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感染再抬头,这 3 类人要特别注意

根据中疾控最新发布的监测数据,2025 年 4 月,全国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新冠病毒阳性率从 7.5% 上升至 16.2%,连续三周位居所有呼吸道病毒首位,超过了鼻病毒和流感病毒。

最近,「以为是感冒,结果是阳了」成了不少人的真实经历。

五一前后,朋友圈陆续有人发烧、咳嗽、嗓子痛,一测发现新冠抗原又是两道杠

图片

就连歌手陈奕迅也在今天(5 月 15 日)因确诊新冠被迫暂停巡演。

新冠真的又「回来」了吗?

确实。

根据中疾控最新发布的监测数据,2025 年 4 月,全国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新冠病毒阳性率从 7.5% 上升至 16.2%,连续三周位居所有呼吸道病毒首位,超过了鼻病毒和流感病毒。

图片

图源:中疾控

在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新冠阳性率也从 3.3% 升至 6.3%,同样连续多周居首。

图片

图源:中疾控截图

此次流行毒株特点:

免疫逃逸能力更强、传播能力不弱

这次引起感染的主要是 XDV 变异株及其子分支NB.1.8.1,它们仍然属于新冠病毒的奥密克戎(Omicron)家族,是此前广泛传播的 JN.1 和 XDE 的「重组后代」。

简单说,并不是完全「换代」的新毒株,而是奥密克戎的又一轮迭代更新——虽然没有重大版本升级,但一直都有小的更新迭代。

图片

近期新冠变异株针对靶向不同 RBD 表位抗体组合的逃逸特征

那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 免疫逃逸更强:之前阳过或者打过疫苗的,也可能再次感染;

● 症状更像感冒:嗓子痛、低烧、咳嗽或根本没症状,容易被忽视;

● 传播依旧不弱:目前在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泰国等地已成为主流毒株。

常规流行小高峰

换季、节假日加速了病毒传播

这波反弹属于新冠的「低调回潮」,不是突如其来的新疫情,而是常规流行节奏中的一次小高峰。

病毒学专家、江苏省疾控中心病毒研究所所长常荣山指出:本轮流行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人群免疫屏障的减弱:上一轮大规模感染(2023 年底至 2024 年初)已过去一年,多数人因自然感染获得的抗体正在消退;

2025 年初的流感又相对低迷,为新冠病毒的传播「腾出了空间」。加上疫苗加强针接种率不高,整体免疫防线显得松动

此外,还有几件事叠加,让它「悄悄地多了起来」:

● 节假日人口流动大:从清明到五一,跨省出行、聚会聚餐频繁,病毒借机扩散;

● 春夏换季,身体易感:早晚温差大,是本就容易中招的感冒高发期;

● XDV 变异株传播力强:症状轻微、难察觉,很多人误当普通感冒处理;

● 免疫力下降人群增多:尤其是长期未接种疫苗、未「阳过」或阳过已久者,更容易再次感染。

这波疫情正接顶点

预计 6 月下旬回落

根据香港卫生专家孔繁毅教授的判断,这一轮感染高峰预计在5 月下旬前后达到顶点,整体持续 6~8 周。

结合目前中疾控的监测数据,内地新冠阳性率自 4 月初(7.5%)持续上升至 5 月中旬(16.2%),已接近高点,整体趋势与港澳基本同步。

病毒学专家、江苏省疾控中心病毒研究所所长常荣山也指出,本轮高峰大致落在 5 月中旬,预计 6 月初全国阳性率将回落至 8%~10%,6 月下旬降至 5 %以下,整体回落速度较快,不会对高考等重要节点构成影响。

图片

综合来说就是,这波小高峰增在接近顶点,过峰后,会很快下落,时间不会持续很久。

普通人无需过度担忧

但这 3 类人要注意

对大多数健康人来说,这轮新冠的症状确实相对轻,比如咽痛、发烧一两天、身体疲乏,部分人还会咳嗽持续一周甚至更久。

图片

但即便是「像感冒」,不用过于担忧,但也不能掉以轻心:一方面它可能影响你更长时间的体力和恢复;另一方面也可能在你不经意中传染给家中体弱的老人、孩子或慢性病人,带来严重后果。

高风险人群包括:

● 60 岁以上老人

● 有基础病(糖尿病、高血压、慢阻肺、肿瘤等)

● 免疫力低下者(如肿瘤放化疗期、器官移植患者)

虽然很多人对新冠已有些「免疫麻木』,但本轮感染中仍出现了明确的重症病例。

根据香港卫生防护中心 2025 年 5 月的通报:过去 4 周内,香港新增 75 例新冠重症个案、26 例死亡。其中 95% 以上患者为有基础病的成年人,且大多数半年内未接种加强针。

也就是说,对于高风险人群来说,感染仍有可能引发严重后果,防护不能松懈。

我们该怎么做?

不同群体应对策略

① 还没感染的人:保持防护,降低感染风险

● 居家期间应保持每日通风,注意卫生间清洁,饭前便后认真洗手,若与他人同住,建议分餐进食,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 出门时尽量避开密闭、人多、通风差的空间,如商场、电梯、公交、地铁等;

● 在人群密集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飞机、火车、地铁等)时建议佩戴口罩,建议佩戴医用或 KN95 口罩,并保持手部卫生;

● 日常生活中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锻炼,有助于维持良好免疫力;

● 如所在地区已提供 XBB 或 JN.1 适配疫苗,建议尽快完成加强针接种,尤其是半年以上未接种者。

② 已出现症状的人:居家休息,避免传播

● 出现咽痛、乏力、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建议第一时间进行抗原或核酸检测。

● 检测阳性后应居家休息,减少出行和社交活动,避免上班上学。

● 如必须外出,务必佩戴口罩,尽量缩短停留时间。

多喝水、清淡饮食、充足睡眠,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止痛,右美沙芬止咳,必要时使用含消炎止咳成分的复方制剂。

● 居家期间注意每日通风、分餐、马桶冲水时盖上盖子,防止气溶胶传播。

● 如出现高烧超 3 天、气短、胸闷、剧烈咳嗽等症状,尽早前往发热门诊或感染科就诊。

③ 高风险人群:主动防护,尽早干预

● 包括: 60 岁以上老人、有基础疾病者(糖尿病、心脑血管、慢阻肺等)、免疫低下人群(如肿瘤治疗中、器官移植患者)。

● 建议家中常备抗原试剂、体温计、血氧仪;一旦不适应尽早就医。

● 如确诊感染,尽可能在 48 小时内评估是否可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先诺特韦/利托那韦、氢溴酸氘瑞米德韦)。

● 家人如有呼吸道症状,应主动隔离,佩戴口罩、错峰用餐,避免照护接触。

这轮新冠没有声势浩大,却悄悄地爬上了门诊榜首。它不再像过去那样让人恐慌,但也不能全然放松。对多数人来说,它像是一场拖着不走的感冒;但对年长者、慢病患者、免疫力低下的人来说,它依然可能是一次重症的诱因。

病毒在变,我们的应对也在更新。不是惊慌失措,而是有备无患。了解它、监测它、预防它,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负责。

保护自己,也是在保护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5564.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5月18日 上午10:00
下一篇 2025年5月18日 上午10:00

相关推荐

  • 平时无症状,检查竟是宫颈癌晚期!忽视这些信号你会后悔莫及

    33岁的乡镇医院职工小红(化名)例行子宫肌瘤复查中,B超意外发现宫颈处存在“拳头大小”的肿物。这位自觉“月经规律、白带正常”的医务工作者,经活检最终确诊为宫颈鳞癌ⅣB期(最晚期),并且肿瘤已转移至全身多处淋巴结。 个体化综合治疗改写晚期命运 晚期宫颈癌治疗面临诸多困难。手术方面,肿瘤易侵及周围器官,难以完全切除且风险高。放化疗对部分患者效果不佳,如肿瘤大时放…

    2025年4月28日
    4500
  • 空气炸锅里的纸,真的劝你别乱买!

    硅油纸是空气炸锅的“神仙搭子”,更是懒人的超级福音,用完直接一扔,刷碗都省了。那么,硅油纸到底是什么纸?我们买的硅油纸,真的安全吗? 硅油纸是空气炸锅的“神仙搭子”,更是懒人的超级福音,用完直接一扔,刷碗都省了。那么,硅油纸到底是什么纸?我们买的硅油纸,真的安全吗? 01 硅油纸到底是什么纸? 硅油纸是一种由原生纸浆、淋膜层和食品级硅油层构成的食品接触用纸。…

    2025年5月11日
    2800
  • 以为能吃,其实可能“有毒”的 7 种食物!提醒爸妈一定要扔!

    日常生活中,已经发霉的面包、发芽的土豆甚至长毛的水果……为了不浪费,很多人洗一洗、切一切就继续吃,殊不知有些食物一旦变质,很可能会引发食物中毒,再节俭也不能吃! 日常生活中,已经发霉的面包、发芽的土豆甚至长毛的水果……为了不浪费,很多人洗一洗、切一切就继续吃,殊不知有些食物一旦变质,很可能会引发食物中毒,再节俭也不能吃! 今天,我们整理了 7 种看似没坏但有…

    2025年5月18日
    500
  • 为什么控制饮食痛风还会发作?医生:想远离痛风,你得做好这几点

    近日,一名体重超二百斤的 18 岁大一男生,因右足趾关节红肿疼痛,来到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急诊内科门诊就诊。 面对医生,男生满脸委屈:“黄医生,我既没喝啤酒、奶茶,也不吃海鲜,可痛风还是反复发作,这到底是为什么?” 后续的尿酸检测结果令人震惊 —— 数值竟高达 800umol/L。 痛风究竟因何而起?尿酸与痛风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

    2025年4月21日
    4300
  • 帮孩子远离睡眠障碍

    对于有睡眠障碍的孩子,家长可通过睡眠监测记录孩子的睡眠结构;建立睡眠日志,量化孩子的入睡时间、觉醒次数和晨起清醒度。 当城市的灯光逐渐熄灭,有些本该进入甜美梦乡的孩子却伴随着焦虑与疲惫辗转难眠。研究显示,中学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已接近成年人,而睡眠障碍会悄悄损害孩子的大脑、骨骼和免疫系统。 睡眠不足会影响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导致免疫力下降、认知损伤,还可能引发…

    2025年4月11日
    67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