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普及法完成首次修订,这些看点值得关注

12月2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这是科学技术普及法自2002年公布施行以来首次修订。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有哪些看点?“新华视点”记者进行了盘点。

看点一:首次设立全国科普月

我国现行科学技术普及法自公布施行以来,对促进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推动创新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我国科普事业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更有力、更完善的法律保障。

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从法律层面明确科普在新时代的定位:国家把科普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强科普工作总体布局、统筹部署,推动科普与科技创新紧密协同,充分发挥科普在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同时,将“国家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作为总体要求之一,突出了新时代科普工作的价值和使命。

“这一修订不仅体现了国家对科普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新时代背景下科普与科技创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顾雁峰说。

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从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业等创新主体的科普责任,科技人员和教师等参与科普活动,科技资源向公众开放等多方面,对推动科普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作出了制度性安排。

多年来,相关部门举办的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等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受到了公众的广泛欢迎和认可。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此次科学技术普及法增加规定,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

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王挺说,设立全国科普月,是首次在科普专门法律中明确一个时间段,集中、密集开展面向公众的科普活动。这一举措积极回应了人民日益增长的高质量科普需求,有利于让更丰富、更深入、更稳定的科普活动融入公众日常生活。

“9月是新学年的开始,此时组织科普活动,可以更好地融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学生的日常学习,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科技后备人才。”王挺说。

看点二:强调新技术新知识科普

为进一步促进科普高质量发展,提升科普供给水平,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增加了“科普活动”一章,从支持科普创作、发展科普产业,加强重点领域科普,加强科普信息审核监测和科普工作评估等方面,支持促进科普活动。

科技部科技人才交流开发服务中心研究员彭春燕指出,当前,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发展,我国经济社会正在经历全面的数字化转型。同时,越是前沿的新技术,越要关注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这就对新技术、新知识科普的及时性、准确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次修法作出了相应规定,如:国家部署实施新技术领域重大科技任务,在符合保密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可以组织开展必要的科普,增进公众理解、认同和支持。鼓励各类创新主体围绕新技术、新知识开展科普,鼓励在科普中应用新技术,引导社会正确认识和使用科技成果,为科技成果应用创造良好环境。

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李晓鸣关注到,此次修法特别强调了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科普。“老年人、残疾人的信息获取和识别能力相对受限,更需要相关知识技能的科普,帮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享受科技发展的成果。”

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规定,开放大学、老年大学、老年科技大学、社区学院等应当普及卫生健康、网络通信、智能技术、应急安全等知识技能,提升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信息获取、识别和应用等能力。

看点三:治理网络伪科普流传

互联网、新技术的普及一方面丰富了科普的内容和手段,另一方面也加剧了网络伪科普的流传,不仅误导大众,还可能带来较大社会风险。

“网络上,部分机构和人员打着‘科普’旗号散播伪科学和谣言,假借量子、纳米等新技术术语,谎称其产品具有特殊功效。利用AI技术编造新闻事件、伪造公众人物音频视频、散布未经证实的医学建议等也屡见不鲜,一些不法分子甚至利用AI技术开展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彭春燕说。

对此,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规定,组织和个人提供的科普产品和服务、发布的科普信息应当具有合法性、科学性,不得有虚假错误的内容。网络服务提供者发现用户传播虚假错误信息的,应当立即采取处置措施,防止信息扩散。

王挺说,相关法条强调了科普信息发布者对信息合法性与科学性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从源头上保证科普信息的可靠性;同时,明确平台作为信息传播的关键环节,有义务对发布的科普内容进行审核和监管,将促使平台完善审核流程和标准,提高对科普内容的审核能力。

看点四:壮大科普人才队伍

全国科普专、兼职人员199.67万人,实名注册科技志愿者近456万人……近年来,我国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但总体上,科普队伍建设仍然相对滞后。

7月11日,复旦大学的志愿者带领孩子们做浮力实验。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为此,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新增了“科普人员”专章,围绕建立专业化科普工作人员队伍,鼓励和支持老年科学技术人员积极参与科普工作,支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职业学校设置和完善科普相关学科和专业,完善科普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等内容作出规定。

针对科普人员普遍反映的缺乏职业认同、上升渠道狭窄等突出问题,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特别明确,国家健全科普人员评价、激励机制,鼓励相关单位建立符合科普特点的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评价制度,为科普人员提供有效激励。

顾雁峰说,目前,全国已经有18个省份启动了科普类职称评审工作,中国科协也从2023年起面向中央在京单位试点开展了科普专业职称评审工作,取得了切实成效。

“以法律形式推动完善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对科普人员的权益与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将吸引更多科技人才投身科普事业,保障科普人才队伍发展。”顾雁峰说。

来源:新华社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5152.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4年12月26日 上午10:57
下一篇 2024年12月26日 上午10:57

相关推荐

  • 说真的,这家伙到底是鱼还是龙啊?

    今天我们采访的“嘉宾”是蛇颈龙化石标本,TA位于我馆龙的时代展厅内,此件展品产自摩洛哥东部的古勒米迈(Goulmima)晚白垩世,学名叫作Libonectes morgani,中文译名为摩根里伯龙,属于蛇颈龙亚目(Plesiosauria)薄板龙科(Elasmosauridae)。 此件藏品为一件保存相当完整的化石骨架,总长约5.3米,颈椎数54枚,颈长约3…

    2024年12月29日
    5500
  • 悄悄告诉你,宝石为什么那么好看

    早在距今1.8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的遗址中,人们就发现了用动物的牙齿和骨骼串成的项链装饰,这恐怕是人类最早期的“宝石制品”。宝石具有美丽、稀少、耐久的特点,自然界中发现的矿物超过3000种,但可以做宝石原料的仅230多种,国际珠宝市场上的中高档宝石不过20多种,可见矿物岩石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成为宝石,宝石是众多矿物岩石的精华,钻石、蓝宝石、翡翠是宝…

    2024年12月15日
    8600
  • “科研界的郑渊洁”?他把科学当童话讲给孩子听

    “传说,在大山的深处,住着一条长尾龙,它喜欢在狂风暴雨的夜晚从山里冲出来,如果人们离得太近,就会被它吃掉……”这是科普童书《大山里的长尾龙》的第一句话,出自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铁永波笔下。 铁永波 或许这二者的联系有些“反差萌”。但铁永波就是这样一个人,富有童心、热爱文学,凭一己之力一扫大众眼中类似“科学…

    2024年12月22日
    6400
  • 粗细不及头发十分之一,但它们的缺陷科学家“一照便知”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张昊(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在爱迪生的故事中,我们熟知他通过千百次的实验,终于发现了耐用的灯丝,为近代工业文明带来了第一束“光”。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他的实验中使用绵竹纤维烧成的碳丝,在无意中揭开了近代新材料——碳纤维的篇章。 爱迪生与灯泡 (图片来源:veer图库) 碳纤维是什么? 碳纤维是由有机纤…

    2024年12月17日
    7600
  • 喝酒、吃高热量食物能暖身?低温天气如何防寒保暖?

    冬季寒潮来袭,每个小伙伴都有自己的取暖小妙招,有的早早就把秋裤穿上了,有的贴上了暖宝宝,还有的通过吃吃喝喝来取暖……但并不是每种取暖方法都科学有效,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误区! 01喝酒、吃高热量食物可以暖身吗? 在寒冷的季节里,不少人喜欢小酌几杯酒,并认为天冷喝点酒可以暖身、御寒。但这只是表象,喝酒既不能暖身,又不能御寒,还会让人越喝越寒。 人在喝酒后确实会有全…

    2024年12月12日
    85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