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数十亿英里,这对“双胞胎”如何叩开星际空间之“门”?

作者:黄湘红 段跃初

在人类对宇宙的漫长探索旅程中,有一对闪耀的“双子星”——NASA 的旅行者号探测器,它们宛如无畏的先锋,跨越数十亿英里,为我们揭开了太阳系边缘及星际空间那神秘面纱的一角,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宇宙边界的认知。

《科学美国人》杂志在 2024 年 12 月 13 日刊登的一篇由 Meghan Bartels 撰写的文章,深入讲述了旅行者号的传奇故事。旅行者号探测器的设计独具匠心,其主体结构呈圆筒状,搭载着多种功能强大的仪器设备。它们装备了高精度的光学相机,能够捕捉遥远天体的清晰图像,让地球上的我们得以目睹外行星那壮丽的环带和神秘的卫星。探测器还配备了先进的光谱分析仪,通过分析天体发出的光的光谱,科学家们可以了解这些天体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从而推断出它们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此外,旅行者号还携带着粒子探测器,用于测量太阳风粒子以及星际空间中的高能粒子,这些数据对于研究宇宙射线的起源和传播至关重要。

自 1977 年踏上征程以来,这对双胞胎探测器就肩负着探索外行星的使命。它们先后飞掠木星、土星,旅行者 2 号还额外探访了天王星和海王星,为人类送回了这些遥远巨行星的珍贵影像和数据,让我们首次得以近距离窥探这些神秘世界的真面目。

然而,它们的使命并未随着外行星探索的结束而终止。当行星观测任务完成后,尽管仪器设备在老化、能源也在逐渐减少,NASA 科学家们还是决定让旅行者号继续前行,向着太阳系的边界进发。在漫长的旅途中,旅行者号经历了多个关键阶段。2004 年 12 月,旅行者 1 号抵达终止激波区域,这是太阳风开始急剧减速的地方;到了 2012 年 8 月,它成功穿越日球层顶,正式进入星际空间。而旅行者 2 号也紧随其后,在 2007 年跨越终止激波,并于 2018 年 11 月穿过日球层顶的另一片区域。

这些探测成果意义非凡。从科学认知的角度来看,它们让我们认识到日球层并非是一个简单、静态的边界,而是一个复杂多变、充满活力的区域。太阳风与星际介质的相互作用在此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景象,例如在终止激波和日球层顶之间的日鞘区域,太阳物质的运动状态发生着剧烈的变化,速度减慢甚至出现反向流动。而且,太阳活动的 11 年周期如同宇宙的脉搏,深刻影响着日球层的大小和形状,使其呈现出周期性的膨胀与收缩,这一现象在探测器收集的数据中得到了清晰的体现。

星际空间的神秘面纱也被旅行者号稍稍揭开。那里有着与太阳系内部截然不同的环境,弥漫着银河宇宙射线以及来自古老恒星死亡后的尘埃。这些发现让我们对宇宙的演化和物质分布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仿佛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宇宙深处历史的大门,让我们得以窥探那些遥远而古老的故事。

专家们对旅行者号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波士顿大学的空间物理学家 Merav Opher 感慨道:“以前我们总觉得自己对日球层挺了解,可旅行者号这一路走下来,才发现我们知道的不过是冰山一角,它的复杂和动态远超想象,这也让我们明白,宇宙还有太多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挖掘。”普林斯顿大学的 Jamie Rankin 也指出:“在旅行者号突破日球层顶之前,我们在地球上做的那些观测,其实都受到太阳各层的干扰和过滤,而现在它们送回的数据,就像是来自宇宙深处的纯净信息,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让我们对太阳与宇宙的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但旅行者号的探索也并非一帆风顺,它们也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比如,其中一艘探测器出现了多次穿越终止激波的奇特现象,这背后的原因至今仍让科学家们争论不休。而且,日球层的整体形状到底是什么样的,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它可能像拖着长尾巴的彗星,也可能像弯弯的羊角面包,甚至可能是一种我们从未设想过的形状。

尽管如此,旅行者号的价值无可替代。它们就像是宇宙中的信使,为我们带来了来自遥远星际的珍贵信息,激发了无数人对宇宙的向往和探索欲望。虽然它们的仪器终有一天会停止工作,但它们所开启的探索之旅将永远铭刻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长河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勇往直前,去追寻那无尽的星辰大海,努力拼凑出宇宙完整而壮丽的画卷。

参考文献:

NASA’s Beloved Voyager Probes Find Puzzles beyond the Solar System|Scientific American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4837.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4年12月17日 下午6:23
下一篇 2024年12月18日 上午9:16

相关推荐

  • 2024中国科协海智青年科技志愿服务冬令营(海南营)开营仪式举行

    12月23日,2024中国科协海智青年科技志愿服务冬令营(海南营)(以下简称“海南营”)开营仪式在海口举行,来自16个国家的30名华裔科技青年参加此次活动。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相关负责人主持开营仪式并宣布开营。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兼国际合作部部长罗晖视频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省政协副主席、海南大学校长骆清铭出席活动并致辞。 ;;;; 开营仪式上,海南营营员们…

    2024年12月25日
    6900
  • 海南省科协党组理论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外交思想

    12月20日上午,海南省科协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第十二次学习(扩大)会议,专题学习习近平外交思想。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王胜主持会议并作总结发言,党组成员、副主席徐伟,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学习。 ;;;; 会议原原本本学习了《习近平外交思想学习纲要》,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海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近期召开的省委常委…

    2024年12月30日
    4100
  • 健康小贴士 | 冬季进补,这些食物可以多吃→

    冬季进补吃什么? 以下5种食物可以多吃 ↓↓↓ 芋头 ; 芋头也称芋艿、毛芋,能蒸能煮,能做甜品也能做主菜。在营养专家眼中,它是适合秋冬季“进补”的食物。荔浦芋头一般在11月左右成熟,现在正是食用的好时节。经过一整年的生长,植物能量大多储存在根部,秋冬季吃芋头能帮助身体补充能量,抵御寒冷的天气。 羊肉 ; 冬季进补,羊肉是首选。羊肉不仅营养丰富,能够为人体提…

    2024年12月16日
    5800
  • 海洋“绿肺”中有“杀手”?海草床里的微塑料“幽灵”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元媛(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与青岛科技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2022年,发表在《国际环境》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显示,人体血液内首次发现微塑料。不仅如此,研究人员还表示塑料或已遍布人体的各个器官,这一现象引发了公众关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微塑料通过海洋生态系统进入食物链,最终在人体内被检测到,揭示了其在环境和生物…

    2025年1月7日
    2000
  • 2024年度海南省生理科学学术研讨会暨机能 学科实验教学培训班在海口举办

    ; ; ; ; ;近日,2024年度海南省生理科学学术研讨会暨机能学科实验教学培训班在海口市海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举办。会议由海南省生理科学学会和海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主办,全省生理科学领域科技工作者约70余人参会。 ; ; ; ; ;会议邀请海南医科大学教授陈世民、莫燕娜、王丹妹,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马春阳,海南师范大学教授洪…

    2024年12月31日
    47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