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胖三斤?注意,这种“降脂针”可不能用来减肥!

春节的鞭炮声还在耳边,满桌的美食早已化作小肚腩和体重秤上的数字。于是,有些人开始“动歪脑筋”:听说有种“降血脂针”可以降胆固醇,是不是可以顺便用它试试减肥?答案是——调脂药,尤其是“降血脂针”,不能减肥!

肥胖和血脂异常,简直是“难兄难弟”。

春节一顿猛吃,体重上去了,血脂中的某些指标也跟着飙升,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俗称“坏胆固醇”。它是造成血管堵塞的“罪魁祸首”,长期升高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因此,肥胖患者如果血脂紊乱严重,医生会建议使用调脂药来“稳住局势”。
调脂药的首选通常是他汀类药物。如果他汀类药物疗效不佳或患者不能耐受,还可能会用到一些“黑科技”药物,如现在市面上的依洛尤单抗、阿利西尤单抗,简称为PCSK9抑制剂,即传说中的“降血脂针”,全称为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kexin9型(PCSK9)抑制剂。它们是一类单克隆抗体制剂,主要是通过抑制PCSK9来阻止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降解,促进LDL-C的清除。

PCSK9抑制剂有多厉害?一针下去,最快4~7天即能实现对LDL-C水平的最佳控制,使其最高能降低50%~70%,几乎是降低血液中“坏胆固醇”的终极武器!它还能避开常见的肝损伤、肌肉痛等副作用,听起来真是“完美”。

但重点来了——它不能减肥!为什么呢?

PCSK9抑制剂的目标是“坏胆固醇”,而肥胖人群的血脂异常更多表现为脂肪代谢的问题,比如脂肪分解减少、脂肪合成增多,它压根帮不上忙。

肥胖的“幕后黑手”之一是高胰岛素血症——一种体内胰岛素较正常水平偏高的状态。胰岛素就像一位“勤劳的厨师”,源源不断地把糖分转化为脂肪,促使脂肪合成和体重增加。而PCSK9抑制剂只管胆固醇,对胰岛素的作用几乎为零。

春节期间体重的增加,绝大多数是因为吃得多、动得少,导致能量摄入超过消耗。PCSK9抑制剂只是帮助管理血脂,不会让你的“小肚腩”奇迹般消失。

可能是因为它的“亲戚”——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例如司美格鲁肽等药物最近很火!这些药物能通过调节食欲和能量代谢来减重,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肥胖治疗。而“降血脂针”和它的作用机制完全不同,不能“干同样的活”,千万别混淆!

减肥这件事,归根到底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公式:

消耗能量 > 摄入能量 = 减肥成功

春节后减肥的正确操作是:

少吃油炸食品和高糖点心,多吃蔬菜水果和优质蛋白。

每天30分钟快走或慢跑,拉伸、力量训练都可以安排上。

如果体重超标严重或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问题,可以咨询医生制订健康计划。

PCSK9抑制剂是为心血管健康而设计的,并不能解决你的“春节胖三斤”。别把希望寄托在药物上,减肥的路上没有捷径,迈开腿、管住嘴才是王道!新的一年,让我们一起甩掉多余脂肪,走出误区,健康出发!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6054.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2月6日 下午7:12
下一篇 2025年2月6日 下午7:12

相关推荐

  • 过敏季又到了,不养花不碰花也过敏?

    阳春三月本是踏青赏花的好时节,天津市民黄女士却因鼻塞流泪、眼睑肿胀,被迫戴上口罩墨镜走进医院:"每年这时候就犯病,眼睛肿得睁不开,鼻子堵得透不过气。" 这样的困扰在过敏门诊并不少见。作为春季过敏的主要诱因,花粉常让患者困惑:"家里从不种花,也没碰过鲜花,怎么会过敏?" 不养花、不碰花 为什么还会花粉过敏? 天津医科大学…

    2025年4月16日
    3700
  •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化妆品产业分会 | 从头皮到发梢:如何打造健康秀发?(三)

    在进行科学的护发时,除了选择适合的洗发产品和进行定期的头皮护理外,还有这些重点需要注意! 一、烫发、染发要注意 在追求时尚个性的时代,为了拥有特定发型借助化学染发剂与高温烫发工具的现象愈发常见。从绚丽多彩的发色到卷翘灵动的造型,这确实可以在人群中脱颖而出。然而,这背后也隐藏危机,烫染对头皮和头发可能造成损伤。 化学染发剂中的许多化学成分会与头发中的角蛋白发生…

    2025年3月18日
    9800
  • 别让健康成为“黑匣子”,定期体检,为生命保驾护航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亚健康状态普遍存在。许多人忙于追逐事业成功,却忽视了最基本的健康需求。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被一再忽略,直到某天突然倒下,才惊觉健康早已亮起红灯。定期体检就像一面镜子,能够照见我们身体内部的真实状况,让我们及时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健康体检已成为我们守护生命的重要方式。它不仅是对身体的全面检查,更是一种积极的生…

    2025年2月28日
    13500
  • AI看病真能“秒懂”病情?有四大诊断依据,但要警惕……

    尽管AI在诊断依据的获取和处理上具有优势,但其局限性也不容忽视。 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 人工智能(AI)正逐渐渗透 生活的方方面面 “AI+医疗”也成为热门应用领域 很多人身体不适就选择AI问诊 不少医院也将AI医疗 落地到医院诊疗场景中 那么问题来了 “AI医生”能给人看病治病吗 自己用AI看病能否安心 “AI+医疗”成趋势 今年新年伊始,“AI+医疗”的应…

    2025年3月8日
    14500
  • 手掌一贴,血糖秒测!扎手指时代终于要终结了?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Denovo团队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全球糖尿病形势正愈发严峻。2022年数据显示,全球成年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突破8亿,与1990年的2亿相比,短短30年间增长了四倍!而在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也呈上升态势。截至2021年,20至79岁人群中,糖尿病患者高达1.41亿,糖尿病前期人群更是多达3.5亿。若不及时干预,90%的糖尿病前期人群可…

    2025年4月30日
    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