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上班族而言,久坐不动是腹型肥胖的“罪魁祸首”,运动量少导致能量消耗低,腰腹循环差更容易囤积脂肪。
随着气温节节攀升,“减肥”这件事再次被提上了日程。不少人明明不算臃肿,却总被恼人的小肚腩“拖后腿”。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小肚子赘肉如此“顽固”?是饮食问题、激素影响,还是运动方式不对?又该如何科学有效地摆脱它呢?
1
首先要明确有没有达到腹型肥胖的标准(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如果只是稍有一点小肚子但体型正常,就不用过于担心。腹型肥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吃得多,动得少:食物摄入过量、运动不足,多余能量会转化为脂肪;长期久坐、久躺及缺乏运动,更易造成腹型肥胖;
(二)腹直肌分离:女性在产后往往会伴有腹直肌分离,腹直肌分离超过两指会导致腹部肌肉失去弹性,小肚子更易突出;
(三)不良姿势:一些不良的坐姿站姿、错误的健身行为都可能导致骨盆前倾,导致小肚子凸出来;
(四)遗传:有家族肥胖遗传倾向的人群,更易有腹型肥胖。

2
身体里的脂肪分为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内脏脂肪指的是在肝脏、胰脏等器官周围的脂肪。腹型肥胖往往是内脏脂肪囤积过多导致的。
腹型肥胖不仅影响观感还危害健康。腹部脂肪的囤积会导致代谢迟缓、内脏机能异常、肝功能衰退等,并且会增加多种慢性病的风险,如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认知障碍等,胃癌、结直肠癌、肝癌等癌症也与这类肥胖有关。
3
对于上班族而言,久坐不动是腹型肥胖的“罪魁祸首”,运动量少导致能量消耗低,腰腹循环差更容易囤积脂肪。
其次,不合理的膳食习惯,暴饮暴食、喜欢吃“三高”(高能量、高糖、高脂肪)食品,含糖饮料、甜品、油炸烧烤等,都容易造成能量过剩,让脂肪堆积于腹部。

缺乏睡眠、长期熬夜的人常因晚睡养成吃夜宵、进食时间过晚等不良饮食习惯,也更易出现腹型肥胖。
不少人认为只要不吃主食甚至戒碳水就能更快减肥,其实这会带来很多健康风险:
(一)能量摄入不足:主食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完全戒断会引发疲劳、乏力、头晕、心慌等不适,还会损害大脑功能,导致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
(二)血糖不稳定:戒碳水易引发低血糖,出现心慌、头晕、精神萎靡等症状,危害健康。对糖尿病人而言,还可能导致血糖失控,增加并发症风险。
(三)营养不良:戒碳水易造成营养素缺乏,干扰身体正常代谢与生理功能,引发贫血、脱发等问题,还可能导致代谢紊乱、内分泌失调,女性可能出现月经不调甚至闭经。
相比彻底戒碳水,可增加燕麦、藜麦、糙米、全麦等全谷物摄入,有助于增强饱腹感,三餐中保持1/4或者1/2全谷物的摄入,每餐搭配蔬菜,有助于控制体重。还需要避免过多添加糖的摄入,远离奶茶、甜品等高糖食品,少吃油炸、烧烤等“三高”食物,才能更好实现减肥目标。

4
减肥是全身性的,不存在“局部减脂”,只有在全身瘦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腹部减脂。卷腹运动无法直接减少腹部脂肪,但可增强腹部肌肉。想要瘦肚子,建议将有氧运动、核心训练和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相结合。
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3-5次,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促进脂肪燃烧;平板支撑、卷腹等核心训练能有效锻炼腹部肌肉群;HIIT可选择间歇性的变速跑、跳绳等。但运动应循序渐进,从一周2-3次逐渐过渡到5-6次,运动时长也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逐渐延长。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15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