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炸鸡也不快乐?《自然》重磅研究:高脂饮食正在“劫持”你的多巴胺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经过一段时间未品尝炸鸡、蛋糕或奶茶后,再次享用时感觉无比美味,但随着频繁地食用,它们带来的快乐却逐渐减少?很多研究显示,这种现象不仅和心理习惯有关,更与大脑中一条关键的神经回路密切相关。近期,一项发表在《自然》上的研究揭示,长期高脂肪饮食会破坏大脑中负责“美食快乐”的神经信号,导致食物奖赏价值降低,甚至可能促进肥胖的发生。

这项研究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团队完成,他们发现,大脑中一个名为“伏隔核外侧区(NAcLat)→腹侧被盖区(VTA)”的神经通路,负责调控我们对高热量食物的渴望。而长期高脂饮食会抑制这条通路中的一种关键分子——神经降压素(NTS),最终让美食变得“不香了”。这一发现不仅解释了为什么肥胖者对高热量食物的快乐感会逐渐减弱,还指出了潜在的治疗途径。

高脂饮食如何让大脑“快乐系统”失灵?

我们的大脑有一个精密的“奖赏系统”,当我们吃到美味的食物时,它会释放多巴胺等化学物质,让我们感到愉悦。NAcLat→VTA通路正是这个系统的关键部分,它负责评估食物的“快乐价值”,并决定我们是否愿意继续吃下去。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给小鼠喂食高脂肪食物(类似人类的炸鸡、薯条等),发现尽管这些小鼠仍然会在笼子里选择高脂食物(因为它们热量更高),但在自由选择的环境中,它们对高热量食物的快乐感受却明显降低。这就像一个人虽然知道炸鸡美味,但当真正品尝时却感受不到往日的愉悦,仿佛只是在机械地完成进食这个动作。这种“食不知味”的状态,正是大脑奖赏系统功能受损的典型表现。

进一步研究发现,高脂饮食会降低NAcLat→VTA通路中NTS的分泌。NTS是一种神经肽,它的作用是增强大脑对奖赏信号的响应。当NTS减少时,这条通路的活跃度下降,导致小鼠(或人)对美食的快乐感知减弱。

神经降压素:决定“美食快乐”的关键分子

NTS并不是一个新发现的分子,但它在饮食奖赏中的作用过去并不完全清楚。这项研究首次证明,NTS在NAcLat→VTA通路中的减少,直接导致了高脂饮食小鼠的“快乐缺失”。

为了验证这一点,研究人员做了几个关键实验:

1.光遗传学激活实验:用激光刺激正常饮食小鼠的NAcLat→VTA通路,它们会疯狂吃高热量食物;但对高脂饮食小鼠做同样的刺激,它们的进食行为却没有变化,说明这条通路已经“失灵”了。

2.基因敲除实验:当人为减少小鼠NAcLat中的NTS时,即使它们吃的是正常饮食,也会表现出对美食兴趣下降的现象。

3.NTS受体阻断实验:如果在VTA区注射NTS受体抑制剂,小鼠对高热量食物的渴望也会降低。

这些实验证明,NTS是这条通路中不可或缺的“快乐信号放大器”,而高脂饮食会破坏它的功能。

肥胖的恶性循环:为什么越吃越不满足?

这项研究还揭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高脂饮食不仅降低食物的快乐价值,还可能让人陷入“越吃越胖,越胖越不想动”的恶性循环。

正常情况下,NTS信号会促进多巴胺的释放,让我们在吃到美食时感到满足。但当NTS减少时,大脑对食物的反应变弱,导致人们可能需要吃更多才能获得同样的快乐。这就像吸毒者需要不断增加剂量才能达到同样的快感一样,最终导致暴饮暴食和体重增加。

更糟糕的是,高脂饮食还会影响运动意愿。研究发现,NTS信号减弱的小鼠不仅对食物兴趣降低,运动量也减少了。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肥胖者常常伴随“懒动”现象——不是他们不想动,而是大脑的奖赏系统已经变得迟钝。

既然NTS减少会导致快乐感知下降和肥胖,那么如果人为增加NTS,是否能逆转这一过程?

为此,研究人员尝试用基因疗法在肥胖小鼠的NAcLat→VTA通路中过表达NTS,结果令人振奋:

·这些小鼠恢复了对高热量食物的兴趣,但并不会暴饮暴食;

·它们的体重增长明显减缓,运动量增加,甚至焦虑行为也减少了。

这意味着,未来医疗界或许可以通过药物或基因治疗来调节NTS信号,帮助肥胖患者恢复正常的食欲调控,同时避免过度进食。

如何避免“快乐系统”失灵?

虽然这项研究主要基于小鼠实验,但它对人类健康有重要启示。现代饮食中高糖高脂食物泛滥,长期摄入可能导致我们的奖赏系统逐渐“麻木”,进而陷入“吃得越多,快乐越少”的困境。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减少长期高脂饮食:偶尔吃垃圾食品没问题,但如果长期以炸鸡、薯片、奶茶为主食,大脑的NTS信号可能会逐渐减弱。

2.多样化饮食:不同食物能激活不同的奖赏通路,避免单一食物导致的“快乐疲劳”。

3.关注未来疗法:如果NTS增强疗法在人类中验证有效,未来可能会有药物帮助肥胖患者恢复正常的食欲调控。

这项研究揭示了肥胖与大脑奖赏系统之间的深层联系:长期高脂饮食会降低NTS信号,使美食变得“不香”,同时促进体重增加和运动减少。这一发现不仅解释了为什么许多人陷入“越吃越胖,越胖越不想吃”的轮回圈,还为未来的肥胖治疗提供了新方向——通过调节NTS信号,医疗界或许能帮助人们恢复健康的饮食行为,告别肥胖困扰。

未来,研究将进一步探索如何在人类中安全地调控NTS通路,让我们既能享受美食的快乐,又不必担心健康风险。在那之前,合理饮食、保持运动,仍然是维持大脑“快乐系统”健康的最佳方式。

参考文献:Neta GazitShimoni,Amanda J Tose,et al.Changes in neurotensin signalling drive hedonic devaluation inobesity.Nature.Publishedonline March 26,2025.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0897.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4日 上午10:01
下一篇 2025年4月4日 上午10:02

相关推荐

  • 企鹅:豹海豹你够了,不仅吃我们,还把我们当做礼物……

    “豹海豹:来抱一抱”。豹海豹的食性广泛,除捕食各种企鹅外,还会捕食磷虾、乌贼或鱼类。 豹海豹吹气泡,这通常是一种攻击性表现(图源:awesomeocean.com) 众所周知,在南极没有北极熊。那么在南极的生态圈中,豹海豹就充当了北极熊的角色,成为众多企鹅的噩梦。 豹海豹(Hydrurga leptonyx)是南极第二大的海豹,仅次于南象海豹(Miroung…

    2025年3月1日
    11300
  • 一针管半年,血脂降70%!爆火的“降脂针”值得打么?

    近年来,降脂针因其便捷性和强效降脂作用引发广泛关注,不少高脂血症患者跃跃欲试。但随之而来的疑问也不断涌现。 降脂针究竟是什么?是否真如传闻中“一针见效”? 哪些人群适合使用降脂针?能否替代长期服用的他汀类药物? 千元级与万元级降脂针有何区别?如何选择更经济、安全的方案? 快收下这份“降脂针全攻略”!

    2025年4月4日
    7400
  • 肝豆状核变性,含铜食物怎么选?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疾病,当身体无法正常代谢时,铜就会在肝脏和大脑等重要器官中积累,从而引起肝硬化、眼损害、肾及神经系统损伤等多种症状。 对于肝豆状核变性的患者,合理的饮食是治疗的关键。 我们可以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第六版)》,查阅不同食物中含铜量的多少,尽量选择含铜量相对较低的食物。 一、含铜量很低的食物,一般每100g生重…

    2025年2月27日
    11500
  • 保洁员的休息室,不该是“厕所的最后一个隔间”

    焦点丨“隔间”里的保洁员 给他们更多一点关怀 工具间、配电房、楼道……在写字楼、商场等公共场所一扇你不常推开的门背后“藏”着一群人的“小天地”日前,“厕所的最后一个隔间”话题在社交平台受到关注网友晒图反映一些地方保洁员的休息条件不佳有的甚至在卫生间隔间里休息 在广西某市一家商场内,卫生间里的一个小隔间既是保洁工具间,又是保洁人员…

    2025年4月29日
    2000
  • 摩卡咖啡为啥叫摩卡?为啥它加巧克力?

    爱喝摩卡咖啡的朋友们,或许你们了解过这款加了巧克力的咖啡为啥叫“摩卡”吗? 爱喝摩卡咖啡的朋友们,或许你们了解过这款加了巧克力的咖啡为啥叫“摩卡”吗? 今天常被看作“西方生活方式”的咖啡,起源却一点也不“西方”。一般认为,咖啡树最早于公元6世纪,在东非古国埃塞俄比亚被人发现。埃塞俄比亚人把咖啡果、以及它的种子咖啡豆,当提神醒脑的小零食吃。 生吃会…

    2025年2月27日
    15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