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发现“缺血灶”“腔梗灶”,是脑梗死吗?|世界卒中日

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

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

体检发现“缺血灶”“腔梗灶”,是脑梗死吗?|世界卒中日

时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已成为患者在体检或出现头晕、头痛时的常规检查。拿到影像报告,有些人看到“缺血灶”“腔梗灶”和“多发、散在梗死灶”等字样时,便如临大敌。事实上,“腔梗灶”“缺血灶”只是影像学上的表现,并不等同于脑梗死, 它们被统称为无症状性脑血管病,是头颅影像学上最常见的表现。

影像学发现和疾病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就像在家里发现一片水渍,我们只能说这个地方有漏水的迹象,但并不能确定是水管坏了、屋顶漏水,还是其他原因造成的,也不好确定什么时间产生的这片水渍。

同样,影像检查中发现的病灶并不一定指向一种特定的疾病,它们可能与多个问题有关。因此,影像学结果只是帮助大家了解健康状况,真正的诊断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和医生的判断来综合考虑。

那么,大家该如何看待这种无症状脑血管病呢?

发现“缺血灶”是不是大脑缺血了

发现“缺血灶”并不是大脑真的缺血了,而是指在影像学检查(CT或MRI)中发现脑组织存在异常信号区域,通常是指血管源性脑白质高信号。它并不是一个医学诊断,也不是一个疾病名称,而是MRI对一种影像改变的描述。

老年人中,少量的脑白质高信号,并不影响大脑功能。医生认为这样的脑白质高信号的存在是属于正常的,就像人额头的皱纹和头上的白发,是衰老的表现。如果脑白质高信号累积或扩大,可能导致以下问题一是认知功能下降,影响执行功能和记忆。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步态障碍、吞咽困难和排尿功能异常等症状。二是卒中风险增加。脑白质高信号可能是脑梗死的前兆,尤其是当其合并其他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时。

“缺血灶”会转化为脑梗死吗

这是大家最担心的问题。少量“缺血灶”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与未来的脑梗死风险增加没有绝对的关系;但当“缺血灶”过多或持续加重,不好好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因素时,脑梗死就会发生,即平常所说的中风或脑梗死,可表现为嘴歪眼斜、肢体无力等症状。

为了预防“缺血灶”进一步增多或恶化,建议大家做到以下几点。

1

调整生活方式

体检发现“缺血灶”“腔梗灶”,是脑梗死吗?|世界卒中日

★戒烟限酒。

★保持低盐、低脂、高纤维饮食。

★维持健康体重,体质量指数(BMI)保持在18.5~23.9。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

★保持良好的心情。

★坚持定期运动,建议结合自身体能,以户外运动及有氧运动为主,保持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

★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如有这些血管危险因素,要遵医嘱服药。

2

遵医嘱检查

体检发现“缺血灶”“腔梗灶”,是脑梗死吗?|世界卒中日

定期(半年至一年)进行体检,包括血压、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等检查。如果发现“缺血灶”,不用过度惊慌,建议到医院就诊,由专业医师评估并制定进一步的检查及治疗方案。

有“腔梗灶”是得了脑梗死吗

“腔梗灶”也只是影像学发现,这不代表现在就得了脑梗死,只是说明大脑里有个陈旧性的病灶,其确切病因并不清楚,可能是之前得过脑梗死,也可能是与年龄相关的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需要医生进行评估。因为症状可能较轻,甚至没有症状,尤其是病灶位于非功能区或非要害部位,所以患者体检前并没有注意到。

不过,报告上的“腔梗灶”是值得关注的。因为这提示大脑发生过一些病变,可能脑血管已经有问题,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控制不良有关。如果放任不管,反复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累积,患者就会出现步态障碍、精神障碍、认知障碍、尿便失禁等症状。

为了预防“腔梗灶”进一步增多或发生急性卒中,我们需要积极改善生活方式,控制血管危险因素,定期前往医院进行随访。

查出问题是否需要服用药物

关于影像报告中的“缺血灶”和“腔梗灶”,很多人最关心的就是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依据《中国无症状脑梗死诊治共识》及《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9》,不建议单一的腔隙性梗死不伴有任何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建议有血管高危因素的患者到医院就诊,经过医生的评估,决定是否需要口服药物;出现认知能力显著下降、肢体活动不灵、说话含糊不清等症状的腔梗死患者也需要经医生确诊病因,评估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建议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女性每年进行血脂检查,血脂升高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提示

体检发现“缺血灶”“腔梗灶”,是脑梗死吗?|世界卒中日

如果出现突发的口角歪斜、手脚无力、吐字不清等症状,这可能就是真正的卒中了,应尽快到就近的卒中中心就诊或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4519.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4年12月12日 下午12:47
下一篇 2024年12月12日 下午12:48

相关推荐

  • 【健康科普】流感病毒高发期,如何让孩子远离“感冒”魔爪?——家长必读攻略

    随着天气变冷,流感病毒进入了高发期。孩子们因为免疫力相对较弱,更容易成为流感病毒的“目标”。作为家长,我们如何帮助孩子逃离“感冒”困境,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冬季呢?本文将为您提供一系列实用攻略,助力孩子远离流感病毒的侵袭。 一、了解流感病毒,科学预防是关键 1、流感病毒是什么? 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感染人体后引起流感。流感与普通感冒不…

    2024年12月20日
    24100
  • 麻醉会使人变傻吗?

    麻醉会使人变傻吗? 麻醉是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使患者在接受手术或某些医疗操作过程中感受不到痛苦。然而,很多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往往有一个共同的担忧,那就是“麻醉会不会让人变傻?” 现在,就让我们聊聊关于麻醉和智力的那些事儿。 麻醉是指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进行手术或其他医疗操作的目的。分为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

    2025年4月4日
    6600
  • 米皮糠能护心、抗癌?营养专家解读……

    流言:“米皮糠能护心、抗癌” 网上有说法称:“米皮糠中的脂肪含量很丰富,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比如油酸和亚油酸。这些不饱和脂肪酸在体内可以转化为具有抗癌作用的前列腺素,从而起到防癌抗癌的作用。” 流言分析:这种说法严重夸大。 米糠的确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但米糠中的脂肪酸(主要是亚油酸)只是可以间接地为身体提供合成前列腺素所需的原料,转化成前列腺素的效率很低…

    2025年4月28日
    1700
  • 这种“红包”又痛又肿,硬挤真的很危险!了解这些少跑医院→

    要说痛得印象深刻的皮肤问题,除了带状疱疹外,估计就是火疖子了。 火疖子是常见的皮肤感染,发作很快,有的几小时就出现了,有的几天内会初具规模。得过火疖子的人,都不想再碰到它了。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聊火疖子是个什么问题以及怎么用科学的手段拿捏它。 火疖子是什么? 是皮肤上火吗? 有人会认为,火疖子顾名思义就是皮肤上火后长的疖子,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不要望文生义…

    2025年4月2日
    6300
  • 60年研究证实:这样吃更长寿!很多人都没吃够……

    编译:公子欣 说到蛋白质 很多人会想到“肉蛋奶” 其实日常摄入的蛋白质 可分为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 悉尼大学研究团队 日前在《自然·通讯》上发表的一项全球研究 揭示了“长寿密码”—— 植物蛋白(如鹰嘴豆、豆腐和豌豆等) 摄入较多的成年人更长寿 查尔斯·珀金斯中心的研究团队分析了1961至2018年间101个国家的食品供应与人口数据。这些数据经过人口规模及财富水…

    2025年4月28日
    1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