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震撼!彩色兵马俑被复原,重现秦国军吏的“庐山真面”

在陕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彩绘文物修复室,经过三年修复,一件原本已经碎成了100多块的秦俑,重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国军吏的样貌。

在最近处看兵马俑陶俑上的发髻,每根发丝都能看得那么清晰,而且在当时那种工艺条件下,能做得这么逼真。

可以看到兵俑的眼神,从左往右你跟着走一遍,他的眼神始终注视着你,所以说秦代的工匠知道人体解剖学。

01 什么?你印象中的兵马俑不是“本色”?

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众多陪葬坑之一。长期以来,游客所见兵马俑多是灰褐色的陶俑形象,但实际上,兵马俑本为彩绘。这些陶俑在地下经历了火灾、塌陷和洪水等多重破坏,彩绘大多脱落,仅留斑驳痕迹。出土后,由于环境湿度剧烈变化,彩绘进一步卷曲、起翘甚至脱落,令兵马俑的原始色彩更难呈现在世人面前。

02 修复彩绘陶俑有哪些难点?

修复彩绘陶俑,首先要弄清楚秦代工匠采用的工艺和原料,修复文物的基本原则是尽量使用原材料和原工艺,以最大限度保留历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院长周萍介绍,他们将修复实验室设在发掘现场,使出土的兵马俑能够第一时间进入恒温恒湿的保护环境,避免因环境变化导致的进一步损坏。

对所有文物的湿度,还有温度,都要严格控制。比如,兵马俑刚出土时,湿度是90%,要很稳定地梯度递减。湿度递减的时间越长,彩绘保护的效果就越好。

保护与修复同时进行。散落在泥土中的彩绘早已化成粉末,将已化为粉末的彩绘颜料成功提取,仅是修复过程的开端。

中国古代彩绘颜料,加有鱼胶、骨胶或桃胶等胶接材料,在漫长的埋藏环境中,受到自然因素影响,已经完全老化,呈现的颜色不是连续的,这个地方可能有一点点红色,那个地方可能有一点点绿色。修复人员利用现在的技术,比如丝网加固技术,将彩绘提取出来,再慢慢把附着在上面的泥土清洗掉,最后再把彩绘附着到秦俑的身上,这个过程对技艺的要求非常高。

真正的挑战,是如何精准判断这些颜料在两千年前位于兵马俑的哪个部位。通过现在一些科技手段,我们在提取之前,要对它进行三维数字扫描。在数字扫描过程中,也有一些精准定位。

从1974年发掘面世到现在,已经有无数的文物保护修复者,接力在做兵马俑的修复工作。

03 一代代文物修复者接力

让碎片重生、让色彩归来

文物修复,考验的是一个人的耐心、技术和热爱。一块小残片的意义非常重大,通过一个小残片就可以知道秦代工匠的好多信息。

几代文物修复者俯身于让碎片重生、让色彩归来。这一融合了科技与信念的工作,传承了两千年前的工匠技艺,同时也为未来保留了完整的文化记忆。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1869.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15日 上午10:03
下一篇 2025年4月15日 上午10:03

相关推荐

  • 生活百科丨冰箱塞得满满当当,真的好吗?

    冰箱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吃不完的饭菜、切一半的水果、忘记“入驻时间”的海鲜……如果单纯把冰箱当成“保鲜柜”,将其塞得满满当当,不仅容易加速食物腐坏,还可能成为细菌的温床。 如今,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冰箱也越来越“高大上”,各类功能分区应有尽有。那么,该如何科学合理地摆放食物呢?下面教你几招“锁”住食物营养。 Tip1:用对冰箱,先要“科学分区” 食物摆放杂乱,…

    2025年3月7日
    11000
  • 春游在公园和鸟“闹着玩”?小䴙䴘:别让弹弓夺走我们的生命!

    (此图为非繁殖羽) 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之上,常能看到一些神秘的小家伙,它们身形小巧,行动敏捷,仿佛是水面上的精灵。当我刚要按下快门用镜头记录下它的身影时,它却早已潜入水中,我只能连连感叹小家伙的警惕性真高!它们是谁?为什么能在水中来去自如,又有着怎样的秘密?今天,就让我们揭开小䴙䴘的神秘面纱。 (此图为繁殖羽) 小䴙䴘是䴙䴘目䴙䴘科的一种小型游禽,是最小的䴙䴘…

    2025年4月14日
    4500
  • 火红的“定时炸弹”?在重庆:微辣是底线,也暗藏危机

    在重庆,微辣是我们的底线!无论是豪华的餐厅酒店,还是在路边的苍蝇小馆,或者是普通人家中,烹饪均离不开干辣椒,想象一下重庆人要是厨房里没有了辣椒,你老婆还不把你耳朵拧脱?!调味料辣椒是重庆饮食的文化内涵,它独特的辛辣味道能为菜肴增添别样的风味。然而,当看似已经干透的红辣椒,一旦被霉菌看上,就可以成为健康的“定时炸弹”——存放不当时,它们有可能被黄曲霉毒素污染。…

    2025年4月25日
    2700
  • 常掏耳屎有助耳道健康?千万不要这么做!

    流言 “经常掏耳屎可以维持耳道洁净” 很多人都时不时的爱掏耳朵,甚至还有人说:经常掏耳屎可以维持耳道洁净,让人更不容易得耳道相关疾病。 流言分析 其实,并非如此。 外耳道具有自排自洁的功能,干性耳屎到了一定时候,不用你赶它走,它会自己跟你“说拜拜”。在我们转头、翻身、张嘴、咀嚼的过程中,耳屎就会在不经意间从耳朵里滑出来。经常掏耳朵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带来一些…

    2025年3月12日
    16900
  • 你的五一攻略是AI搞定的?小心这些隐藏陷阱!

    4月的春风还未散尽,五一小长假的倒计时已在手机屏幕上闪烁。当你滑动着各种出行游玩的预订页面时,有没有感觉到——算法正在数字暗处默默凝视着你的每次点击?事实上,各种层出不穷的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已经渗透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就在上周,杭州摄影师小林做预订测试时发现,连续搜索某民宿3次后,它的价格从原来每晚680元跳涨到了820元;而正在做旅行攻略的白领潇潇正对着手…

    2025年4月29日
    20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