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期间不会“高效休息”,就亏大了!这 3 类人尤其注意!

很多上班族的一天都非常相似——早晨一头扎进工位,眼睛紧盯电脑屏幕,手指在键盘上翻飞,同一个姿势持续几小时。如此长时间紧绷着弦,大脑和身体都会疲惫不堪,效率自然大打折扣。

一些人试图通过“摸鱼”缓解疲劳,实际上“摸鱼”只会让人更疲惫。

如果能合理利用工作间隙,给自己安排几次短暂高效的休息,不仅能缓解身心的乏累,还能让后续的工作活力满满。其实,在每天漫长的 8 小时工作时间里,藏着不少被我们忽略的“充电”小诀窍。

对抗脑疲劳,需要高效休息

很多人习惯于为自己制定一份满满当当的工作日程表,然后“抽空”休息,而这远远不够。长此以往,大脑很容易陷入疲劳。

脑疲劳是指长期执行高强度认知活动而导致认知表现下降的一种心理生理状态,通常表现为疲倦、注意力下降、警觉度降低等。脑疲劳会降低人的日常工作效率,令人对自己的工作心生厌恶和焦虑,同时也是引起社会事故发生,导致慢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人类的大脑需要定期“重启”或是“清除缓存”,而高效休息正是这个修复过程的关键按钮。

久坐还会引发腰酸背痛,可以每隔一小时靠墙踮脚站立几十秒,或扶桌子做几个桌面俯卧撑。过度用脑容易让大脑陷入思维困境,可以试试认知重启的方法,花 3 到 5 分钟默读一首诗歌,主动从工作中短暂剥离开来。

2

情绪、体力消耗大

如果上班时需要一直站立并且高频与别人沟通,情绪和体力消耗都很大(如窗口服务人员、医护、教师等),可以充分利用每一次接水和小憩的短暂时间,做一些提踵+甩臂的动作,或在茶水间做 2 分钟"芭蕾式站立"(脚跟并拢脚尖外展,配合手臂上举)。争取每个小时里能够累积 3 到 5 分钟的“微运动”时间。
此外,情绪压力大的时候,可以
每隔半小时捏握减压球,同时对自己暗示“要把压力捏碎”。

3

脑力消耗大

如果你从事一份高强度脑力型工作(如设计师、策划、科研人员),则需要更多的心理剥离和感官切换,来对抗创意枯竭或者逻辑困境。

用左手写字,或是听 5 分钟 ASMR 能有效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或者也可以花 5 分钟整理抽屉,把注意力聚焦在触觉上。

还有,在工位上养一株绿植或是放置一个小小的鱼缸也是好办法,休息时照顾这些小伙伴也能帮助你“重启”工作状态。

当然,也有些耗时不多的休息方式更有普适性:午休时间离开办公室到户外散步,或是进行一项轻微的运动(太极拳,超慢跑,踢毽子);与家人朋友做些积极的互动交流,或是与同事聊与工作无关的话题等“社交微休息活动”,都能带来愉悦和轻松,增强工作能力;此外,正念练习也能使大脑的能量消耗减少,帮助有效休息。

高效休息≠摸鱼

工作间隙的高效休息与“摸鱼”有着本质的区别。高效休息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行为,是为了让自己在休息后能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高的效率投入到工作中。

而“摸鱼”则是一种消极的工作态度,是在工作时间内逃避工作任务,从长期来看可能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引起焦虑。还有些“办公室常见行为”看似休息,实则加剧疲劳:

1

频繁停下刷手机

手机上的信息繁多,容易让人陷入信息的海洋中,无法真正放松大脑。再说,频繁在“工作任务”和“信息处理任务”之间切换,会损耗注意力,更容易让人感到疲劳。

2

吃饭时间谈工作

无论是午餐还是茶水间的小憩,都建议你选择与工作完全无关的话题,有意识地把自己从工作中抽离一小段时间。工作思路在后台“持续挂机”的状态可不利于休息放松。

3

暴饮暴食

“犒劳自己”的心态需要控制一下,因为高糖、高脂肪的食物会让血糖迅速上升,随后又迅速下降,让人感到更加疲惫。

4

剧烈运动

虽然运动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但在工作间隙进行剧烈运动并不适合。剧烈运动会使身体消耗大量的能量,导致疲劳加重。

休息能提升创造力,而不会抑制创造力;休息可以让工作更高效,而不是降低工作效率。最后希望大家在敬业之余,都能科学地照顾好自己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毛男.连续认知作业致脑力疲劳对风险和不确定性决策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17.

[2]江文涛.脑疲劳对不同工作记忆负荷下脑网络的影响[D].河北工业大学,2020.DOI:10.27105/d.cnki.ghbgu.2020.001468.

[3]白丽霞.社会人群慢性疲劳的社会心理影响因素及大学生慢性疲劳客观评定指标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7.

[4]厉蔚姿.每日的社交微休息活动对工作投入的影响[D].浙江工商大学,2023.DOI:10.27462/d.cnki.ghzhc.2023.001170.

[5]李京诚.不同放松方法的心理训练对主观松驰感和自主生理反应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2.

[6]久贺谷亮.高效休息法:世界精英这样放松大脑(实操练习版);人民邮电出版社,ISBN:9787115542922

[7]亚历克斯·索勇-金·庞.科学休息:迅速恢复精力的高效休息法;中信出版集团,ISBN:9787521725025

策划制作

作者丨窦媛媛 心理咨询师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审核丨樊春雷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策划丨一诺

责编丨一诺

审校丨徐来、林林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4917.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5月12日 下午4:03
下一篇 2025年3月28日 下午1:01

相关推荐

  • 蜂鸟:“你开什么花我就长什么嘴”

    在自然界中,我们看到的蜂鸟和花朵虽然是彼此独立的物种,但是两者相互依存等诸多行为和现象,十分奇特又很有意义。 蜂鸟和花朵之间的关系,是自然界中一个引人入胜的协同进化案例。因为蜂鸟是许多植物的主要传粉者,其长而弯曲的喙(huì)适合在长筒状花朵中采蜜,而短而直的喙则适合在短筒状花朵中采蜜。这种喙的多样性使得蜂鸟能够适应不同种类的花朵,进而促进了植物的繁殖。 蜂…

    2025年3月25日
    10300
  • 心绞痛不一定“痛”在心上!这几种痛千万别大意

    作者:张海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汪芳 北京医院 主任医师 心绞痛,顾名思义,就是心脏这个地方绞痛。它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最常见的一种表现。 心绞痛是一种由于心脏供血不足引起的胸痛或不适,通常表现为胸部压迫感、紧缩感、沉重感或疼痛,可能放射至左肩、手臂、颈部、下颌或背部。疼痛通常持续数分钟,常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诱发,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

    2025年3月15日
    15300
  • 南岭惊现“植物盲盒”,科学家发现报春苣苔属新物种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曾颜 骆金初 陈红锋(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2025年4月,我们科研团队(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在粤北石灰岩地区发现并命名了一种苦苣苔科植物新种——南岭报春苣苔(Primulina nanlingensis)。这一发现是2024年1月我们在开展野外考察时,发现一疑似报春苣苔属新种,随即采集标本和分子材料并引种回华南…

    2025年5月8日
    2600
  • 家人们,补蛋白别只盯着肉蛋奶!这种“宝藏”蛋白质你可能吃太少了

    说到蛋白质,很多人第一反应是鸡胸肉、牛排、水煮蛋这些动物性食品。 但你知道吗?餐桌上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豆制品、坚果、全谷物,也是补充蛋白质的“隐形成员”!只盯着大鱼大肉补蛋白,身体可能会错过许多重要营养。 蛋白质有多重要?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辆汽车,蛋白质就是制造发动机、轮胎和方向盘等的原材料。你的肌肉、免疫细胞、消化酶甚至头发指甲,全都依赖蛋白质构建,它可以说…

    2025年3月9日
    11800
  • 层高≥3,隔音性+1……今后的“新房子”长这样→

    住房城乡建设部3月31日发布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新规范以住宅项目整体为对象,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目标,在规模、布局、功能、性能和关键技术措施等方面,对住宅项目的建设、使用和维护作出规定。 (1)规定新建住宅建筑层高不低于3米 层高是上下相邻两层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根据规范,新建住宅层高提升为“不低于3米”。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院总建…

    2025年4月1日
    82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