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森”呼吸,探索高黎贡山的自然宝藏

认识高黎贡山

高黎贡山起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呈东西走向的伯舒拉岭作为其山系一脉,在西藏与云南交界的横断山区因地壳运动的影响而转向,进入云南后被称为高黎贡山,并随之形成了南北走向,与我国众多东西走向的山脉形成鲜明对比。高黎贡山海拔高度差异显著,最高处达到5,128米,而在我国境内的最低点则为210米。高黎贡山地理位置独特,其东侧紧邻怒江,西侧则是伊洛瓦底江支流龙川江。这一山脉与江流的结合,形成了高山与峡谷相间的壮丽景观,成为云南省山地的标志性形象。

高黎贡山在地理与生态上均占据重要地位。从国际视角看,它作为中国与缅甸的界山,不仅地理位置特殊,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也是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在国家层面,高黎贡山是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基石。对云南省而言,是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三个定位”的关键区域,同时也是实施“一带一路”中缅印跨境保护的重要地段。

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高度富集,植被垂直带谱完整,中国植物区系重要的区域,动物区系交汇带。被誉为“世界自然博物馆”、“大地的缝合线”等。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40.52万公顷,设保山和怒江两个管护局,保山管护局下设腾冲和隆阳两个分局及11个管护站,实行垂直管理。

在生物多样性方面,高黎贡山资源非常丰富,记录有高等植物5,726种,其中382种为特有植物;动物种类达3066种,其中鸟类796种,是中国鸟类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此外,保护区内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6种及变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29种及变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8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84种。

高黎贡山保护区历经40余年建设,荣获多项殊荣。自1983年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以来,于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2003年作为三江并流重要组成部分,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地。2018年,保护区在国家及省级评估中均被评为优秀。2020年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生态监测现状评估排名第一。自然保护区的最大功能是生态功能,2018年云南省组织有关机构对云南省的45个保护区,进行了六个指标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涵养水源价值、保育土壤价值、固碳释氧价值、净化大气环境价值、积累营养物质价值。高黎贡山保护区森林生态的生态价值评估接近500亿,在45个保护区中名列第一。

保护高黎贡山

保护和发展是一个是相互依存和促进的永恒主题,尤其是周边社区的发展对保护区的保护至关重要。本次分享的重点是周边社区的发展。

与其他保护区相似,我们在成立初期与当地社区和居民产生了诸多冲突,主要是因为突然地限制进入、砍伐和挖掘等活动,导致群众不适应。为了应对这些冲突,我们加强了**“疏”的策略**,以减少居民对保护区的依赖,进而减少冲突。我们为此在周边社区进行了大量建设,并成功申请了多个项目,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发展项目、森林保护与社区发展项目等,这些项目均采用参与式管理方式,让当地社区和居民直接参与,并依据他们的意愿和积极性进行社区建设。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直接吸纳了社区居民参与项目小组管理,这些小组在保护区和有关机构的支持引导下,逐步过渡成为保护协会——高黎贡山百花岭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这是中国乃至全球首个农民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开创了社区和保护区共同保护的先河。

在百花岭经验的带动下,我们保护区周边又自行成立了多个保护机构,最终有28个机构参与到保护区的管理中,取得了显著效果。此外,我们还继续为周边社区开展种植服务、节柴改灶、以电代柴、太阳能建设等工程项目,让农民和周边社区受益,也从另一个层面促进了保护工作,实现了生态共享。

同时,我们还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将保护区周边的部分居民外迁,并优先安排他们参与保护工作,如担任生态护林员等。近十年来,不断申请小型项目,如乡村之眼、饮水思源、环境治理和产业种植等,累计投资超过1200万元,取得了良好效果。

通过社区共管,社区百姓从“破坏者”到“守护者”的转变,周边社区也因此受益。我们不仅守住了绿水青山,也创造了金山银山。

共享高黎贡山

高黎贡山神秘、丰富且多彩,本身就是一座天然的自然学校。我们依托高黎贡山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创建了中国大陆第一所自然学校。我们提出了“让心与自然联结”的自然教育理念,倡导以体验为主的**“三心自然教育”,即心向自然**:走进自然,建立联结,培养自然感情,增强对自然的亲近感和热爱;心动体验:感悟自然,实施动心的体验活动,激发人们对自然的友好情感;心灵行动:小事入手,从心底转变生活方式,鼓励人们自觉参与到自然保护工作中来,以实际行动保护自然。

基于生物文化多样性总结了高黎贡山的“九张生态名片”:

世界最大的大树杜鹃王。大树杜鹃是高黎贡山特有物种。大树杜鹃王背后还有多位植物学家和基层林业工作者的寻找与保护故事。目前,原生态的大树杜鹃仅在高黎贡山保护区内狭窄区域分布,目前已人工培育出超过1500株。

世界上单位蓄积量最大的人工秃杉林,见证了高黎贡山周边社区植树造林的传统和成效。、

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南方丝绸古道,在西汉时期被称为“蜀身(yuán)毒道”。

海拔最高的战争遗址,高黎贡山遗留下众多战争遗址,因海拔高而被称为“云端上的战争遗址”。

第一个由中国科学家命名的长臂猿。特有物种以高黎贡山命名的长臂猿,国际上亦称天行长臂猿。

中国五星级观鸟圣地百花岭。高黎贡山观测记录到鸟类796种,拥有丰富的鸟类资源,百花岭能观测到绝大多数记录鸟种。

自80年代以来,高黎贡山发表了600多个新物种,中国40年来发表新物种最多的地区。

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民生物多样性保护组织。

我们成立了中国大陆第一所自然学校

在自然教育方面,我们编辑设计了一系列自然教育的教材和课程,打造了教育基地,并成功举办了西南五省自然教育论坛等活动。同时,我们还面向中小学生、家庭、大中专学校及公众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和分享活动。受到主管部门和行业的认可,成为云南省第一个自然教育试点基地、全国首批20个自然教育学校基地之一、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及云南省社科普及基地等。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5471.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4年12月30日 上午10:58
下一篇 2024年12月30日 下午12:40

相关推荐

  • 近视宅男买早餐,看不清价目表也能“算”出单价!?

    不少同学在初学线性代数时感到迷茫、痛苦,体会不到课程的实际意义。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材为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须从基础的抽象概念讲起,而真正直观的部分,往往要等到后面的细分领域或具体应用。于是初学者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希望本文能让你换个视角,以轻松有趣的日常眼光,看到一个不一样的线性代数。 本文是系列文章《N文粗通线性代数》的第三…

    2024年12月18日
    5300
  • 深海热液喷口,蓄水陨石坑……哪里才是我们的“摇篮”?

    深海热液喷口、陆地火山温泉的暖水池、蓄水的陨石坑……地球生命究竟诞生在哪里?这一直是科学界多年来不断争议的热点。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学家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在最新一期的国际著名学术刊物《自然·通讯》上联合发文称,在早期地球的陆地热泉中,铁硫化物为生命起源提供了关键的化学基础。 验证达尔文“猜想” 1871年,达尔文在给英国植物学家胡克的信…

    2024年12月20日
    4800
  • 春节申遗成功,“它们”却吵翻天!这功劳到底算谁的?

    还没到春节,春节就上了热搜——这个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佳节申遗成功啦! 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通过评审,决定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2月4日,在巴拉圭亚松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评审现场,大屏幕上播放的是春节宣传视频(新华…

    2024年12月19日
    6400
  • “藻井”冰箱贴火爆全网,“藻井”是啥?为何如此“魔性”?

    近期,一款藻井造型的冰箱贴火爆全网,尽管价格不菲,但不少网友仍吐槽一“贴”难求。“藻井”是啥?怎么会有如此魔力?这个听起来古老而神秘的词汇,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项独特而精美的艺术形式,它不仅是建筑的一部分,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被誉为史上最难得到的冰箱贴(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01 藻井:来自远古地穴顶端的“天窗” 藻井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

    2025年1月1日
    4700
  • 走啊,给企鹅织毛衣去!

    前段时间,小红书的网友@米开朗琪罗女士发帖说,自己的导师因为要为企鹅织毛衣而辞职了。一夜之间,“给企鹅织毛衣”成了打工人新的辞职宣言。 导师因为要去给企鹅织毛衣而辞职|@ 米开朗琪罗女士/小红书 为什么要给企鹅织毛衣?其实,这是一项已经延续了20多年的传统。 从那场漏油事故讲起 2001年,靠近澳大利亚墨尔本的菲利普岛附近发生了严重的石油泄漏。居住在菲利普岛…

    2024年12月16日
    50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