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新规来了!事关每个人,以后买东西这样看标签→

2025 年 3 月 27 日,国家卫健委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 50 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 9 项标准修改单。

其中,《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25)这两项跟大家平时饮食和生活相关度最高,今天咱们就来分几个角度,聊聊其中那些亮点和最值得消费者关注的地方。

“零添加”禁用,标签更规范方便

很多食品企业利用消费者追求“天然”、不喜欢食品添加剂的心理,采用“不添加”“零添加”等声称吸引消费者购买。但这实际上误导了消费者,污名化了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行业。

新标准明确规定,预包装食品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食品添加剂、污染物,以及法律、法规和标准中规定的不允许添加到食品中或不应存在于食品中的物质,不得使用“无”“不含”等词汇及其同义语进行声称。

可能有朋友会有疑问,为什么说“食品添加剂”零添加也不行?原因主要是有以下几点:首先,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都经过严格的风险评估,合规使用并没有食品安全问题。而大多数食品的生产都不可能完全脱离食品添加剂。最后,“零添加”的提法,容易避重就轻,让人忽略真正影响健康的成分,严重误导和干扰消费者选择,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展开了。

除了禁止使用“零添加”“不添加”等误导性用语,这次修改强化了定量标示要求,如食品名称中提及的配料或成分需在食品标签里标示含量。新标准的这些举措都是为了有效规范行业乱象,减少对消费者的误导,以后大家在买东西的时候遇到的坑能少一些。

这次修改还推出了数字标签,以后买食品的时候,可以用手机扫一扫食品包装上的二维码,就能看到食品数字标签,同时可通过页面放大、语音识读、视频讲解等多种功能了解食品信息。这样就不用担心字体小、看不清食品标签的问题了,尤其是老年人。

保质期标示更直观

大家买食品的时候都习惯看保质期,但很多时候包装上往往只会写个生产日期,我们得去标签找到保质期,然后还要自己计算,相当麻烦。而此次新标准则要求预包装食品的保质期直接以到期日的形式标示,如“保质期至 2025 年 12 月 31 日”,这样保质期信息展示更为直观,就不用消费者自己去计算了。

这比以前那种生产日期+保质期天数的方式更清晰简单了,也更方便大家直观判断食品可食用期限。同时规定保质期 6 个月以上的食品可不标示生产日期,仅标示食品保质期和保质期到期日。

此外,新标准还规定了食品生产者可根据食品属性、食用特征等自愿标示预包装食品的“消费保存期”,供消费者参考。那么,这个“保存期”跟“保质期”有什么区别呢?原来,保质期是品质最佳食用期,而保存期是食品的最后食用日期,简单来说就是“过了保质期不好吃,过了保存期不能吃”。大家以后可以根据“消费保存期”来判断食品的最后食用日期。

不过,也要特别提醒大家,一定要按照标签标示的贮存条件存放食品,不恰当的贮存会缩短食品保质期,影响食品安全和质量。

更体贴特殊人群

部分人群,对食品有着特殊需求,这次很多修改也照顾到了这些消费者。

首先是增加了强制标示食品中的 8 大致敏物质信息。新标准要求,当预包装食品使用含麸质的谷物、甲壳纲类、鱼类、蛋类、花生、大豆、乳、坚果八大类食品及其制品作为食品配料时,需要在配料表中以加粗、下划线等强调方式,或在配料表下方通过致敏物质提示语,提示食品中含有的致敏物质。有相应食物过敏史的人群,以后可以特别关注食品标签上致敏物质的提示信息。

不过也要提醒大家,现在有一些产品在打“无敏食品”的概念。但此次标准中只是明确了这 8 种致敏食物。现在一些“无敏食品”也仅是说没有这几种过敏原。但是依然可能存在导致其他人过敏的其他过敏原,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吃了所谓的“无敏食物”就不会过敏了。实际上,绝对“无敏”并不存在,因为过敏源种类繁多,且每个人的过敏反应存在个体差异,目前全球范围内也尚未对“无敏食品”有明确定义。

除了过敏方面的内容,本次修订的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还新增了生酮配方、防反流配方、脂肪代谢异常配方等 6 个产品类别,以服务有特殊需求婴儿,同时也覆盖了部分罕见病的婴儿群体,体现了对特殊人群的关怀。

强制营养成分的标示更全面

强制标示的营养素从“1+4”,即能量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扩展为“1+6”,增加饱和脂肪(酸)和糖两项,同时增加标示“儿童青少年应避免过量摄入盐油糖”。

饱和脂肪摄入过多不利心血管健康。但是我们的调查显示,中国居民对饱和脂肪酸及其与健康的关系认知仍然模糊,接近 70%的人不知道饱和脂肪酸摄入过量不利健康,这与专业界的认知存在很大距离。

这次在标准中增加了标示要求,也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落实减盐、减油、减糖“三减”健康生活方式,减少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率。

新标准的发布,对于食品行业及消费者来说都是好事,相信这会更科学地指引食品行业的发展及消费者的饮食。对于未来,建议要注意两点:

· 作为食品企业应规范宣传,营销别耍“小聪明”。从这次最新标准的更新情况来看,食品标签的规范化发展是必然趋势。国家也在尽量通过完善标准将一些误导宣传从根源上消灭掉。严格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也将倒逼食品生产企业规范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减少虚假宣传和不正当竞争。

· 作为消费者,我们应当稍微花一点精力学会看标签。因为新标准的发布只是第一步。消费者真的会看标签会选择食品才是关键,后续大家要主动学习食品标签信息,学会辨别食品的真实属性,从而更科学、更自主地选择食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健康素养,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策划制作

作者丨阮光锋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审核丨张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博士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

策划丨林林

责编丨丁崝

审校丨徐来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0502.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31日 下午1:00
下一篇 2025年3月31日 下午1:00

相关推荐

  • 复旦新研究:低剂量CT筛查对女性肺癌诊断的影响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癌症筛查已成为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重要手段。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筛查肺癌在国内外逐渐普及,被认为是降低肺癌病死率的有效方法。然而,筛查带来的“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问题也日益凸显。为此,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徐望红教授团队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海泉教授、上海市浦东新区疾控中心张黎等研究团队合作,开展了针对我国女性肺癌过度诊断的研…

    2025年3月4日
    11200
  •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保守治疗、手术治疗怎么选择?

    作者:常丽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刘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主任医师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最常见的病因是扁桃体和(或)腺样体肥大。扁桃体和(或)腺样体肥大会导致上气道部分或完全阻塞,影响睡眠结构和呼吸。对于这种情况基本上分两种治疗方法,一是保守治疗,二是手术治疗。具体是采用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要根据…

    2024年12月17日
    23000
  • 杨柳絮进入第二个高发期!堆积成团时不要用脚踩

    现在正是柳絮高发期,门诊很多过敏患者,眼睛痒、鼻子和嗓子痒是常见的症状。柳絮往往成团,一旦散开,过敏原浓度增加得会更快。所以看到成堆的柳絮时,别用脚去踩,这很容易让柳絮飘起来加重过敏症状。 4月21日,“气象北京”发布公告,北京地区2025年杨柳飞絮已进入第二个高发期,本轮飞絮高发期将持续至5月2日。 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蒋子栋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2025年4月25日
    2500
  • 透析患者如何避免感染?这5个防护措施你一定要知道!

    透析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力较低,加上透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使得他们比普通人更容易受到感染的威胁。感染不仅会影响透析的效果,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透析患者掌握有效的感染防护措施至关重要。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 5 个关键的防护要点。 一、严格遵守透析中心的卫生规范 1.透析环境的清洁与消毒:透析中心是透析患者集中接受治疗的场所…

    2025年2月14日
    18300
  •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研究入选《Stroke》杂志2 月亮点文章,有望精准预警缺血性脑卒中风险

    2025 年 2 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在脑血管病领域权威期刊《Stroke》杂志第 2 期发表了题为《Large-Scale Plasma Proteomics Profiles for Predicting Ischemic Stroke Risk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大规模血浆蛋白质组学分析用于预测一般人群的缺血性脑…

    2025年4月29日
    19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