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巴西?
巴西是一种情绪
它是放大的热情
狂欢、桑巴与足球
阳光、沙滩和雨林
无论你去还是没去过巴西
都会被它的激情所感染
(激情巴西,制图@杜睿/星球研究所,视频来源@LIFEDER & Shutterstock & Artlist & 视觉中国 & FIFA TV)
▼
巴西是一种色彩
它是渐变的色卡
白色、浅咖色、黄色
棕色、黑色
……
无论你什么肤色都能融入它
(巴西不同肤色的女性面孔,制图@杜睿/星球研究所,视频来源@视觉中国)
▼
然而,千万不要被它的外表所迷惑
黑帮、毒品和抢劫突如其来
它的暴力、欲望随时释放
你不能毫不设防!
(巴西里约热内卢暴力事件中,一个男孩站在被烧毁的车辆残骸旁,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不同的肤色有不同的世界
仅仅一线之隔,就分出了贫富
它也需要有分寸、有边界感
你不能毫不设防!
(鸟瞰巴西最大贫民窟罗西尼亚与里约热内卢城市天际线,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
简单又迷人
混乱又复杂
巴西为何如此?
01
奇迹大陆
在整个南美洲
巴西能第一时间引起你的注意
它是一个“南美巨人”
8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约占南美洲的一半
而在巴西内部
更是集中了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奇景
(巴西位置和地形图,制图@郑艺/星球研究所)
▼
北部广袤的平原
刚好被赤道穿越
充沛的水热条件下
数以亿计的树木
在这里竞相生长
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孙雨林
有60%集中在巴西
(请横屏观看,巴西亚马孙雨林晨景,摄影师@李明学)
▼
数以千计的河流
在这里纵横交织
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
60%的流域面积
3000多公里长的干流
集中在巴西
(请横屏观看,亚马孙河,图片来源@Alamy)
▼
在巴西南部
绝大部分被巴西高原占据
它脱胎于古老、稳定的古陆块
经过长期的侵蚀、风化,起伏和缓
整体平均海拔只有1000米左右
(请横屏观看,巴西迪亚曼蒂纳高地国家公园,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
而从面积看
这座高原是我国青藏高原的2倍之多
它向四周延伸
在平原、海岸交界处陡然跌落
形成众多高耸的大断崖
(巴西皮帕海滩悬崖,有人正高空滑翔,图片来源@Alamy)
▼
从高原发育的河流
沿着断崖倾泻而下
位于巴西与阿根廷交界的
约275个瀑布,组成宽约2.7公里的
伊瓜苏瀑布
是世界上最壮阔的瀑布之一
(伊瓜苏瀑布,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在巴西西南部
雨季时,从高原流下的河水
在低平的平原上漫溢
形成连片的沼泽湿地
世界上最大的湿地——潘塔纳尔湿地
有60%集中在巴西
(维多利亚王莲,最大叶片直径超过3米,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而在巴西东部
是7300多公里的海岸线
岛屿、沙滩、悬崖、海湾、森林
自北向南,移步换景
形成了富有变化的海岸风光
(巴西东北部大西洋海岸千湖沙漠,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
广袤、丰富的自然环境
让巴西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宝库”
它集中了全球1/5的物种,包括
1800多种的鸟类
1500多种的鱼类
1500多种哺乳动物
500多种爬行动物
300多种两栖动物
……
时至今日,还不时有新物种产生
(巴西动物合集,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李明学&黄世桂&徐征泽&Alamy)
▼
而在巴西的地下,集中了
全球近1/5的铁矿、锰矿
全球近1/10的铝土矿、锡矿
(巴西主要矿产储量,制图@杜睿/星球研究所)
▼
此外,巴西几乎完全处于
古老、稳定的南美板块内部
地震、火山、海啸
这些毁灭性的天灾
在巴西极为少见
(请横屏观看,全球主要灾害分布,制图@郑艺/星球研究所)
▼
“上帝是巴西人!”
到此,你一定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它多资源而少灾害
造物主对这片土地异常偏爱
天赐的物产足以饱腹
温热的气候下,衣不蔽体即可生存
这片土地上
曾有上千个原住民部落
数百万人生活于此
(巴西亚马孙雨林原住民划独木舟用弓箭捕鱼,图片来源@Alamy)
▼
他们驯化木薯,创造音乐、舞蹈
甚至还能制作精美的陶器
(巴西亚马孙原住民身着传统服饰在村落中表演祭祀舞蹈,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
丛林掩映之下
璀璨的“文化之花”正在开放
然而,远处的海洋之上
一场风暴正悄然降临
02
财富飓风
1500年的春天
一只去往印度的葡萄牙船队
因为一场风暴,意外偏航
抵达了巴西的东海岸
此时,正是“地理大发现”的狂热时代
前有哥伦布“发现加勒比”
如今,葡萄牙船队“发现巴西”
惊喜!实在是惊喜!
(请横屏观看,新航路开辟路线示意,制图@郑艺/星球研究所)
▼
岸上衣不蔽体的原住民
看到船上衣冠楚楚的船员
惊讶!实在是惊讶!
因为远方一场意外的风暴
巴西这片极少遭受飓风的土地
从此深陷一场长达500年的“疾风骤雨”
(葡萄牙航海家卡布拉尔在巴西塞古罗港登陆的油画,里约热内卢国家历史博物馆收藏。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
对于新发现的大陆
葡萄牙与西班牙订立条约进行瓜分
巴西成为唯一一个葡属殖民地
即使此时的巴西只露出“冰山一角”
也足以让殖民者的贪婪如泄洪之水
(地理大发现时代西葡美洲殖民地分布,最初巴西被认为是一个巨岛,广袤的腹地还待“发现”。制图@郑艺/星球研究所)
▼
在巴西海岸
生长的巴西木(葡萄牙语pau-brasil )
它的木心像烧红的木炭
可以制作染料,在欧洲盛行
于是,大约数千万到上亿棵巴西木
在随后的3世纪内,被砍伐殆尽
(高大的巴西木棉树,仅作示意。上文葡萄牙语pau意为木头,brasil意为红色、余烬的颜色,巴西葡语名字即来源于此,英文写作“Brazil”。图片来源@Alamy)
▼
除了能长树
高温多雨的气候下
巴西的土地
简直就像一个巨大的“生产机器”
但它生产什么
却得由葡萄牙人决定
而葡萄牙人只关心一件事
钱!还是钱!
如今你控糖有多难
16世纪的欧洲贵族噬糖就有多疯狂
蔗糖一度被称为“白色黄金”
于是,葡萄牙人就在巴西种甘蔗
(请横屏观看,甘蔗传播路线及主要产糖国,制图@郑艺/星球研究所)
▼
自16世纪30年代开始
巴西东北部沿海大片雨林
变成了一个个甘蔗种植园、制糖厂
至16世纪末
巴西几乎垄断全球蔗糖市场
(巴西北部甘蔗种植园,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17世纪末
巴西内陆竟然发现了真的
黄金
巴西一个多世纪
开采黄金超过1200吨
占当时世界黄金总产量的80%
(巴西亚马孙雨林中的露天铁矿,图片来源@Alamy)
▼
而18世纪
咖啡在欧洲、美国相继流行
这个“棕色黄金”便被引入巴西
19世纪中叶
巴西已包揽了世界80%的咖啡
(巴西咖啡种植园收获的咖啡豆被卸到拖车上,咖啡源于非洲埃塞俄比亚,18世纪20年代引入巴西种植。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自葡萄牙人登陆巴西海岸开始
几乎每隔100年
巴西都能创造出轰动世界的财富
而每一个财富神话都持续不过100年左右
一旦资源枯竭或者竞争替代者出现
神话即会破灭
17世纪末,“蔗糖王国”被中美洲取代
18世纪末,“黄金热潮”在矿脉枯竭后衰退
20世纪初,“咖啡霸权”被东南亚打破垄断
(全球主要咖啡生产国及产量占比,巴西咖啡比重已不复当年。制图@杜睿/星球研究所)
▼
财富汹涌而来,又汹涌而去
像一阵飓风
财富的来去,不由巴西控制
但所有的结果,都与巴西有关
蔗糖、黄金、咖啡
单一产品种植、出口的经济模式
让巴西的经济呈现周期循环
繁荣-衰败-再繁荣-再衰败
……
巴西500多年的历史上
这种周期循环持续了400年
如同逃不掉的诅咒
“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这个简单的经济学道理
巴西是在一次又一次经济大震荡之后
才慢慢学会的
(2022年巴西出口结构,制图@杜睿/星球研究所,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400年的震荡有320多年的殖民史
资源的“诅咒”只是表象
殖民的创伤才是根本
(亚马孙大火,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
在这片土地之上
财富仅仅成就了殖民者的奢靡与享乐
他们没有投入多高级的生产技术
耗尽一块土地就再换一块
一种产品下架就再换另一种产品
他们任由财富投机,哪里赚钱便去哪里
一直到20世纪中叶
巴西亚马孙雨林出现的“橡胶热”
都可见这个“诅咒”的余威
(请横屏观看,地处亚马孙雨林腹地的城市马瑙斯,因“橡胶热”兴起,旁边是亚马孙河支流内格罗河。图片来源@Alamy)
▼
财富飓风,来去汹涌
在巴西的土地上
留下一座座色彩斑斓
又斑驳不堪的古城
它们是因蔗糖而兴起的萨尔瓦多
(萨尔瓦多古城,位于巴西东北部,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也是因黄金兴起的“黑金城”
鹅卵石的街道,巴洛克风格的房子
富丽庄严的天主教堂
它们有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外观
命运也遵循相同的轨迹
一朝繁荣,一夜衰败
(欧鲁普雷图古城,巴西东南部小镇,又名“黑金城”,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
财富飓风,汹涌来去
也左右着巴西的命运
在咖啡繁荣期
拥有“泼天富贵”的种植园主
不允许任何人动自己的“奶酪”
1822年,他们不满葡萄牙殖民统治
就支持巴西独立
1889年,他们不满巴西君主统治
就推动巴西共和
此后,他们不满这位巴西总统
就支持另一位总统
国际市场上,咖啡价格的波动
一度能挑拨巴西政治的“敏感神经”
(圣保罗巴西独立纪念碑与表演活动,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咖啡也左右着
巴西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咖啡运输、加工催生了铁路和发电站
从里约热内卢、圣保罗港口
向腹地种植园的放射铁路
是拉美地区铁路最密集的地带
(请横屏观看,里约热内卢,山海之间的都市,图片来源@Alamy)
▼
咖啡积累的财富
成为巴西工业发展的“第一桶金”
因咖啡而兴的圣保罗
一跃成为巴西的第一大工业城市
(请横屏观看,巴西圣保罗密集的建筑,图片来源@Alamy)
▼
然而,依附于咖啡财富的现代化巴西
敏感又脆弱
国际咖啡市场“煽动一下翅膀”
就能引发巴西的“经济飓风”
二战期间,欧洲咖啡市场崩溃
巴西起步不久的工业几乎毁灭
而后,巴西借贷振兴工业
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
国际咖啡价格持续走低
巴西出口收入减少
最终债台高筑,无力偿还
举债发展的工业,走向破产
(巴西经济发展,制图@杜睿/星球研究所)
▼
500年来
一场场“财富飓风”,巴西从未躲过
而驱动任一阵“飓风”都需要人
巴西最不缺土地,缺的是人
葡萄牙小国寡民,本土移民远远不够
巴西原住民自葡萄牙人登陆后
死伤无数,也远远不够
于是,巴西的开发最终却要依赖
这个“黑色能源”
即一个个非洲黑人的双手与肩膀
(巴西田间甘蔗工人双手的细节,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蔗糖、黄金、咖啡
所有的财富
耗尽350多万非洲黑奴的血泪
在整个美洲,巴西奴隶数量最多
也是美洲最后一个废除奴隶制的国家
直到1888年,巴西才彻底废除奴隶制
(跨大西洋奴隶贸易,制图@郑艺/星球研究所)
▼
曾经的巴西
称得上是另一个“非洲”
这片大陆没有严格的清规戒律的束缚
于是,性跨越了人种、种族
数百年的人口繁衍中
混血便自然而然的产生
(萨尔瓦多古城,非裔妇女身穿巴洛克风的蓬蓬裙,图片来源@Alamy)
▼
随着奴隶制的废除
巴西的开发还是需要人
于是,政府开始引进移民
20世纪的前30年
共有300多万的欧洲人
100多万的日本人,进入巴西
新一代的移民,继续混合
(巴西圣保罗日本街区,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
巴西的面孔是混血儿的面孔
如今在巴西,绝对的纯色人种很少
白色皮肤的人,血缘中也会有黑色人种的基因
因此,在这座“种族熔炉”里,血统难以追溯
种族只能凭肤色评定
(不同肤色-种族的巴西人口比例,制图@杜睿/星球研究所)
▼
在全球
再没有一个国家如巴西这么“混血”
而种族的自然融合
产生了比种族单纯叠加更强大的东西
即无论何种肤色的人
都认同的混融文化
03
混合的巴西
如果你想了解巴西文化
一场狂欢节就够了
源于葡萄牙的狂欢节
加入了非洲风格的音乐与舞蹈——桑巴
便独具魅力
巴西几乎每个城镇都有狂欢节
而最盛大的狂欢在里约
一般在2月中下旬,连续几天的派对
让激情与欢乐,环绕整座城市
(巴西里约热内卢狂欢节花车队,图片来源@Alamy)
▼
在这里,音乐带动情绪,情绪带动身体
扭胯、滑步、律动
在巴西,再没有比音乐更混合的文化表达了
非洲鼓点、节奏融合欧洲舞曲
催生巴西现代音乐之源——桑巴
而慢节奏的桑巴加入美国的爵士
就是一度风靡世界的巴萨诺瓦
你或多或少一定听过它的旋律
如周杰伦的《迷迭香》
嘻哈、放克、雷鬼
各类音乐风格在巴西交融
诞生了最多元的音乐宇宙
在这个音乐宇宙中
没有肤色之别,没有阶层之分
(巴西电子音乐节上跳舞的人群,图片来源@Alamy)
▼
除了音乐,足球是巴西人的另一个文化共识
19世纪末,由一位英国青年
带入巴西的足球运动
原本流行于上层社会
高度的纪律性让它显得呆板
然而,底层大众的模仿,让足球走进乡野
自然而简陋的场地上,他们赤脚上阵
靠着灵活敏捷的身姿运球、传球
巴西足球才有了自由不羁的灵魂
(巴西沙滩足球,图片来源@Alamy)
▼
随着足球成为世界性运动
巴西创下了世界杯的5冠王神话
至此,足球成为了整个国家的情绪表达
(请横屏观看,巴西足球星光璀璨,制图@杜睿/星球研究所,图片来源@视觉中国&Alamy)
▼
然而,沉浸在激情与欢乐中的人们
不能忘记
巴西文化的多元并非得益于自上而下的包容
而是自下而上的反抗
足球场上,极具艺术性的动作
分解开来看像舞蹈、更像格斗
与巴西国粹——巴西战舞非常相似
这种由奴隶为自我防御而创
将格斗融入游戏和舞蹈进行伪装
逃脱奴隶主的管控
(巴西战舞——卡波耶拉,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
桑巴音乐里,鼓点节奏源于非洲的宗教
在天主教的弥撒里
奴隶们击鼓、舞动
暗自纪念故乡的神灵
(巴西萨尔瓦多宗教节庆中,圣母玛利亚形象也是非裔神灵海之女神,图片来源@Alamy)
▼
(巴西宗教祭坛,群神荟萃,“黑色圣母像”很有特色,图片来源@Alamy)
▼
狂欢节时
他们戴上面具、穿上礼服
穷人成为富人、仆人变成主人
种族和阶层壁垒打破
他们忘却社会身份
释放欲望,沉浸在众生狂欢之中
然而,一年之中,为期不过几天的狂欢节
就如一场灰姑娘的童话
时间一到,花车停下,舞会结束
人们摘下面具、脱掉礼服,重新回到现实
穷人是穷人、富人是富人
仆人是仆人、主人还是主人
(巴西里约热内卢狂欢节游行中,盛装的桑巴女郎,图片来源@Alamy)
▼
这就是巴西的现实
它混合的文化包裹着社会的割裂
它的社会结构远没有看起来那么流动易变
而是严格地保持着等级
巴西能够创造财富
却不会分配财富
它49%的财富被1%的富豪掌握
它45%的耕地被1%的地主掌握
贫富差距、不平等系数在全球位居前列
穷人与富人、乡村与城市
内陆与沿海之间
都隔着巨大的鸿沟
巴西的首都——巴西利亚
整洁又宽敞
它原本背负着推动巴西内陆发展的使命
如今,却成为孤悬于巴西高原的权力中心
与周遭的一切混乱,保持距离
(请横屏观看,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从电视塔看到的纪念轴线,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
巴西最大的贫民窟——罗西尼亚
7万多人蜗居3万多间铁皮屋
在山上垂直堆叠出300米高的“魔幻世界”
而在山下,就是里约富人区
仅仅一路之隔,人均收入就差40倍
(请横屏观看,里约五颜六色的贫民窟建筑,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
在巴西
有12000多个贫民窟
散落它的各大城市
500多年来
一阵阵财富飓风肆虐
财富永远流向少数人
贫困永远席卷着大多数人
(圣保罗、萨尔瓦多和马瑙斯的贫民窟,图片来源@视觉中国&Alamy)
▼
而在贫民窟中
有70%是黑人和棕色(混血)人种
白人仅为少数
巴西口口声称自己没有种族歧视
每个巴西人可以根据肤色,自主认定种族
但看似简单而随意的规则下
却是最深刻的阶层烙印
300多年的奴隶制
早已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
它定义了社会的不平等
让肤色成为巴西社会的分界线
(巴西民众抗议集会中哭泣的妇女,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在巴西
白人的大学入学率是黑人的2倍
而黑人的文盲率是白人的2.5倍
教育作为阶层跃升的主要途径
就带着“肤色不平等”
贫民窟的孩子
生来就是逼仄的生存空间、狭窄的上升通道
足球虽然也是一种上升途径
但要成为球星,需要天赋+机遇+后天努力
并非人人都是贝利
(一群年轻人在里约贫民窟的土球场上踢足球,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由于长期因贫困、阶层被政府忽视
贫民窟便被另外一种社会权力结构侵蚀
黑帮-毒贩组织
生长在安第斯山脉的古柯叶
经过提纯处理变成可卡因
与巴西接壤的秘鲁、玻利维亚、哥伦比亚
是盛产可卡因的“银三角”
这些毒品大多通过亚马孙隐秘的河道
流入巴西
从巴西的港口,走私到欧洲
于是,巴西成为重要的毒品销售国
南美最大的毒品中转站
(南美洲秘鲁街头卖的古柯叶,可咀嚼、泡茶,可提神醒脑,是当地流行的饮料。但经过提纯就是毒品可卡因,为白色粉末,一般生产1kg的可卡因需要375kg的新鲜古柯叶。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巴西众多贫民窟逐渐成为
毒品暗网上的一个个节点
由毒品引发的枪击、抢劫等暴力,时常发生
巴西平均每年有5万多人
相当于每天有140多人,死于暴力
(巴西军队与黑帮火拼时,一位妇女带着孩子路过,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毒贩-黑帮侵蚀的贫民窟
暴力也是成本最低的“管理手段”
《上帝之城》的电影中
几个少年从小被残暴、掠夺、复仇所裹挟
最终也滑入了罪恶的深渊
(图片来源@电影《上帝之城》)
▼
这就是巴西
白天不同肤色的人在风景迷人的海滩上
同享海风,共沐阳光
晚上不同肤色的人在动感的音乐酒吧里
听着同一首音乐,尽情舞动
夜半时分,音乐停止
他们各自走向自己的住所
走向不同的人生轨迹
(巴西里约科帕卡巴纳海滩上的人群,图片来源@Alamy)
▼
这就是巴西
混合又割裂的巴西
毫无疑问,它创造了种族融合的奇迹
在这里,还会有新的肤色诞生
还有新的文化产生,融合带给它活力
但毋庸置疑的是
肤色间的鸿沟难以弥合
500年来,风暴肆虐
将一切搅浑,遍地狼藉
它于废墟之上
用混合的碎片重建
看似斑斓,但裂痕永存
(巴西里约狂欢节,跳舞、旋转的人群,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本文创作团队
撰文:清流
图片:田轩昂
地图:郑艺
设计:杜睿
审校:Abigail&云舞空城&松楠
审核专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郭存海研究员
【参考文献】
[1] 【巴西】莉利亚·莫里茨·施瓦茨, 埃洛伊萨·穆尔热尔 ·斯塔林著, 熊芳华译. 巴西: 一部传记[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3.09.
[2]【美】罗伟林著作, 郭存海译. 赤道之南巴西的新兴与光芒[M]. 中信出版社, 2011.08.
[3] 【奥】斯蒂芬·茨威格著, 樊星译. 巴西: 未来之国[M].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3.06.
[4] 【巴西】鲍里斯·福斯托, 塞尔吉奥·福斯托著, 郭存海译. 巴西史[M]. 东方出版中心, 2018.01.
[5] 张宝宇.巴西500年历史嬗变[J].拉丁美洲研究,2000,(03):1-8+62.
[6] 郭存海.融合:读懂巴西的起点和终点[J].人民论坛,2016,(24):102-103.
[7] 樊星.如何理解巴西种族问题[J].读书,2020,(11):31-39.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4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