对人的内耳器官产生共振效应,进一步加剧头晕和恶心的症状。

不过,每个个体的身体状态和耐受程度都不一样,因此对外界加速运动状态的反应也各不相同,所以有些人感受到的震感就会比较强烈,而另一些人则可能完全“无感”。

所在位置:不同空间的“震感反差”

地震时你处于什么位置?是静止还是在运动?是清醒还是熟睡?对于震感来说,一般小于3级的地震,在平地上走路的人很难感觉到,但在高楼里的人可能就有感觉。3到4级的地震,室外部分人能感觉到,高楼里的人感觉会更明显。

这是因为,低层建筑高度较低,对地震波的放大作用较小,震感就会较弱;而高层建筑由于共振效应,更容易放大地震波,导致高层居民感受到更强烈的震动。

此外,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也会影响震感,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比砖木结构更容易吸收和传递地震能量,从而增强震感。

个人状态影响

个人的状态(如是否静止、是否清醒)也会影响对地震的感知。例如,在静止状态下的人比运动中的人更敏感,而在熟睡状态下的人可能无法及时感知到地震。另外,身体条件敏感的人(如老年人或患有某些疾病的人)也会更容易感受到地震带来的震动。

作者:蝌蚪君

审核:刘颖 李培元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0197.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27日 下午4:00
下一篇 2025年3月27日 下午4:00

相关推荐

  • 橄榄油只能凉拌,不能炒菜?高温会破坏营养、产生有害物质?真相是→

    流言:“橄榄油只能凉拌,不适合炒菜,高温会破坏营养、产生有害物质” 很多人认为,橄榄油只是在做沙拉或是凉拌菜时才用得到,甚至还有人说如果用橄榄油来炒菜,会破坏营养,产生有害物质危害健康,这导致很多人不敢用橄榄油炒菜。 流言分析: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 精炼橄榄油烟点达 230~250°,比花生油还高。即便是特级初榨橄榄油,其烟点也有 180~210℃,完全可…

    2025年4月21日
    4300
  • 睡前多吃点碳水就能快速入睡?想睡得好就这样吃→

    流言:“睡前多吃碳水,能快速入睡,甚至能治疗失眠。” 很多人认为:如果失眠了、睡不好,睡前多吃像米饭、馒头、甜食等碳水能够快速入睡,睡得更踏实,甚至能一觉睡到天亮,治好失眠。 流言分析:并非如此。 这种说法有些片面,容易造成误导,并不是所有碳水都能让人睡得更好。事实上,我们睡前应避免精制碳水。想要吃宵夜,应当选择小份、低热量、但营养丰富的食物。 网上有种说法…

    2025年4月9日
    5400
  • 这只小鸟,怎么戴着“黑色面罩”?

    鸟瞰科学 泉州市科协 泉州市观鸟学会 编者按 生态系统如同一首宏大而精妙的交响曲,在这曲自然之歌中,鸟类以其灵动的身姿、多彩的羽衣和悦耳的啼鸣,成为了最为引人注目的音符之一。科普守护绿色家园。泉州市科协携手泉州市观鸟学会开设“鸟瞰科学”专题科普栏目,不定期发布鸟类科普知识,择优展播学生征文及绘画作品,引导公众参与生态教育,关注鸟类保护与研究,共同维护生态平衡…

    2025年3月13日
    11400
  • 一个刷牙时容易漏掉的细节,可能导致口臭!99% 的人都“中枪”了

    3 月 20 日是世界口腔健康日,今年的主题为“口腔健康 身心健康”。 刷牙,一件早晚最平常不过的小事,其中的门道可不少。比如,刷牙需要采用“水平颤动拂刷法”,不能大力横刷,否则可能引起牙龈萎缩、牙面磨损,刷完牙要使用牙线来清洁一些牙刷刷不到的位置…… 不过,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刷牙时有一个部位一定不能漏掉,那就是舌头,刷牙刷舌头,不仅能让口腔清洁更彻底…

    2025年3月20日
    10700
  • 防不胜防!AI骗术能有多逼真?

    数字生活、在线交流、电子消费……在我们乐享现代技术带来的便捷体验时,不法分子也在“与时俱进”以看似寻常的诈骗手段四处出击,令人防不胜防! 作为当下数字时代的新坐标,快速普及中的AI无疑是把“双刃剑”。在赋能各领域进步发展的同时,AI也给全社会带来了隐私泄露的挑战。在接二连三被曝光的AI骗局中,骗子利用AI技术冒充受害者亲友索要钱款。在AI技术的加持下,骗子不…

    2025年3月26日
    11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