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书籍的“演化”之路:从泥板到电子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阅读的书籍。如今,我们可以在图书馆或自家的书桌前沉浸在散发纸墨香气的纸质书中,也可以通过电子阅读器快捷轻便地浏览电子书。那么,这些承载人类智慧成果的书籍是怎么一步步演化的?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书籍的演化之路。

01 五花八门的早期书籍

文字发明后,人们逐渐开始有意识地将其书写在一些特定的物质材料上,以便记录信息、传递知识,由此,最早期的书籍开始出现。这些早期书籍所使用的书写媒介包括石头、黏土板、树皮、树叶、纸莎草、龟甲、兽骨和其他一些简单易得的材料。

例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苏美尔人就地取材,将楔形文字刻画在黏土板上,经晒干或烘干后就形成了可以保存很长时间的泥板书,已为人知的包括医学书、律法书、数学书、天文著作和文学作品等,其中,人类第一部叙事诗《吉尔伽美什史诗》讲述了古苏美尔城邦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会见英雄乌塔那匹兹姆的故事。

泥板书(图片来源:央视视频截图)

甲骨文(图片来源:新华社视频截图)

02 折叠之难:卷轴时代的书籍

约在公元前2900年,古埃及人用尼罗河三角洲常见的一种莎草科植物纸莎草的茎作为原材料,发明了纸莎草纸作为书写媒介,并用其来制作书籍。由于纸莎草纸难以折叠,不能正反两面书写,所以早期的书籍都采用卷轴的形式,卷在木棍或象牙上,长度可达10多米。

【小知识】现存的纸莎草书卷中,最负盛名的是一部叫《阿尼的亡灵书》的典籍,约公元前13世纪以草体象形文字写成,19世纪80年代被大英博物馆在埃及购得。

纸莎草纸(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古代最早的正式书籍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用竹片或木板制成的简册或简牍——在竹片或木板上用墨写下文字,然后再用绳子编连成册。这一早期的书籍形式也深深影响了后来中国书籍的样式,如书写方法和顺序、装帧形式等。除了简策之外,这一时期的人们还会使用缣帛作为书写材料,因此帛书也是中国古代早期书籍的代表之一。

安徽大学汉字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关于“安大简”的第一辑、第二辑研究成果(图片来源:新华社)

03 装订成册:手抄本时代的书籍

公元一世纪左右,希腊人首创了手抄本形式的册子书籍,这是书籍历史上的第一次革命。与卷轴不同,手抄本是由同样大小的独立纸张固定在单侧制成,纸张的两面皆可使用,比卷轴书写的信息更多,书籍封面也开始出现。早期的手抄本以羊皮纸作为书写载体。

与卷轴相比,装订成册的书籍更方便阅读,并自此确定了书籍的形状,这一形式至今仍未发生太大改变。伴随着手抄本的流行,还出现了职业的抄书人,一些中世纪的图书馆还会设置缮写室,为抄写员提供专门进行抄写、绘制和装帧工作的空间。

04 copy!快就一个字:印刷书时代的书籍

印刷术的发明赋予了书籍演变的第二次革命。现存最古老的有明确日期的印刷书籍是公元868年5月11日使用雕版印刷术刻印的《金刚经》,比欧洲古登堡的印刷术早了600多年。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是由宋代人毕昇所发明的。

而欧洲印刷技术的革新则要归功于十五世纪中叶德国人古登堡的努力。古登堡将当时欧洲已有的各种技术和工艺结合起来,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术,欧洲第一部用活字印刷术印制的书籍由此诞生。从古登堡开始,印刷术逐渐在欧洲传播开来,并由此带动了印刷与出版行业的兴起。到了19世纪,书籍制作进入了工业化时代,图书的产量显著增加,价格也更加低廉,图书出版业也进入到了快速发展阶段。

05 迈向无纸化:电子书时代的书籍

印刷革命之后,书籍的变革还未结束。1971年7月,当时还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大一新生的迈克尔·哈特,用较低设置的ASCII——Plain Vanilla ASCII(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将一些文件的纸质版本变成了一个文本文件,能够在电脑上进行阅读。这也是之后古登堡计划的第一本电子书。迈克尔也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子书读者。

2000年,美国著名小说家史蒂芬·金出版了第一本只能在网上阅读的小说——《骑弹飞行》,借助着作者的强大影响力,这本电子小说在出版后24小时内共被下载40万次。第一代专用电子书阅读器于1998年推出,E-ink技术(电子墨水)的应用在电子书阅读器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革命性意义,现代电子书阅读器正式出现,为读者提供了全新的阅读体验。

小结:回顾书籍的演化之路,我们不难看出,阅读从繁琐走向便利,但无论文字的载体如何变化,书籍中蕴含的人类成果一直都是一股强大的推动力,引领人类社会不断前进,多读书,读好书,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你读书了吗?

作者:朱宇 南京大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博士

审核:宋元明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教授、科技与文化研究所副所长

策划:翟国庆

出品:科普中国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2582.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23日 上午10:02
下一篇 2025年4月23日 上午10:02

相关推荐

  • 旅行者一号将要飞入奥尔特云,会被那里密集的彗星撞毁吗?

    向太阳系外飞去的人造探测器有五艘,走得最远的是旅行者一号,已经距离地球249亿公里了。由于其携带的核电源(放射性同位素热电机)功率将枯竭,按计划将在2025年停止所有仪器活动,之后,它将永远的脱离人类视线,孤独地漂流在无垠的宇宙空间。 旅行者一号最后一次与人类连线是在2024年4月份,NASA的工程师为了解决旅行者一号于2023年11月发回来一堆无意义乱码问…

    2025年3月4日
    13300
  • 暗黑厨房里的机械共舞,人形机器人如何从科幻走进现实?

    Figure机器人(图源:Figure) 在科幻电影的预言中,人类与机器人的共生总是始于一场静默的革命——那些曾经笨拙的机械臂开始像人类一样思考,冰冷的金属关节学会与生活场景共舞。而2025年2月,这一幕似乎悄然在现实中上演。 美国初创公司Figure推出的新一代人形机器人,搭载了名为Helix的视觉-语言-动作(VLA)模型,极大增强了机器人的感知、控制、…

    2025年3月3日
    15200
  • 朋友圈刷屏!北京朝霞中有朵奇怪的云,你拍到了吗?

    12月16日晨,北京的天空出现似火朝霞,将沉寂的夜空与即将苏醒的城市温柔地连接起来。 在朝霞中,有一朵“飞碟云”,你拍到了吗? 王建忠 摄 那么,朝霞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云的形状千变万化,颜色也不相同呢?这种“飞碟云”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朝霞、晚霞是怎么形成的? 霞分为朝霞和晚霞,是当阳光通过厚厚的大气层,被大量的空气分子散射而产生的,空中的尘埃、水汽等杂质…

    2024年12月17日
    18100
  • 春天,孩子真的会长得更快?

    今的孩子,成长路上处处是“卷”——学业拼成绩,兴趣班拼技能,连身高也成了家长暗自较劲的赛道。在这“卷不动又躺不平”的时代,谁不希望孩子挺拔如松?于是家长们各显神通:有的疯狂进补、狂练跳绳,有的迷信“增高贴”“长高奶粉”,甚至掐算季节,笃信“春天猛蹿个儿”。 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春天是不是长高旺季?如何帮助孩子长高?传说中的“长高奶粉”是不是“智商税”?帮助…

    2025年3月26日
    7000
  • 中国抗癌日|从头到脚,都有哪些防癌重点?一篇说清,快收藏→

    又是一年的中国抗癌日,一谈到癌症这个话题,很多人都觉得很沉重和恐慌,仿佛癌症都是突然就发生了一样,其实它并不是突然就降临的疾病,而是多年积累下来的“沉默陷阱”。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从头开始,从日常生活出发,一起发现那些致癌因子,在生活中做到早发现、早预防。 从“头”开始: 警惕悄无声息的脑肿瘤 一项发表在《神经肿瘤学》上,基于多项流行病学研究和基因组关联研究…

    2025年4月15日
    45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