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受益的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
什么是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是指那些从事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工人,在他们准备停止这类作业或离开相关岗位时,以及那些即将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包括离职、退休、调离的人员),所需要进行的职业健康检查。其主要目的是确定劳动者在停止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时的健康状况。
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与上岗前、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同等重要,劳动者不能因为即将离开该企业或以后不从事此类工作了,便不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受益的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用人单位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因此,用人单位安排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是其法定义务,该项义务并不因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而免除。
对于劳动者而言,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可以评估自己是否因从事某项作业而出现了职业健康损害,也能很好地了解自己离开工作岗位时的健康状况和变化是否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关,并对自己后期工作的规划有一定的参考性。
劳动者离岗前未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离岗后出现职业健康病损,则难以确定病因,也不能申请职业病诊断和工伤鉴定。比如,某劳动者长期从事电焊作业,经常接触噪声、粉尘、紫外线、锰及其化合物等职业性有害因素,离岗前未接受职业健康检查,入职其他企业时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发现听力下降,依据《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GBZ 49—2014),虽然不能诊断为职业性噪声聋,但属于噪声作业的职业禁忌证,不适合从事噪声作业,因故该劳动者不可再从事电焊作业。
其实,大多数职业病,如硅沉着病、慢性苯中毒、噪声聋等,均有很长的潜伏期,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量越大,劳动者出现某种特定的生物学效应越明显。同时,由于接触情况不同和个体差异,不同接触人群的发病特征不同,故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对保护劳动者的权利十分重要。
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也能帮助用人单位清楚地了解劳动者离开岗位时的健康状况,分清劳动者健康损害的责任,规避责任风险,为日后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依据。
因此,拒绝接受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可能会导致劳动者失去用人单位对其健康状况负责的保护,同时也可能使用人单位难以辨别劳动者健康问题的责任归属,增加双方纠纷的可能性。
内容来源: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相约健康百科丛书——职场的健康密码》
本书主编: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 孙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教授 李涛
本文作者:
曾强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3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