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粪比厨余垃圾更“养土”?科学家发现“土壤碳库”的秘密

在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双重压力下,如何提升土壤“固碳力”成为全球农业的焦点。我国西南大学团队近期在《农业科学与工程前沿》发表研究,通过一项长达280天的原位实验,揭开了鸡粪与厨余堆肥在土壤中分解的“效率密码”——鸡粪的碳氮保留效率更高,且更易形成稳定腐殖质,但腐殖化程度越高,碳氮流失反而越严重。这一发现为有机肥精准施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土壤碳库”的秘密:分解与保存的博弈

土壤有机碳(SOC)是土壤健康的核心指标,既能缓解温室效应,又能提升作物产量。此前研究认为,持续施用有机肥是增加SOC的关键,但不同有机肥的“固碳效率”差异显著。例如,秸秆还田的碳保留率可达40%,而禽类粪便仅23%。这种差异源于有机肥分解的两个关键过程:矿化作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和养分)和腐殖化(有机物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

西南大学团队以鸡粪(CM)和厨余堆肥(KW)为对象,模拟其在紫色土中的分解过程。实验发现,两种有机肥的初始质量在28天内流失超50%,碳和氮的损失分别达64%-72%和62%-85%。“就像厨房剩饭快速腐烂一样,易分解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是初期流失的主力。”论文通讯作者肖然解释。

腐殖化双刃剑:碳氮保存的“意外陷阱”

尽管分解速度相近,两种有机肥的“命运”却大不相同。鸡粪的碳氮保留效率显著高于厨余堆肥,且在腐殖化过程中形成更多腐殖酸(HAs)和腐殖质(HS)。腐殖质相当于土壤的“永久保存库”,但研究发现,腐殖化程度越高,碳氮流失反而越严重。例如,鸡粪的腐殖化指数(HI)比厨余堆肥高15%,但其碳损失率也高出8%。

“腐殖化需要消耗大量前体物质,比如糖类和氨基酸,这些物质在反应中会释放二氧化碳。”肖然表示。实验数据显示,鸡粪处理组的还原糖含量始终稳定在10克/千克,而厨余堆肥的还原糖先降后升,表明其腐殖化过程更依赖微生物代谢的动态平衡。

微生物的“分工协作”:谁在主导分解?

研究进一步分析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演变。在分解初期,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主导易分解有机物的降解;随着腐殖化进程,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的比例上升,它们更擅长分解木质纤维素等复杂物质。有趣的是,鸡粪处理组的真菌多样性持续增加,尤其是担子菌门,这类真菌能合成酶分解顽固有机物,推动腐殖质形成。

“微生物就像土壤中的‘施工队’,不同阶段需要不同工种的配合。”研究团队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发现,有机肥的碳氮比(C:N)是腐殖化的核心驱动力。鸡粪的C:N为4.89,厨余堆肥为16.8,低C:N更利于微生物快速代谢,但也加速了碳氮释放。

农业固碳的未来:精准调控有机肥

研究为有机肥应用提供了新思路:高腐殖化不等于高效固碳。例如,鸡粪虽能形成更多腐殖质,但需控制用量以避免过度分解;厨余堆肥分解较慢,适合作为长期碳源。此外,调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可能成为提升固碳效率的关键。

“这项研究像是一本‘有机肥使用说明书’。”未参与研究的土壤学家评论称,“未来若能结合田间试验验证,将助力我国农业绿色转型。”

注意:封面图来自新华社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1868.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15日 上午10:00
下一篇 2025年4月15日 上午10:03

相关推荐

  • 总觉得腰不舒服,就是肾出了问题?这7种生活方式有助预防“慢性肾病”

    医生医生,哎呦遭了 我看网上说 每10个人里头 就有一个人有肾脏病 我平常总是感觉自己腰杆不舒服 是不是遭了哦 肾脏问题真有那么普遍吗? 我们又该如何防患于未然? 今天就来带大家了解一哈 慢性肾病我们医院里管他叫CKD,其实就是说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超过3个月。 这个病患病率高、知晓率低、治疗效果差、医疗费用高,所以又被我们称为“沉默的杀手”! 图片来源:摄图…

    2025年3月31日
    8400
  • 国际北极熊日|在极寒之地,这些“白色奇迹”如何成就王者之路?

    北极熊的毛发构造堪称精妙绝伦。它拥有两层毛发,外层是粗长的护毛,好似忠诚的卫士,为北极熊遮风挡雨,抵御外界的恶劣环境,防止雨水和雪花打湿身体;内层则是浓密的绒毛,如同温暖的毛毯,紧紧地包裹着北极熊的身躯,锁住每一丝热量。 北极熊的毛发看似是纯净的白色,可实际上每一根毛都是透明中空的。这些微小的中空结构就像无数个小棱镜,能够散射和反射阳光,让北极熊完美地融入白…

    2025年2月27日
    11900
  • 自然界的十大演化“怪咖”(下)

    Ailsa Harvey 永生水母 灯塔水母可见于世界各地的温暖水域 在全球的温暖水域中,隐藏着一种令人惊叹的生物——灯塔水母(Turritopsis dohrnii),它们以“永生水母”的美誉,向世人展示了生命的无限可能。 面对岁月的流逝,人类往往渴望“返老还童”,但遗憾的是,这一愿望在现实中难以实现。然而,在自然界中,灯塔水母却以其独特的生命循环,颠覆了…

    2025年4月3日
    8500
  • 近期注意:这种小飞虫是“飞行的硫酸”!看见千万别用手拍

    随着气温回升,被称为“飞行硫酸”的隐翅虫进入活跃期。据武汉市第三医院数据显示,截至4月20日,该院今年已接诊隐翅虫皮炎患者200余例。其中,4月11日单日接诊量达20例,较去年同期激增35%。 该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陶宇莎分析,隐翅虫活跃期提前与近期气温显著升高相关。 你以为是普通小飞虫? 其实是“飞行的硫酸”! 隐翅虫是甲虫的一种,外形似蚂蚁,体长一般不超过…

    2025年4月27日
    2500
  • 易引发火灾!从今天起,出门记得拔充电器

    为方便给手机充电,不少人会把充电器长期插在插座上“随时待命”,但这一行为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近日,话题#一家人出门没拔充电器家里被烧光#冲上社交平台热搜榜,引发网友热议。据新闻报道,4月12日,贵州遵义一家人出门前没拔手机充电器,不仅自家全屋烧成废墟,还要承担楼下住户的损失。 不拔充电器为何易引发火灾? 充电器是一个将高压电变为低压直流电的器件,当充电器接…

    2025年4月23日
    36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