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揪心!52 天婴儿中毒进 ICU,只因奶奶在水里加了它……

近日,据报道,河南一名仅 52 天的宝宝因为奶奶喂了蜂蜜水而中毒进 ICU,原因是肉毒毒素中毒!

小小的蜂蜜水为什么会中毒?导致中毒的肉毒毒素又是何物,为什么会出现在蜂蜜中?我们又该如何防范肉毒毒素中毒?本文为你逐一解答。

什么是肉毒毒素?

肉毒毒素是由肉毒梭菌产生的一种毒素。

肉毒梭菌,全名叫肉毒梭状杆菌(Clostridium botulinum),也叫肉毒杆菌。这种细菌在我们的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比如土壤、动物粪便中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它们还可以随着空气中漂浮的灰尘、小液滴飘散到四面八方,继而污染我们的食品。比如,蜂蜜在酿造、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可能受到肉毒杆菌的污染。

甲基紫染色过的肉毒杆菌

肉毒毒素是一种毒性很强的物质,不到 1 微克就可以置人于死地。肉毒毒素有很强的神经毒性,它侵入人体血液循环后,主要作用于神经末梢,阻碍已酰胆碱的释放,导致肌肉麻痹。临床上,中毒患者的早期通常会出现疲倦乏力、头痛、头晕等症状,随后有视力模糊、眼睑下垂、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及颈部酸痛等症状,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最终可能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肉毒毒素的结构

这种毒素不怕酸,即使是我们的胃液也无法破坏它的毒性,胃肠道中的蛋白酶对它无计可施。肉毒毒素中毒的死亡率较高,一般为 20%~40%。中毒治疗往往需要特殊的抗毒血清,治疗难度也比较大。

令人庆幸的是,虽然肉毒毒素的毒性很强,但它自己也有很明显的弱点:怕热。肉毒毒素在高温环境里很不稳定,通常 75-85℃ 条件下加热 30 分钟或 100℃ 条件下加热10 分钟就可以被破坏掉。

所以,一般来说,只要加热熟透的食品就可以放心吃。

不要给 1 岁以下孩子喂食蜂蜜

不止本次新闻,国外也发生过婴幼儿因食用蜂蜜食品而中毒安全例。

上世纪 70 年代,美国首先发现婴儿食用蜂蜜导致感染肉毒梭状杆菌死亡的事件。

2020 年,日本东京还发生过一起 6 个月的婴儿因为食用了以蜂蜜作为离乳食品(戒奶的食物),引发了婴儿肉毒杆菌中毒症死亡。这是日本自 1986 年实施统计以来,首例婴儿罹患肉毒杆菌中毒死亡的案例。

目前,WHO 的建议是,不要在婴儿 1 岁前喂食蜂蜜。

但不是说加热就好了吗?为什么未满 1 岁的孩子就不能喝蜂蜜了呢?

主要是因为未满 1 岁的孩子肠道发育还不成熟。

虽然只要重复加热,就不用担心肉毒毒素了,但还要注意肉毒梭菌的芽孢。肉毒梭菌芽孢抗热性很强,即使是高温处理也很难杀死,一旦条件合适,它就会生长繁殖并可能产生肉毒毒素。

成人肠道里面的菌群早已站稳了脚跟,少量的肉毒梭菌芽孢也是斗不过它们的,因此肉毒梭菌芽孢对成人的危险性相对较小。

但未满周岁婴儿的肠道微生物群尚未发育成熟,无法有效抵抗肉毒杆菌,一旦摄入被污染的蜂蜜,肉毒杆菌孢子可能在肠道内繁殖并产生毒素,导致婴儿肉毒杆菌中毒。

因此目前,国内和国际权威健康机构的意见都是一致的:1 岁以前的宝宝不能食用蜂蜜,1 岁以后的宝宝和成年人可以吃。

满1岁后宝宝肠道发育得就比较健全了,肠道微生物群的平衡制约能够抑制肉毒杆菌的繁殖,就可以放心吃蜂蜜了。

怎么防范肉毒毒素中毒?

除了蜂蜜,大家还要特别当心自制食品。

从世界各国的统计来看,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发生肉毒毒素中毒的食物也不完全一样。

我国引起中毒的食品大多是家庭自制的发酵食品,如豆瓣酱、豆酱、豆豉、臭豆腐等,有少数发生于各种不新鲜肉、蛋、鱼类食品。

肉毒中毒最常发生在一些家庭自制食品中,这也提示大家,自制食品不一定更安全,千万不能麻痹大意。

那么,我们平时怎么做才能避免肉毒毒素中毒呢?建议主要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做起:

(1)在烹调食物尽量熟透,吃熟食。尤其是可能受肉毒梭菌污染的食物,如发酵豆制品、火腿香肠、罐头食品等,最好做熟透后再吃,这是避免肉毒毒素危害最有效的方法,千万不要因为图方便而生吃。

(2)平时自己在家做自制食物时,要注意卫生操作,尤其要做一些发酵豆制品、发酵肉类时,小心被肉毒梭菌污染。如果实在没有把握,最好不要盲目自制了。

(3)加工后的发酵豆制品等,如果吃不完要尽快低温储存。

(4)不要给 1 岁以内的孩子吃蜂蜜。

(5)不要盲目购买一些宣称“不含防腐剂”的自制肉制品。现在网上有很多网红售卖“不含防腐剂”的肉制品、肉肠,多采用真空包装。肉毒杆菌在厌氧环境中才能产生毒素。建议大家不要盲目购买。

参考文献

[1]BAM: Clostridium botulinum.

[2]FDAMerle D. Pierson, Leslie A. Smoot,Michael C. Robach. Nitrite, nitrite alternatives, and the control ofClostridium Botulinum in cured meats. C R C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and Nutrition. Volume 17, Issue 2, 1983

[3]刘爱萍.肉毒梭菌的控制.肉类研究,2007.

[4]罗云波.食品安全导论.

[5]WHO. Clostridium botulinum

策划制作

作者丨阮光锋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审核丨张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员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6684.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2月17日 下午4:00
下一篇 2025年2月17日 下午4:00

相关推荐

  • 跨院协作,生死时速:1岁女童气道进异物成功获救!

    2月18日下午17点30分,益阳市中心医院儿科接到资阳区妇幼保健院儿科的紧急转诊电话,一名1岁女童甜甜因气道异物导致严重呼吸困难,情况危急,需立即转至益阳市中心医院进行抢救。 1岁女孩甜甜,在家中食用南瓜子后,家属准备给宝宝洗头发,将其头部后仰后,甜甜即刻出现呼吸困难、面色发绀、无法呼喊等症状。家属尝试抠喉但未见缓解,立即就近送医。 经初步诊断,甜甜为“气道…

    2025年2月25日
    11200
  • 搏动性耳鸣,咋会要了命?

    在生活里,咱们的耳朵就像一对勤劳的小卫士,每天都在努力收集、侦测、监听着身体内外的各种声音。可有时候,这小卫士也会 “闹别扭”,让咱耳朵里响起一些奇怪的声音。 有一种特别 “执着” 的声音,总是跟着心跳的节奏,一下一下地响,“动词代词动词代词……”,就像有个调皮的 “小鼓手” 在耳朵里开独奏会,这就是搏动性耳鸣。 它不仅打扰我们享受安静时光,还可能影响生活和…

    2025年4月18日
    3500
  • 在办公室,把运动“碎片化”?每小时3分钟燃脂,久坐族必备

    阅读时间4分钟,全文约800字 人类进化出直立行走的骨骼结构,却把自己装进了办公椅。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久坐导致的死亡案例每年超过200万,久坐超过6小时的人群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64%。当996工作制成为常态,如何在有限条件下偿还身体的"运动债"?碎片化运动科学给出了新答案。 3分钟运动的深层逻辑 1. 久坐危害的细胞级证据 悉尼大…

    2025年3月28日
    9300
  • 灰色或茶色镜片的太阳镜,是日常出行的理想选择

    天气逐渐转热,太阳当空,大家在享受阳光的同时,可别忽视了眼睛防晒这件大事。 阳光中的紫外线、恼人的反射光,这些隐藏在光线里的“隐形刺客”,正悄无声息地对眼睛发起攻击。眼睛长时间暴露在无防护的阳光下,就像娇嫩的肌肤失去保护屏障,极易受到伤害。 眼睛如果长期缺乏防晒措施,短时间内,眼睛会因强光刺激而刺痛、流泪,看东西也变得模糊,严重时甚至引发电光性眼炎。长期不防…

    2025年4月16日
    4700
  • 国家喊你减肥啦!科学减重,从了解肥胖开始

    丁女士因外伤致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入住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既往有糖尿病,体重不轻。每当需要助其翻身时,需先把其腹部的肉肉挪到近侧,然后一手扶住对侧肩部,一手扶住对侧臀部,当然对侧还需有一人同时协助,才可将她翻身。 若是在病床上想要将她往上抬一点,得需四人一起,123的口号喊着,齐心协力才可将她抬动1—2厘米。她的体重无形加重了护理难度,对于自身的康复更是挑战。…

    2025年3月27日
    104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