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吃饱就犯困!谁说晕碳不是一种微醺?

大吃一顿之后,你昏昏欲睡

躺在床上刷手机

发现自己在互联网上被正式确诊为“晕碳”

很好,这是你在互联网确诊的

第10086个症状

那么,“晕碳”有什么科学依据吗?

这种身体反应是正常的吗?

什么是“晕碳”

“晕碳”,顾名思义即“晕碳水化合物”,它本身并不是一个专业名词,而是指摄入大量碳水之后犯困的现象,也可以被叫做“餐后嗜睡”(PostprandialSomnolence)或“食困”(Foodcoma)。

“晕碳”是如何发生的?

“晕碳”其实是我们体内多种生理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主要原因在于饭后血糖升高引起的激素水平波动。

当我们饱食一顿,摄入大量高GI(血糖生成指数)的精制碳水后,血糖会迅速升高。

常见主食GI表图源:duoxiwa

血糖的升高会刺激胰岛素分泌,而高胰岛素水平会促进肝脏中的色氨酸转化为血清素。血清素是一种神经递质,它在松果体中经过一系列生化反应后,最终转化为褪黑素,并分泌到血液中。褪黑素是一种调节人体昼夜节律的激素,它会让我们的身体产生困意,觉得“啊,该睡觉了”。

胰岛素调节褪黑素分泌图源网络

除了上述生理机制,还有几种因素可能会加剧“晕碳”现象:

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

胆囊收缩素是一种消化道激素,在摄入食物后由小肠分泌。CCK有助于消化脂肪和蛋白质,但也会在大脑中发挥作用,增强饱腹感,诱导睡意产生。

食欲素(Orexin)

食欲素是一种促进清醒的神经肽,其分泌受血糖水平的影响。进食后,血糖水平上升,导致胰岛素分泌增加,而胰岛素会抑制食欲素的分泌。这种抑制作用降低了食欲素的活性,进而减少清醒度,增加嗜睡感。此外,食欲素的缺乏与嗜睡症(narcolepsy)有关,这也支持了食欲素在调节清醒和睡眠中的关键作用。

生物节律

人体的昼夜节律也影响餐后嗜睡的程度。午餐后,人体自然会出现一个生理性低谷,这也是为什么午餐后特别容易犯困的原因之一。

晕碳的进化意义

从进化的角度看,我们的远古祖先如果能够吃一顿碳水充足的饭,往往意味着此时他们已经结束了捕猎或采食行动,并且身处的地方非常安全。这时正是好好休息,恢复精力的好时机,以便人体更好地消化食物并存储能量。这种行为可能在进化过程中被保留了下来,并对现代人的生理反应仍然产生影响。

“晕碳”是否对身体有害?

“晕碳”本质上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但频繁的餐后嗜睡可能暗示着我们的饮食结构不合理,或者存在潜在的健康问题。长期高糖高脂饮食不仅会导致体重增加,还可能增加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我们还是应该适度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此外,如果突然一段时间内出现“晕碳”的情况,也要考虑自己是不是最近压力过大或者太缺觉了。

如何避免“晕碳”现象?

选择低GI食物

低GI食物能够缓慢释放能量,避免血糖骤升骤降。全谷物、蔬菜和一些水果都是很好的选择。

均衡膳食

少吃油炸食品、蛋糕、甜点等高脂肪、高碳水的食物,增加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摄入,可以延缓糖分的吸收速度,减少血糖波动。

调整进食顺序

吃饭时按照先吃蔬菜(膳食纤维),再吃鱼肉蛋奶(蛋白质与脂肪),最后吃主食(碳水)的顺序,会对我们的餐后血糖更有好处,也不容易长胖。

少量多餐

避免一次性进食过多,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减少餐后疲倦感。

适度运动

俗话说得好,“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餐后适度运动,比如散步,有助于促进消化和血液循环,缓解困倦感。

当然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喝点咖啡。

“晕碳”现象是我们身体对大量碳水化合物摄入后的一种自然反应。虽然这种反应是正常的,但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方式,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了解“晕碳”背后的科学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管理饮食和生活习惯,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END

参考文献:

Liddle,R.A., Goldfine, I.D., Rosen, M.S., et al. (1985). "Cholecystokininbioactivity in human plasma. Molecular forms, responses to feeding,and relationship to gallbladder contraction." J Clin Invest,75, 1144-1152.

WoleverTM. Dietary carbohydrates and insulin action in humans. Br J Nutr.2000 Mar;83 Suppl 1:S97-102.

BazarKA, Yun AJ, Lee PY. Debunking a myth: neurohormonal and vagalmodulation of sleep centers, not redistribution of blood flow, mayaccount for postprandial somnolence. Med Hypotheses.2004;63(5):778-82.

Henry,C.J., Kaur, B. & Quek, R.Y.C. Chrononutrition in the managementof diabetes. Nutr. Diabetes 10, 6 (2020).

Rehfeld,J.F., Sennels, H.P., Jørgensen, H.L., et al. (2020). "Circadianvariations in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cholecystokinin and gastrinin man." Scand J Clin Lab Invest, 80, 546-551.

作者:程心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专业社会心理学硕士

责编:董小娴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5145.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4年12月25日 下午8:34
下一篇 2024年12月26日 上午10:56

相关推荐

  • 视力仅剩0.1!这样的眼药水不能用!

    “眼睛好干,还痒痒的” “滴点儿眼药水” “滴哪种啊?开封很久了还能用吗?” “都一样,哪个都行,没过保质期,能用” STOP! 眼药水可不是随便用的 如果错误使用眼药水 不仅不能缓解眼部不适 反而有失明的风险! 使用“过期”眼药水,视力降至0.1 近日,赵女士因长时间对着电脑工作,感觉眼睛干涩难受,于是翻出一瓶还有近一年才过保质期的眼药水,滴了几滴后,觉得…

    2024年12月4日
    21500
  • 实测|网红拍背急救法竟是错的!抢救气道异物这3步才正确

    一个您身边懂医的朋友 / 让健康变得更简单 【真实案例警示】 凌晨2点,急诊室冲进一位怀抱幼儿的母亲:“孩子吃花生时突然咳嗽,现在喘不上气了!”此时患儿面色青紫、无法发声——这是典型的气道异物梗阻。万幸,值班护士立即实施海姆立克法,20秒后一粒花生米从孩子口中喷出。 生死竞速,方法正确才能救命! 一、气道异物梗阻的识别:5秒抓住“窒息信号” ⚠️ 记住“三不…

    2025年2月22日
    14100
  • “浴帽式”保鲜膜爆火 这种保鲜膜靠谱吗?

    最近,“浴帽式”保鲜膜爆火 区别于传统的筒式保鲜膜 使用时不仅需要撕扯 还可能会粘连在一起 这种新型的“浴帽式”保鲜膜 能够直接套在各种盘子上 一次取一只,非常方便 不过 关于“浴帽式”保鲜膜的安全性 也引发了广泛讨论 有人说这种保鲜膜 其实就是一次性浴帽、鞋套 还有人说它增塑剂超标 根本不能用来罩菜 这些说法是真的吗?保鲜膜能放心使用吗? 购买保鲜膜时,留…

    2024年12月17日
    23100
  • 关于这种药,误解太多了

    编者按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有身体疼痛出现,而止痛药本是缓解痛苦的良方,却因诸多误解,常被大众误用或回避。剖析误解、厘清真相,认识到掌握正确止痛药知识,对缓解当下疼痛、做好长期健康管理都至关重要。

    2025年3月18日
    9000
  • 物理防晒or化学防晒?选错当心越防越伤!

    审核专家:王学江 首都医科大学教授 物理防晒和化学防晒有什么区别? 该怎么选择适合自己的防晒产品呢? 高倍防晒就一定好吗? 防晒霜如何清洁呢? 即将入夏,你的防晒策略做好了吗? 防晒防的是什么? 防晒其实就是防止紫外线对皮肤造成的光老化。UVA(长波紫外线)会使皮肤失去弹性,产生皱纹和松弛,加速皮肤的光老化进程,而UVB(中波紫外线)则是引起皮肤红斑、晒伤的…

    2025年4月16日
    4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