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的病理报告,到底能“报告”些什么?

*图片由AI辅助制作

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如何正确认知自身的健康状况,不盲目地对各项检查结果产生焦虑情绪,就需要大家科学地了解医学知识。

结直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和结构发生了改变,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摄入量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51.71万,发病率高居恶性肿瘤第2位,死亡病例24.0万,死亡率高居恶性肿瘤第4位

结直肠癌初期临床症状并不特殊,主要表现为腹痛、大便形状及排便习惯改变、贫血、体重骤减和便潜血,常常容易被忽略,对于高风险人群和有临床表现的人群,医生一般会建议进行肠镜检查。

有些患者提起肠镜检查就十分恐惧,其实肠镜就像我们肠道的“侦察兵”,不仅能够直接看到结直肠内部是否有异常的改变,还能够钳取下这些“可疑的异常病变”,送给“大本营的情报分析员”——病理医生来进行诊断,也就是临床医生口中的“消化道内镜活检”。下面,“显微镜君”将聊一聊

病理报告到底能“报告”些什么?


通过肠镜取下的可疑组织大多数都是很小的标本,直径一般为0.1~0.2cm大小,也就是只有小米粒般大小。检查人员就像战场上的侦察兵一样,发现这些“问题”,运送到病理科经过层层关卡进行解密分析。

这样的“小米粒”经过脱水、包埋、制片、诊断等一系列处理分析后,病理报告能够传达的信息主要是它有何改变,大家更关心的是有没有“癌变”,也就是这一片领地有没有成员“叛变”。

如果病变表浅或者是带蒂息肉,粘膜切除或活检可完整切除时,病理报告上会给予临床医生更多的信息,例如肿瘤类型、浸润深度、脉管神经侵犯情况及切缘情况等。

因此,病理报告能够帮助我们回答:

肠镜下看起来可疑的病变到底是什么病变,是不是癌?

如果是癌,那么它的生长情况如何?

不过,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为肠镜钳取的组织有限,所以往往仅能确定病变性质,无法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外科手术切除是结直肠癌治疗的主要方法,术后可以采取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法,尽可能地消灭肿瘤,降低复发风险。

从这么多的治疗手段中,临床医生如何为每位患者挑选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呢?

《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若要制定最适合每个人病情的治疗方案,就需要对肿瘤进行详细的个性化评估。而帮助临床医生实现这种精准评估的武器,就是对手术切除的标本进行更加全面的病理分析。

结直肠癌手术标本病理检查报告现已模板化、规范化。它能够告诉我们很多信息,其中有三点尤为重要:

肿瘤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

首先需要在临床诊断基础上明确具体的病理类型。虽然都是结直肠癌,但是在病理分型中,有腺癌、印戒细胞癌、黏液腺癌、神经内分泌癌等等,其恶性程度大相径庭。而肿瘤分化可以说代表了肿瘤的颜值,在生活中颜值高的人往往运气不会太差,肿瘤也是,分化越高预后也相对越好,但也不是一概而论,也会有例外的情况。

浸润深度:

肿瘤的发展就是一场侵略战争,肿瘤越严重,浸润深度越深。因此病理医生需要仔细评估肿瘤的浸润深度。此外,肿瘤一方面可以直接侵略,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血管、淋巴管、神经束这种快捷通道绕开屏障偷袭,如果发现了肿瘤脉管瘤栓和神经侵犯,也就意味着出现高危因素,要引起重视。

淋巴结转移情况:

结直肠周围脂肪中存在着大大小小的淋巴结,他们是重要的免疫堡垒,如果它们被突破,就相当于我们的身体又损失了一个军事要塞。明确有没有淋巴结转移,以及是哪些淋巴结发生转移,有助于医生全面了解肿瘤与我们身体交战的战况,如果已经有一部分淋巴结发生转移,就需要增加援军(比如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治疗手段),帮助我们对抗肿瘤。

除此以外,病理医生还会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加做病理辅助检查,例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殊染色或者分子检测等,有时是为了确定原发部位及疾病类型,有时是为了指导治疗。就如同侦察兵侦查敌情时会根据地势、风向等条件的差异来选择不同侦查手段查明敌方的情况。

我们常规会对结直肠病人进行错配修复蛋白的检测,发现错配修复蛋白缺失的病例,因为这部分病人对特定药物不敏感,并且可能具有某些家族性综合征。这些错配修复蛋白缺失的病人需要进一步进行基因检测。

大家常说的基因检测属于分子病理检查的范畴,也是病理检查的一部分。分子病理检测相当于情报分析员对收集的情报信息进行深入的解码,在基因层面上了解肿瘤的生长特点、机制。

对于结直肠癌患者来说,分子病理检测能揭秘很多信息,如帮助精准诊断、治疗、甚至发现亲属的潜在患病风险。目前根据最新的国内和国际研究进展,建议对所有确定为结直肠癌的患者检测肿瘤组织基因突变情况(无论是活检标本还是手术标本)。

结直肠癌中常见的的基因检测项目可分为指导用药、遗传性筛查和预后评估三个方面,主要包括:KRAS、NRAS、BRAF基因突变情况,4种错配修复蛋白(MLH1、MSH2、MSH6、PSM2)表达或微卫星状态及其他用药靶点的检测等。这些专业名词听起来可能云里雾里,大可不必纠结它们的含义,医生会根据这些检测结果确定诊疗方案。

如果饶有兴致想要进一步了解,我们就来举个例子:

比如某位结肠癌患者做了基因检测,发现自己“无KRAS、NRAS、BRAF基因突变,错配修复蛋白表达有缺失,有高频微卫星不稳定性 (MSI-H)”,可以知道,这位患者没有KRAS、NRAS、BRAF基因突变,那么使用一种“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的治疗效果可能会比较好;此外其肿瘤“错配修复蛋白表达有缺失,有高频微卫星不稳定性 (MSI-H)”,说明他使用免疫治疗的效果也可能比较好;同时,具有“高频微卫星不稳定性 (MSI-H) “还要警惕其发病是不是具有遗传因素,这个时候医生还会详细询问这位患者的家族史等信息。患者如果携带胚系突变,家族其他成员也要做基因检测,携带胚系突变的家族成员应提早做肠镜检查,防病于未然。

有些患者好奇,自己的肿瘤到底是有突变好还是没有突变好?

肿瘤的基因检测结果只是反应了它背后的分子机制,无论是哪种情况都有相对应的治疗方案,而且同一种基因突变在不同的肿瘤中还可能发挥完全不同的作用。医学是快速发展的学科,不断有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涌现,但仍有不能解决的难题。我们能做的就是理性客观地看待疾病,和临床医生、病理医生一同面对这场战役

以上,就是我们对于结肠癌病理报告简单的解读与阐述,而这样完整的病理报告的前提是临床医师详细地填写病理标本送检申请单,准确地描述手术所见并清楚标记各部位淋巴结情况,附注术前患者所做的相关临床辅助检查结果。这种临床与病理相互交流、信任和配合的共同协作,才是能够真正帮助患者建立正确分期和指导临床治疗的基础。

文字:任新瑜、陈龙云、腾新仪、柯心怡

绘图:腾新仪 审核:梁智勇

团队: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智病就人”科普团队

监制:北京市病理质控中心&国家病理质控中心

编辑丨刘洋 赵娜

审校丨李娜 李玉乐

监制丨彭斌

【版权声明】《协和医学杂志》倡导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欢迎转载、引用,但需取得本平台授权。如您对文章内容及版权存疑,请发送邮件至medj@pumch.cn,我们会与您及时沟通处理,本文部分图片由AI辅助制作,内容仅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以盈利为目的;科普内容仅用于大众健康知识普及,读者切勿作为个体诊疗根据,自行处置,以免延误治疗。治病就医相关需求请于北京协和医院APP线上或线下就诊。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3297.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29日 上午10:03
下一篇 2025年4月29日 上午10:06

相关推荐

  • 南方人说的地瓜,真不是北方人说的红薯啊!

    红薯在各地有很多俗名,红苕/红薯/白薯/地瓜/金薯/甘薯/甜薯……都是它。尽管俗名众多,但其中一个名字,却在南北方指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地瓜。 红薯在各地有很多俗名,红苕/红薯/白薯/地瓜/金薯/甘薯/甜薯……都是它。尽管俗名众多,但其中一个名字,却在南北方指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地瓜。 01 你说的地瓜是啥? / 南方人和北方人是两种回答 / 北…

    2025年4月7日
    6300
  • 转发提醒!药物“治病”也可“致病”,一文带你了解药物性肝损伤

    肝脏是人体最忙碌的“化学加工厂”,承担着解毒、代谢、合成等重要功能。 然而,这个强大的器官也可能因我们“治病”的行为而受伤——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正成为全球关注的健康隐患,严重时可导致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 今天,让娄底市中心医院带我们揭开这一“隐形杀手”的面纱。 一、什么是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

    2025年3月27日
    7000
  •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如何化“癌”为安?纠正这七大误区→

    每年的 4 月 15 日—21 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2025 年宣传周的活动主题是“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旨在通过普及癌症防治科学知识,倡导群众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控制癌症风险因素;鼓励高风险人群主动参加癌症筛查,促进早诊早治;指导癌症患者及时接受规范化诊疗,并定期复查。通过全过程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生活。 为了帮…

    2025年4月16日
    4100
  • 四级手术挑战:解析切口疝手术的复杂性与前沿技术

    作者:朱 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主治医师 审核:申英末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主任医师 在外科手术中,切口疝是腹部外科领域的常见术后并发症,其治疗与护理始终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不同于日常生活中常被提及的腹股沟疝(俗称“小肠疝气”),切口疝治疗具有一定复杂性和潜在风险,其治疗需要更严谨和精细的诊疗策略。 切口疝,顾名思义,是指发生于腹壁手术…

    2024年12月18日
    32400
  • 心绞痛不一定“痛”在心上!这几种痛千万别大意

    作者:张海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汪芳 北京医院 主任医师 心绞痛,顾名思义,就是心脏这个地方绞痛。它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最常见的一种表现。 心绞痛是一种由于心脏供血不足引起的胸痛或不适,通常表现为胸部压迫感、紧缩感、沉重感或疼痛,可能放射至左肩、手臂、颈部、下颌或背部。疼痛通常持续数分钟,常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诱发,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

    2025年3月15日
    117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