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哪部剧的主人公得了“失忆症”!这种“症”真的存在吗?

图虫创意

在许多影视和文学作品中,“失忆”常常作为一种极具戏剧化的情节出现。然而,随着失忆梗的频繁出现,人们开始好奇,“失忆症”在现实生活中真的存在吗?记忆是否能够像电视剧中那样,丢失后又奇迹般地恢复呢?在本期的科普探索中,让我们来一起揭开失忆症的神秘面纱,探索记忆的奥秘。

1.记忆是如何产生和消失的?

(1)记忆的形成:

基于目前对记忆形成机制的认识,我们普遍将记忆形成的过程分为“编码”“存储”与“提取”三个部分,简单可以理解为“记”即记住,是存储的过程;“忆”即回忆,是提取信息的部分;而外界信息由信息块转化为记忆的过程,我们称之为“编码”。

①编码(记忆形成起点):外界信息通过感觉器官接收,转化为神经信号,经由神经突触间的传递,传到大脑的相应区域对信号进行初步处理。

②存储(记忆保持的关键阶段):①短期记忆:信息在大脑中暂时保持,通常不超过1分钟。②长期记忆:通过重复和强化,短期记忆可以转化为长期记忆。长期记忆的存储涉及突触的可塑性,即神经元之间连接的强化。其中,将新学的信息转化为长期稳定记忆的过程发生在海马体,涉及基因表达与蛋白质合成。

③提取(记忆的使用过程):需要回忆时,大脑重新激活与该记忆相关的神经网络进行直接提取或通过线索或联想辅助提取。

记忆的形成过程

  1. 2.记忆的消失:

我们在电视剧中常会看到这样的情节,主人公各种机缘巧合,忽然就失忆了,完全不记得以前的事情。再比如喝酒的人,会告诉我们说,昨天喝多了,断片了,也就是当时的情节不记得了,一片空白。这些记忆的消失,其实是大脑无法提取出曾经识记过的信息,人们便对以前记住的事情完全想不起来。所以,当外界的因素影响到记忆编码、存储和提取的任何环节时,都有可能导致记忆消失不见。根据不同的原因,我们可以将记忆消失的原因分为不同的类型。

①自然衰退:由年龄增长,长期不重复记忆已获得的记忆导致,我们称之为遗忘,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对遗忘现象做了系统的研究,他用无意义的音节作为记忆的材料,把实验数据绘制成一条曲线,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

②干扰:即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是导致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遗忘的重要原因。著名认知心理学家Robert J. Sternberg认为,互为竞争的信息容易互相干扰,产生遗忘。

③疾病与创伤等因素:如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脑肿瘤压迫与记忆相关的脑组织,情绪冲击与创伤(车祸导致的脑震荡)、癫痫发作、药物、硫胺素(维生素B1缺乏,Wernicke-Korsakoff 综合征)等。

2.失忆症为什么只是忘记了经历,而没有忘记技能?

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白在影视作品中常见的“失忆症”与会导致日常生活技能丧失的“阿尔茨海默病”有什么区别:

失忆症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区别

失忆症患者可能保留技能的原因与大脑中记忆的存储方式及其神经机制有关。人类的记忆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显性记忆(declarative memory)和隐性记忆(non-declarative memory)。

显性记忆与隐性记忆的区别

技能记忆(如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骑自行车、弹钢琴等)是一种隐性的程序性记忆,它与大脑中控制运动和程序学习的区域有关。这些记忆的形成和存储不依赖于海马体,因此即使某些失忆症患者忘记了个人经历(显性记忆受损),他们通常仍然能够执行已经学会的技能(隐性记忆保留)。

3.失去的记忆,可以复苏吗?

记忆存储在大脑的多个区域,如海马体和周边的内侧颞叶区域,而记忆的提取过程可能涉及不同的神经通路。如果记忆的存储区域及神经通路没有受到严重损伤,理论上失忆症患者失去的记忆是可以恢复的。

然而,考虑到记忆恢复的可能性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失忆症的原因、严重程度、患者的年龄和整体健康状况等,因此,记忆恢复的可能性和效果因人而异,不一定所有失去的记忆都能完全恢复。

失忆症不同成因的区分

根据不同的病因,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促进记忆的恢复,考虑到记忆具有可塑性,我们可以通过某些方法如认知训练、药物治疗等激活记忆印迹细胞,促进记忆的恢复:

(1)心理治疗:对于功能性原因导致的失忆症,心理治疗如催眠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等可以帮助患者处理创伤后的压力和情绪问题,有助于记忆的恢复。

(2)药物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因及表现,临床常应用如甲钴胺、奥拉西坦、多奈哌齐、神经节苷脂等药物。对于某些心因性失忆症患者,或遵医嘱采用抗抑郁药物治疗。

(3)环境刺激:在某些情况下,特定的环境刺激或提示可以触发记忆的提取,帮助患者恢复记忆。但需根据患者接受程度,循序渐进,促进记忆恢复。

总之,现实中的失忆症成因复杂,包括颅脑损伤、脑部疾病、药物影响或心理创伤等,其症状和恢复过程因人而异,并非一蹴而就。取决于失忆的原因、个体差异以及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并不都像某些影视作品中那样恢复得快速而彻底。

而治疗失忆症需要综合医疗干预、心理治疗、认知训练等多种方法,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长期支持。

本文为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扶持作品

作者:陆朋玮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师梦佳 首都医科大学

审核:桂雅星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5597.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4年12月31日 下午4:50
下一篇 2024年12月31日 下午4:50

相关推荐

  • 很多人正在被这种“情绪毒药”毁掉!出现这几种情况,就要注意了......

    在生活中,很多人会听过或说过一些这样的话: “你如果真的爱我/关心我,就应该……” “我为你做了这么多,你却……” “你要是早点……就不会这样了。” “你看看你,让我多失望/伤心/难过……” “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你怎么就不懂呢?” “你怎么就不能理解我的付出?难道我做得还不够吗?” “如果不是你这样对我,我也不会变成现在这样。” 还有一些人事后会这样折腾…

    2024年12月16日
    6100
  • 大自然有一套“偷懒”法则?你没听错!

    一、引言:大自然的神秘“偷懒”法则 嘿,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世界上的生物在行动的时候都好像有一种神秘的“智慧”,让它们总是选择最轻松、最省力的方式呢?这可不是偶然哦,背后隐藏着一个超级神奇的原理——最小作用量原理。这个原理就像是大自然的一个“偷懒”秘籍,无论是我们人类走路、跑步,还是鸟儿飞翔、鱼儿游泳,都在不自觉地遵循着它。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揭开这…

    2024年12月24日
    5200
  • 小行星正在“盯紧”地球!人类如何防御“飞来横祸”?

    小行星撞击风险是人类长期面临的重大威胁,关乎全球安危与文明存续,监测预警是行星防御的第一步,使命重大,也是重要技术挑战。 艺术家笔下的小行星碰撞 无法忽视的巨大威胁 太阳系存在众多小行星,尺寸在几米到几百千米不等,形状各异,飞行在环日轨道。大部分小行星分布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和海王星外的柯伊伯带,但也有一些小行星距离太阳和地球更近。 火星和木星之间…

    2024年12月22日
    5700
  • 不好!海浪冲上来了神秘“面疙瘩”丨环境小喇叭

    大家好,这里是环境小喇叭栏目的第25期。这一期,我们为大家搜罗了以下值得一看的环境研究和新闻: 1)被海浪冲上来的神秘“面疙瘩”究竟是什么? 2)用牡蛎建造防波堤 3)45℃!亚马孙雨林变桑拿房 4)高档表带,可能含有更多有害物质 5)减少食物浪费,“丑蔬菜”也有春天 海浪冲上来的“面疙瘩” 几个月来,许多形似“面疙瘩“的白色团子不断被冲上加拿大纽芬兰岛的海…

    2025年1月1日
    5900
  • 朋友圈刷屏!北京朝霞中有朵奇怪的云,你拍到了吗?

    12月16日晨,北京的天空出现似火朝霞,将沉寂的夜空与即将苏醒的城市温柔地连接起来。 在朝霞中,有一朵“飞碟云”,你拍到了吗? 王建忠 摄 那么,朝霞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云的形状千变万化,颜色也不相同呢?这种“飞碟云”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朝霞、晚霞是怎么形成的? 霞分为朝霞和晚霞,是当阳光通过厚厚的大气层,被大量的空气分子散射而产生的,空中的尘埃、水汽等杂质…

    2024年12月17日
    60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