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镜片没有碎,眼镜就能一直戴?千万不要

流言:“眼镜只要镜片没碎,就可以一直戴下去”

很多戴眼镜的朋友认为,眼镜最重要的地方就是镜片,只要镜片完好,就能凑合着戴,因此很多人只会在镜片损坏时更换眼镜。

流言分析:这是一种常见的误区。

眼镜有寿命,并非只要镜片不碎就能一直用下去。如镜片磨损、镜架损坏、适配下降,都会导致性能下降,让佩戴者看不清楚。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及时更换眼镜,否则可能影响视力。

对于戴眼镜的朋友,眼镜可称得上是最亲密的朋友,最不可或缺的装备,可是我们却往往将眼镜当做了日常生活中的固定一环,只要眼镜不坏就想不起来换,但这却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老李就碰上了这个问题。

老李最近总觉得看东西越来越模糊,到眼镜店检查后才发现,问题并非视力下降,而是他的眼镜已“超期服役”整整十年。原来,老李生性节俭,总觉得眼睛嘛,只要镜片没碎,镜框没坏,有什么可换的。而在验光师眼里,这副眼镜的镜片中心模糊得像毛玻璃,镜腿也变形到难以修复,早就该换了。

版权图库图片,不授权转载

“镜片没碎、镜框没坏就能一直戴”,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远不止老李一个——这恰恰反映了大家对眼镜寿命的认识误区。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影响眼镜寿命的关键因素,以及到底什么情况才需要换掉眼镜。先来总结一下,一副眼镜的寿命不是无限的,它会因为种种损耗变得不再适合佩戴。这种损耗并非由单一因素导致,主要与以下三方面密切相关:镜片老化、镜框损耗、人眼适配。下面就分别介绍一下。

镜片老化

眼镜虽然非常常见,但其实也是一种需要精心呵护的“光学仪器”,镜片表面的损耗(如磨损),会造成眼镜光学性能下降,影响佩戴效果。可能有的朋友问,我爱惜着用,不就没关系了吗?

其实,即便采用正确擦拭手法,镜片在日常使用中仍会逐渐积累划痕,更别提随手用纸巾、衣角擦镜的行为了。而镜片瞳孔区域的磨损会直接降低视觉清晰度,长期佩戴可能诱发视疲劳甚至头痛。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情况,会损伤镜片和镜片上的镀层,加速镜片老化,比如:

在油烟、粉尘或污染严重的环境中频繁使用眼镜

随手乱放眼镜导致镜片朝下摩擦硬物

夏季将眼镜置于汽车挡风玻璃下暴晒,或洗澡时用热水冲洗镜片(高温易导致膜层脱落)

镜框变形

材质和使用习惯是镜框寿命的关键。

相比镜片,镜框寿命更长,但其耐用性取决于材质强度与日常使用方式:

材质差异:不同的材料在耐磨、形变、弹性、耐腐蚀上都有不同表现,自然寿命不同

错误习惯:单手摘戴、随意掰动镜腿、镜框受压变形等操作会缩短镜框寿命。

面部变化:儿童因生长发育导致镜框尺寸不合,成年人面部胖瘦变化可能使镜框压迫鼻梁或耳后。

人眼适配

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用眼需求和眼部状态差异显著,直接影响眼镜佩戴效果,如果眼镜不能适配当前的用眼需求,也需要更换。

儿童青少年:身体和眼球处于快速发育期,学龄期用眼强度大、用眼环境变化大,所以度数变化频繁。一旦光度与镜片不匹配,需及时更换镜片。

成年人:长期近距离使用电子产品易引发视功能异常(如调节痉挛、集合不足),需根据验光结果调整镜片参数或选择功能性镜片(如抗疲劳镜片)。

中老年人:晶状体调节力随年龄增长下降,老花度数需定期更新。若同时存在近视,可考虑渐进多焦点镜片,兼顾远、中、近(室内外)视力需求。

现在一副验配良好,镜片镜框材质优良的眼镜,不算便宜,频繁更换不够经济,但到了寿命不换确实会影响用眼,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更换眼镜呢?

眼镜更换信号,何时该说“再见”?

当佩戴的眼镜出现下面的问题,就该考虑更换了

镜片信号:

瞳孔区域有明显划痕;

膜层剥落或镜片泛黄;

戴镜后视物模糊、出现眩光或重影。

若镜片表面哈气后可见明显纹路、膜层局部剥落或镜片泛黄,则建议立即更换

镜框信号:

频繁松动变形,无法通过调整恢复;

镜腿漆层脱落、金属部件氧化生锈;

佩戴时压迫感强,影响舒适度。

若镜框频繁歪斜、调整后仍无法贴合面部,或出现脱色、龟裂,则需及时更换。

光学信号:

戴镜后出现眼胀、头晕或视物变形;

验光显示光度变化超 50 度;

看远看近切换出现异常。

换镜 Tips:科学适配,按需更换

儿童和青少年:每 3 个月进行视光检查,光度变化及时换镜片;镜框建议每 1-1.5 年更换,适配面部发育。

青年人:每年至少一次验光,可配备多副眼镜(如变色片、数码片、驾驶镜等)分场景使用,减少单副损耗。

中老年人:每年检查老花度数,按需选择抗疲劳或渐进多焦点镜片,兼顾远近视力需求。

结语最后总结一下,一副眼镜的寿命不是无限的,它会因为种种损耗变得不再适合佩戴。而眼镜的“保质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与使用习惯、环境及身体变化紧密相关。平时妥善使用,及时关注本文列出的更换信号,科学适配镜片与镜框,才能让眼镜真正成为守护视力的可靠伙伴。

照“谣”镜

我们经常出于勤俭,东西不用坏就不换,不过我们需要注意,很多东西都有其自己的使用寿命。尤其是与健康有关,跟食物接触的用品,除了眼镜像牙刷、毛巾、菜板、竹筷子等等,确实需要定期更换,否则可能影响健康。

策划制作

作者丨金鑫 淮南市寿阳近视斜弱视防控研究所所长

审核丨贾长凯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 副主任医师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3997.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5月6日 上午10:06
下一篇 2025年5月6日 下午1:00

相关推荐

  • 生活百科丨冰箱塞得满满当当,真的好吗?

    冰箱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吃不完的饭菜、切一半的水果、忘记“入驻时间”的海鲜……如果单纯把冰箱当成“保鲜柜”,将其塞得满满当当,不仅容易加速食物腐坏,还可能成为细菌的温床。 如今,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冰箱也越来越“高大上”,各类功能分区应有尽有。那么,该如何科学合理地摆放食物呢?下面教你几招“锁”住食物营养。 Tip1:用对冰箱,先要“科学分区” 食物摆放杂乱,…

    2025年3月7日
    11600
  • 为什么人类热衷于亲亲?这也许是“恋爱脑”的科学解释...

    当我们沉浸在浪漫的亲吻瞬间时,你可知道,人类接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一个简单的吻竟承载着人类数千年的情感表达。 NO.1 人类接吻的历史起源 目前,学界公认最早的浪漫性接吻记录出现在印度青铜时代的宗教文本中,时间大约是公元前1500年。 在更早的公元前2500年,古美索不达米亚的粘土石碑就已经记载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接吻行为:一种是表达尊重和服从的礼节性亲…

    2025年2月16日
    14800
  • “爱鸟周”来啦!这些美丽鸟儿为何钟情此处?

    鸟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加强鸟类保护工作,对于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爱鸟周”的由来 “爱鸟周”源于1981年,最初为保护迁徙于中日两国间的候鸟而设立,1992年国务院批准的《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将“爱鸟周”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不同,各地选定的爱鸟周时间也不尽相同…

    2025年3月26日
    11000
  • 一看书就犯困?真不怪你!这可能是大脑发出的“警告信号”

    请问大家一个问题:“睡不着的时候,什么东西看一眼就会犯困?”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个问题,脑海里首先想到的就是“书”,尤其是教科书,催眠效果简直就是立竿见影,只要翻开一本专业书,就像陷入了某种催眠术一样,要不了多久就呼呼大睡。 奇怪的是,好像也不是所有的书都很催眠,比如很多人看网络小说,甚至都能通宵达旦地看,不但毫无睡意,反而越看越精神。 为什么有的人一看书就困…

    2025年2月22日
    12300
  • 为了复活猛犸象,他们搞出了长毛鼠?

    上周,一种“长毛鼠”横空出世,引发全世界的关注。 受关注的原因不仅是“长毛鼠”可爱,更重要的是,研究团队认为,这种“长毛鼠”重现了长毛猛犸的毛发特征,其诞生是复活猛犸的重要一步[1]。 “长毛鼠”与正常的小鼠|Colossal Biosciences 制造出“长毛鼠”的是美国一家名为Colossal的生物技术公司。公司创始人之一是哈佛大学教授、遗传学家乔治·…

    2025年3月13日
    122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