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猛犸象

《细胞》杂志最近披露,科学家采用一种改进的Hi-C基因组分析技术,以空前的精度拼接出了猛犸象的全基因组序列。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描绘出古生物DNA的三维结构。这些DNA,来自一头经历了自然的冻干过程的猛犸象。

科学家还发现,猛犸象的遗传物质集中在28对染色体上,这与跟它亲缘关系最近的现生物种亚洲象和非洲象的染色体数目相同,说明采用这种方法得到的结果是可靠的。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阿德里安·利斯特表示,这项惊人的工作为研究已灭绝的生物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猛犸象是一种适应寒冷气候的冰期最具代表性的灭绝动物。这些巨大的植食性动物曾分布在北半球草原上,从大约4万年前一直活到4000年前。DNA研究显示,猛犸象因近亲繁殖而遭受有害的突变基因积累,造成遗传缺陷而影响了健康生存;抑或是由于环境巨变而导致种群适应潜力脆弱,逐渐消亡。古人类的猎杀,则加速了它们的灭绝。

得益于西伯利亚天然冰库的保护,猛犸象的遗体和遗传物质通常都保存得比较完好,因而这种巨兽也是当今世界上被研究得最全面的灭绝物种之一。科学家甚至考虑过借助克隆技术“复活”猛犸象的可能性。当然,最“现实”的就是在永久冻土层上动土,用“基因剪刀”开路,让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猛犸象“复活”再生。

美国科幻作家迈克尔·克莱顿坦承,早前科学家群体中的灭绝动物DNA研究小组,正是他在1993年创作科幻小说《侏罗纪公园》的灵感来源。而“复活”猛犸象的严肃设想,最早或许是由美国基因工程学家乔治·丘奇在2008年提出的。他带领的一个研究团队,近年来致力于从北极圈冷冻的猛犸象体内提取基因进行测序,然后将猛犸象的基因剪辑植入、拼接到亚洲象的基因组中。一旦那些“杂交细胞”能够转化为功能性胚胎,即由猛犸象最近缘的活亲亚洲象做代孕母体,那就有可能使已灭绝的猛犸象重新回到我们身边。

2015年,丘奇团队已将猛犸象基因成功地整合到大象皮肤细胞的DNA中。2024年3月,他们在实验室中又成功地将亚洲象的成熟皮肤细胞重新编程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这些成果,就“复活”猛犸象设想和利用基因技术拯救当下濒危动物而言,别具里程碑意义。

丘奇团队宣称,要在2028年孕育出猛犸象幼崽。那无疑也将是地球上一种新生命形式的创生!

不过,一些科学家对短时间内能成功克隆猛犸象不以为然,对复活猛犸象的科学价值也心存疑虑,而公众对设法让灭绝的物种起死回生,同样褒贬不一。试想:从生态系统中“删除”一个物种,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重新引入一个已经灭绝了几千年或几百万年的物种,其给环境带来的变数,往往也是难以预料的。灭绝一个物种,实际上也改变了它曾经生存的生态系统。

不管怎样,这个新兴的科学领域着实引人暇思、令人振奋。一群从事古DNA研究的科学家为此还特意创造了一个新词——“逆转灭绝(de-extinction)”。从科学的角度讲,即是通过生物技术让已灭绝物种的某些甚至全部遗传性状,重新在活的生物个体身上出现。“复活”的动物,无非是现有物种或灭绝物种的变种。据美国生物学家贝丝·夏皮罗考证,逆转灭绝一词其实首次出现在科幻作品中。皮尔斯·安东尼在他1979年出版的小说《魔法之源》里描写了一位突然现身于猫群中的魔法师,当时魔法师以为那些猫已经绝种了。安东尼写道:“(魔法师)只是愣在那儿,盯着那些骤然逆转灭绝的物种,怎么也想不出个讲得通的道道来。”

夏皮罗猜想,当我们许多人第一次遇到本以为灭绝的东西却活生生地出现在自己面前时,都会有这样的反应。

“复活”的猛犸象,你会在哪里出现呢?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4384.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4年12月4日 下午12:30
下一篇 2024年12月12日 下午12:44

相关推荐

  • 2024中国科协海智青年科技志愿服务冬令营(海南营)开营仪式举行

    12月23日,2024中国科协海智青年科技志愿服务冬令营(海南营)(以下简称“海南营”)开营仪式在海口举行,来自16个国家的30名华裔科技青年参加此次活动。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相关负责人主持开营仪式并宣布开营。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兼国际合作部部长罗晖视频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省政协副主席、海南大学校长骆清铭出席活动并致辞。 ;;;; 开营仪式上,海南营营员们…

    2024年12月25日
    6500
  • 关于2024年海南省科技小院拟认定名单的公示

    根据海南省科协《关于做好2024年科技小院申报工作的通知》(琼科协〔2024〕31号)要求,通过各院校及市县科协联合推荐、省科协材料初审,并组织专家实地评审,经省科协主席办公会审议,拟认定海南省科技小院83个,现面向社会公示。 公示期为12月9日至12月13日,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与省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联系。 ; 联 系 人:省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 彭成德…

    2024年12月30日
    3100
  • 2024年度海南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认定通过人员名单公示

    根据省科协《关于做好2024年度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和认定工作的通知》精神,经海南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委会办事机构审核,36位申报人员通过专业技术资格认定,现将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期从2024年12月3日至12月9日。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以实名、书面形式向省科协学会学术部(65339594)提出,并列举具体异议理由和提供相关事实证据,…

    2024年12月12日
    5200
  • 很多人不知道,常见的椰子树,并非海南“原住民”

    若问起海南最常见的树 相信许多人的回答是“椰子树” 行走海南 椰风海韵是最亮丽的风景 ; 高大摇曳的椰子树 彰显着浓郁的热带风情 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 其实椰子树并非海南“原住民” 那么,椰子树是从哪儿来的呢? ;;;; 最早的椰子树源于何处,至今尚无定论。有人认为是南美洲,有人认为是马来群岛,有人认为是非洲。考古学家在太平洋上的美拉尼亚群岛和新西兰等地的冲积…

    2024年12月14日
    6500
  • 了解月球土壤

    阳台上,开开一边浇花一边问道:“爸爸,‘嫦娥五号’探测器带回的月球土壤也能种植物么?” “哦,恐怕不能。”爸爸摇头说道,“月壤是月球表面覆盖的一层数米到十几米厚的沙土层,主要由氧、硅、铁、钙、铝,以及镁等元素构成,不含任何有机养分,而且非常干燥,所以是无法种植物的。” “既然没用,为啥要带回来呢?”心心不解地问道。 “月壤虽然不能使种子生根发芽,但却是研究月…

    2024年12月4日
    106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