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时,先插手机还是充电器?这几种充电方法,手机坏得快!

我们每天都在使用手机,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正确的手机充电方式。充电时,先插手机还是充电器?手机一定要满充满放吗?充电宝也受“充电周期”影响?这些知识一定要掌握↓

手机一定要满充满放吗?

关于充电,总流传着一些说法:手机电量耗尽再充电,每次要充满,这样才有利于电池保养,随时充会影响电池寿命。实际上,这些理论都比较过时了。

早些年广泛使用的充电电池,比如镍镉电池,它的原材料主要是氢氧化镍以及金属镉,缺点很明显:有记忆效应。

简单而言,当多次没有耗尽电量、没有将电充满时,电池容量就会“记住”充电与断电时的电量,分别将其视为电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导致电池容量减少。

但现在,智能机采取的多是锂离子电池,比起镍镉电池,它的优点有——

能量密度高,简单而言,就是同样的体积或重量下,储存的电量更多;记忆效应微弱,就算不充满电就拔下来,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锂离子电池的注意事项恰恰和镉镍电池的相反:不要没电时再充,也不要充得过满,不需要每次都深度充放电。

锂离子电池的寿命与充电周期相关,每当电量用了100%,就实现了一个循环,循环得越多,电池寿命下降就越明显。

一项针对11种锂离子的研究数据表明,在实现250次循环之后,电池容量都会发生明显的衰减。当实现300~500次循环之后,电池容量就会下降到原有的八成。

这是什么原理?有资料显示,当对锂离子电池深度充放电时,正负极的材料结构会被破坏。而锂离子电池主要是依靠锂离子在正极与负极之间的移动来工作,一旦容纳它们活动的空间变少,电池容量也就会相应变低。

所以,相比于“满充满放”,“多次少充”才是更适合现在手机的充电习惯。

先插手机还是先插充电器?

▲是先把数据线连接到手机,再把插头接入电源,还是先把插头接入电源,再用数据线连接到手机?

答案是:后者。

都是充电,这样的细微差异会有什么影响呢?

这里要引出一个知识点:中国居民用电的电压是220V,但手机充电器的电压却往往在5V以内,在给手机充电时,充电器会将高压电流通过变压器转变为低压直流,再输送给手机。

此时,若是将充电器接入手机再插到电源,可以视作直接把手机接在电源上,则可能输出浪涌电压;而反过来,插头先插,它已经是接通状态了,输出已经稳定在5V左右,从而不太会出现浪涌电压。

浪涌,又名突波,是指超出正常工作电压的瞬间过电压。有时你插拔开关看到的闪亮火花,大多就是浪涌。虽然时间只有百万分之一秒,长久下来却能给手机电池带来不小的损害。

而先把充电器插好,再连接手机时,浪涌电压就几乎不会出现,除非电流本身不稳定。

▲充完了,要先拔手机还是先拔插头呢?

答案是:先拔掉手机。因为在拔下充电器的那一刻,也会产生反向瞬时电流,加速电池的老化。

原理看上去挺复杂,但是想记住插拔的正确顺序也不难。你可以试着把充电器、充电线和插座当作一体,充电时是手机“贴过来”,充满时则是手机“被抛弃”,这样操作,就安全多了。

充电宝也受“充电周期”影响?

很多人都会随身携带充电宝,以防出门在外找不着插座。但关于充电宝,也有许多噱头与误区。

目前,市面上有许多自称20000毫安的充电宝,但大部分手机电池容量都在5000毫安以下,实际上这些充电宝并不能充电那么多次。其实,商家标出的容量,多是电芯本身的容量,由于电量在转换过程中会出现损耗情况,充电宝能提供给手机的有效电量肯定是低于这个数据的。

想知道充电宝真正能用多少次,就要仔细去翻看说明书中的小字:额定容量。这是实验室测试出的最小可放电容量。

要注意的是,由于充电宝采取的同样是锂离子电池,寿命同样受到充电周期的影响,同样建议“多次少充”,而不要“满充满放”。

手机充电时需注意什么?

▲不要边玩边充

有人会认为,让电池放电的同时又充电,会影响寿命,其实,真正影响电池寿命的,是边玩边充导致的温度骤升。

为了电池安全,最好还是别让它“一心多用”,边充边玩还会增加使用者触电的风险。

除此之外,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给手机买太厚的保护壳。和电脑等设备一样,手机同样是需要散热的,如果把它包裹得严严实实,用的还是隔热材料,只会让手机外表看上去没什么划痕,内里早就有了损伤。

▲手机不要整夜充电

通常情况下,合格的充电器都有防止过度充电的安全保护电路,电池一旦充满就会启动保护功能,自动停止充电,或将充电电流降低到很小的范围。

然而,一旦充电器的保护装置失效,或电池本身存在质量缺陷,又没有被及时发现,就可能造成起火甚至爆炸。

▲使用正规品牌充电器

近些年来,有厂商打着环保之名不再赠送充电器,顾客只能自己购买。官网上的价格太高,又觉得充电设备本身就是易损耗品,于是很多人就会选择便宜些的。

不过,在购买时要尽量认准正规品牌,不要贪小便宜买到“山寨”产品。如果使用的是劣质充电器或手机器件已经老化,还有可能导致漏电。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3715.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5月2日 上午10:01
下一篇 2025年5月2日 上午10:01

相关推荐

  • 生产1辆新能源重卡需要多久?“不到5分钟!”

    编者按:千万IP创科普,共筑科技强国梦。为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科协科普部与人民网联合策划推出“见证科技之路”主题报道,聚焦国家科技战略政策、重要科技奖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等,深入基层一线开展采访调研,推出一批生动鲜活的科普精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为建设科技强国汇聚磅礴力量。 100多年前,…

    2024年12月30日
    20100
  • “触电惊魂”!洗澡差点丢命?必读:热水器安全使用指南→

    说到洗澡,首先一定会想到热水器。 热水器作为居家必备的家用电器,如果安装、使用不当的话,存在着诸多风险。 4月11日,海南省乐东县一35岁女子讲述了在家洗澡时,疑因热水器漏电发生触电导致心脏骤停,差一点救不回来的经历,相关话题登上社交平台热搜,引发广泛关注。 为什么热水器会漏电? 电热水器分为储水式电热水器和快热式电热水器。 储水式电热水器:里面装有控制水温…

    2025年4月17日
    3400
  • 警惕!腿部肌肉血管变化,或为心力衰竭拉响最早警报

    编译:公子欣 近日,多伦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取得一项重要发现,研究腿部肌肉的血液流动,或能比传统标准化测试更早发现心血管疾病,从而为早期治疗与良好预后创造可能。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是一种常见且极具挑战性的疾病,影响着全球数百万人,占所有心力衰竭病例的一半以上,并且患病率持续上升,但诊断通常发生在治疗有限的晚期。 左心室壁增厚、…

    2025年2月20日
    18400
  • 一看书就犯困?真不怪你!这可能是大脑发出的“警告信号”

    请问大家一个问题:“睡不着的时候,什么东西看一眼就会犯困?”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个问题,脑海里首先想到的就是“书”,尤其是教科书,催眠效果简直就是立竿见影,只要翻开一本专业书,就像陷入了某种催眠术一样,要不了多久就呼呼大睡。 奇怪的是,好像也不是所有的书都很催眠,比如很多人看网络小说,甚至都能通宵达旦地看,不但毫无睡意,反而越看越精神。 为什么有的人一看书就困…

    2025年2月22日
    12100
  • 惊了!数字时代“打怪”秘籍,网络安全竟藏这么多“小怪兽”

    在这个数字时代,网络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把我们紧紧地连接在一起。我们在网上购物、社交、学习、工作,网络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然而,网络世界也并非一片净土,各种网络安全威胁就像隐藏在暗处的“小怪兽”,时刻威胁着我们的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网络安全的世界,学习如何“打怪升级”,守护我们的数字生活。 网络安全是什么? 网络安全,简单来说,…

    2025年4月3日
    72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