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震频繁是大地震的前兆?玛巴洛沙韦能预防流感?2025年1月科学领域流言榜来了→

1.小地震频繁预示着大地震?

流言:俗话说“小震闹,大震到”,频繁的小地震是大地震的前兆,要提前预警。

真相: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地球上平均每天都会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其中只有约 1%的地震能够被人类感知,而其中破坏严重的地震比例就更少了,例如在我国大陆,7 级以上地震平均 3 年 2 次。统计表明,尽管少数情况下小地震之后发生了大地震,但小地震活动和大地震并不存在显著的必然联系,无法作为准确的预报手段。其实,小地震活动与大地震的关系是地震预测领域的前沿课题,目前尚无科学定论。而且目前也尚无可靠方法能够准确预测大地震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和震级。此外,伤人的不是地震,而是不抗震的建筑!与其担忧小地震是不是大地震前兆,不如提升建筑物抗震能力,学习应急避险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这些是我们当下就可以做到的,也是可以做好的,多次地震实践亦证明,这些措施减灾效果显著。

来源:科学辟谣

2.抗病毒药物玛巴洛沙韦可以预防流感?

流言:在没有感染的时候吃抗病毒药物玛巴洛沙韦,能有效预防流感。

真相: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玛巴洛沙韦是一种用于治疗流感的抗病毒药物,其主要作用是抑制流感病毒复制,从而缓解症状、缩短病程。玛巴洛沙韦在我国已获批适应证限定于流感患者,而非预防,其作用机制需要病毒进入机体后才能发挥效果。因此,**对健康的普通人来说,在感染之前吃是没有用的。**对大众来说,盲目使用玛巴洛沙韦,一方面可能出现副作用,另一方面可能导致病毒耐药性增加,对个体无益。患者在使用玛巴洛沙韦时应遵照医嘱指导进行,避免自行用药或滥用,以保证药物安全有效。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3.草莓空心是打了膨大剂,食用对身体有害?

流言:草莓空心是因为打了膨大剂,对身体有危害不能吃。

真相: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草莓空心主要是由品种特性、栽培管理等原因引起的。比如甜查理等品种,其果肉密度本身较低,可能会导致出现空心。而结果期氮肥的使用量过大、缺乏硼元素、营养供应不足或采收太晚也会导致空心,这些都与使用膨大剂无关。膨大剂(如氯吡苯脲)是国家批准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合理使用对人体无害。正规生产销售的草莓生产过程中,膨大剂的使用量通常符合安全标准,不会出现过量使用的情况。事实上,适量使用膨大剂有助于果实生长,而过量使用反而会导致草莓果实发育不良,增加成本。

来源:科学辟谣

4.降压药伤肝肾,血压正常了就该停药?

流言:是药三分毒,老吃降压药会伤肝肾,血压恢复正常了药就可以停了。

真相: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所有药品在上市前都经过大量临床研究与多轮验证,确保了安全性和有效性后,才会投放市场供患者使用。尤其是那些应用时间较长的药物,其副作用基本在可控范围内。在选药时,医生也会根据患者的肝肾功能以及基础疾病和其他用药情况,尽量减少药物副作用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当血压或血脂控制稳定,说明药物治疗有效。但血压、血糖、血脂等慢性疾病,会随着年龄增长持续存在,需要对这些指标进行稳定、持续的控制。若停用药物,血压、血脂必然反弹,这在药物上市前的大量临床研究中已得到证实,患者没必要拿自身健康做试验。所以,即便血压、血脂控制达标,仍需坚持用药,不必过度担忧药物副作用。

来源:腾讯较真

5.打胰岛素会“上瘾”,一旦开始就不能停?

流言:打胰岛素会产生依赖性,一旦打上,这辈子都别想停了。

真相:这种说法并不正确。胰岛素本身并没有成瘾性,是否长期使用胰岛素,取决于糖尿病的病情。治疗糖尿病时,可先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改善血糖水平。如果仍无法达标,医生会根据病情决定是否使用药物治疗。若口服药物无法有效控制血糖,就需要考虑胰岛素治疗。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分泌的胰岛素逐渐不足,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下降,治疗效果会逐渐减弱。因此,使用胰岛素是为了补充体内不足的胰岛素,不是因为“上瘾”。

目前糖尿病无法完全治愈,胰岛素的长期使用是为了控制血糖,以免对心脏、大脑、肾脏等重要器官的损害,甚至引发失明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大家应当破除对胰岛素“上瘾”的错误认识,按照医生的建议,长期坚持治疗,以确保血糖在合理范围内,从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保持健康。

来源:腾讯较真

6.只吃素就可以降血脂?

流言:血脂高就别吃肉了,顿顿吃素,血脂自然而然就能降下来。

真相:这种说法不正确。血脂升高不仅与饮食有关,更主要取决于身体的代谢功能。吃素对血脂的控制作用大约仅占 30%,其余 70%需要依赖体内代谢的调节。随着年龄增长,负责代谢血脂的酶活性减弱,导致血脂难以保持在正常水平。这就是为什么许多老年人即便饮食清淡,血脂仍偏高。

血脂水平与体重并无直接关系,很多瘦人也可能出现高血脂,这通常是代谢功能下降的表现。想要控制血脂,饮食调整在早期有一定帮助,但当血脂过高时,仅依靠饮食调节效果有限,尤其是完全吃素的老年人,可能因缺乏蛋白质而引发营养不良或肌少症等问题。因此,单靠吃素控制血脂既不科学,也不推荐。

来源:腾讯较真

关于科学领域流言榜

由中国科协发布,每月组织专家召开榜单评审会,综合时效性、危害性等标准,甄选出热点流言进行特别解读,并全网推送。

联合发榜:科学辟谣平台、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支持平台:微博辟谣、头条辟谣、腾讯较真、网易健康、头条健康、百度知道、抖音

科学辟谣:由中国科协、国家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部和市场监管总局等部委主办,中央网信办指导,全国学会、权威媒体、社会机构和科技工作者共同打造,旨在切实提高辟谣信息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让谣言止于智者,让科学跑赢谣言。

评审专家名单

(以姓氏笔画为序)

毕雪梅 江苏省地震局 高级工程师 中国地震局信息与应急学科技术协调组副组长

刘子琦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主任药师

许冲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研究员 地质灾害研究中心主任

阮光锋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 副主任

张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员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

陈鹏 南开大学传播系 副教授

顾垒 中科院植物学博士 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

本文由“科学辟谣”(ID:Science_Facts)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7419.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2月25日 下午4:00
下一篇 2025年2月25日 下午4:00

相关推荐

  • 萌牙到换牙:从家庭习惯开始的科学护齿五步法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5岁儿童乳牙龋患率高达71.9%,12岁儿童恒牙龋患率也达到34.5%。这一数字反映了我国儿童口腔健康状况的严峻性,反应了家长和社会对儿童口腔健康管理的迫切需求。 一、什么是替牙期? 替牙期(Mixed Dentition Period),通常发生在儿童6至12岁之间,特指乳牙逐渐脱落、恒牙陆续…

    2025年4月8日
    5300
  • 自来水、纯净水、矿泉水,哪种更健康?

    水是生命之源,但你是否知道,我们每天喝的水其实有着不同的“身份”?从白开水到纯净水,再到矿泉水,每一种水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技能”。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些常见饮用水的区别,哪种更健康? 在科普前,讲个笔者亲身经历。前几天,我爸跟发现新大陆似的,吭哧吭哧从外面提回来一桶纯净水,还信誓旦旦地说:“以后家里烧水做饭就用这个啦!小区楼下新装了纯水机,10L才一两…

    2025年2月22日
    17800
  • 黄瓜枯萎病的识别与防治技术

    黄瓜枯萎病又叫蔓割病、萎蔫病,是黄瓜的土传病害,主要在成株发病,造成死秧,是黄瓜主要病害之一。病原菌为尖镰孢菌黄瓜专化型(Fusarisum oxysporumf.sp.cucumebrium Owen),为半知菌亚门真菌。 黄瓜枯萎病又叫蔓割病、萎蔫病,是黄瓜的土传病害,主要在成株发病,造成死秧,是黄瓜主要病害之一。病原菌为尖镰孢菌黄瓜…

    2025年4月13日
    4200
  • 我家小白猫怎么养着养着变黑了 | 答案如下

    在哺乳动物的色素沉着过程中,黑色素的分泌很重要。有一个叫“酪氨酸酶”的东西非常重要,它能催化一种叫多巴醌的物质,这是形成黑色素的“准备材料”,而且酪氨酸酶的活性还决定了黑色素沉积是否正常。 相信大家一定在网上刷到过那种面孔黑黑,耳朵黑黑,尾巴黑黑的小猫咪。 它们四肢纤细,性格乖巧,通体是柔和的米白色,可脸黑黢黢的,一双蓝眼睛又圆又亮,在一张墨色的小脸上显得格…

    2025年4月12日
    3300
  • “浴帽式”保鲜膜爆火 这种保鲜膜靠谱吗?

    最近,“浴帽式”保鲜膜爆火 区别于传统的筒式保鲜膜 使用时不仅需要撕扯 还可能会粘连在一起 这种新型的“浴帽式”保鲜膜 能够直接套在各种盘子上 一次取一只,非常方便 不过 关于“浴帽式”保鲜膜的安全性 也引发了广泛讨论 有人说这种保鲜膜 其实就是一次性浴帽、鞋套 还有人说它增塑剂超标 根本不能用来罩菜 这些说法是真的吗?保鲜膜能放心使用吗? 购买保鲜膜时,留…

    2024年12月17日
    219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