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失聪“三字经”?耳机党必看!

朋友们,当你戴着耳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时,是否想过这是在给耳朵开“沉浸式电击派对”?在信息时代,耳机的不当使用已悄然跃居为影响年轻人听力健康的头号元凶。

一、你的耳朵正在“融化”

耳蜗里的毛细胞就像钢琴的琴键,每个琴键对应不同频率的声音。当你在喧嚣的地铁里用最大音量刷短视频时,相当于拿起保龄球往钢琴琴键上猛砸。如果每天暴露在89分贝的环境下1小时,耳蜗毛细胞死亡率堪比“集体踩踏事件”。更惨烈的是,这些毛细胞的受损是不可逆的,就像融化的冰激凌一样无法复原。

二、你的耳道正在“泡温泉”

想象一下:当耳机长时间堵塞耳道时,相当于给耳道内打造了一座“温泉度假村”,让细菌在此悠然自得地享受一场“盛宴”,极大地增加了外耳道感染的风险,甚至可能诱发中耳炎等更严重的耳部疾病。

三、防失聪三字经

1. 音量键:别超过你妈喊你全名的分贝数(约60分贝);

2. 计时器:单次使用别超过你等外卖的耐心值(约60分钟);

3. 选妃术:选择购买ISO16认证耳机,同时,耳罩式耳机自带安全社交距离,还能召唤物理降噪结界;

4. 求生欲:听到脑内自动播放BGM(耳鸣)时,请立即前往医院耳鼻咽喉科诊室就诊。

下次戴上耳机前,不妨想想:那些被降噪功能过滤掉的蝉鸣、地铁报站、便利店关东煮的咕嘟声,才是宇宙为你定制的限量版BGM。毕竟,让耳朵提前退休的代价,可能是永远错过crush那句藏在风里的告白。

参考文献:

[1] 万婷月,陈俊江,吴志力,等.耳机使用对14~28岁学生听力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23,44(09):1396-1398.DOI: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9.026.

[2] 邢月秋,欧阳艳琼.武汉市某园区客服人员佩戴耳机对听力的影响及危险因素[J].职业与健康,2024,40(22):3046-3050.DOI:10.13329/j.cnki.zyyjk.2024.0561.

[3] 吴鑫,姜晋,官玉红,等.习惯性使用耳机对技校学生听力的影响[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21,34(03):239-242.DOI:10.13631/j.cnki.zggyyx.2021.03.015.

[4] 苏艺伟,李艳华,张晋蔚,等.戴耳机听音乐对噪声作业工人高频听力损失影响[J].中国职业医学,2019,46(04):412-416.

作者:重庆市永川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昊、杨晓丽、黄红云。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互联网或AI制作,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非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0709.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2日 上午10:01
下一篇 2025年4月2日 上午10:02

相关推荐

  • 灭鼠剂中毒会导致死亡吗?有特效药物治疗吗?

    作者:邱泽武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主任医师 审核:王立祥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 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第十届主任委员 灭鼠剂是指可以杀灭啮齿动物(如鼠类)的化合物,按毒理作用可分为三类:抗凝血类灭鼠剂、中枢神经兴奋类灭鼠剂、其他灭鼠剂。 在临床中,灭鼠剂中毒案例也是非常常见的。今天我们来介绍两种比较常见的灭鼠剂,抗凝血类杀…

    2024年12月18日
    20900
  •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化妆品产业分会 | 自制面膜更有效?这些隐患你知道吗?

    在护肤界,自制面膜是个热门话题。天然、安全、无添加的特点让人关注,各种DIY配方层出不穷,仿佛家里就是你的护肤实验室。但自制面膜真的更有效吗? 一、自制面膜的“诱惑” 成分天然:使用新鲜材料的感觉更安全放心。 价格实惠:相比品牌面膜,自制面膜成本低。 DIY乐趣:自己动手制作,充满乐趣和成就感。 然而,自制面膜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少隐患: 卫生问题:家庭的环境并…

    2025年3月18日
    13100
  • 认识艾滋,终结艾滋 | 世界艾滋病日

    12月1日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 12月1日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 “三个95%”是追求目标 截至2023年底,全世界约有3990万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2023年,HIV新感染者人数为130万,63万人死于HIV相关疾病。 为了遏制艾滋病的流…

    2024年12月30日
    17800
  • 降压药早上吃还是晚上吃?请定制你的降压“时钟”

    人的血压像过山车,白天冲上云霄,夜晚坠入谷底。这种昼夜波动让降压药的"上岗时间"成为关键谜题。传统医嘱常建议晨起服药,但欧洲心脏杂志最新研究颠覆认知:睡前服药竟能让心血管死亡风险直降56%!时间药理学揭示,同片药丸在不同时段会产生"变形金刚"般的效果差异。我们将通过昼夜节律密码、药物代谢时钟、个性化用药方案三个维度,解…

    2025年4月6日
    6300
  • 科学时光机 | 历史上“十痨九死”的结核病,现在怎么样了?

    1995年3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这一天作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旨在纪念德国微生物学家罗伯特·科霍于1882年对结核病病原菌的重大发现,借此契机增强公众对结核病的认知。 历史上,肺结核在西方曾背负“死亡之首”的恶名。这一局面直至1882年结核分枝杆菌的发现才初现转机,随后1944年链霉素的分离更是为治疗带来了突破性进展。随着抗生素、卡介苗及化疗药物…

    2025年3月24日
    8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