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不是狸,扬子鳄不是鳄?古人是怎么给动物起名字的?

如果问大家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有的人会回答小猫、小狗,也有的人会回答狮子、老虎这样威风凛凛的猛兽,还有的人会回答矫健的鹰隼或是灵巧的蛇。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动物,报出几个朗朗上口的动物名字不在话下。虽然这些动物名字朗朗上口,但在现代汉语的语境下,一个名字也许并不是一种动物的名字,而是好几种动物的统称。

比如“蛇”字代表的蛇类,是一个具有3000多个物种的庞大家族。但在古代,一个字或者词往往只代表一种动物。我们的祖先为了探索身边的世界,绞尽脑汁地造了很多字来命名它们见到的动物。

01齐天大圣到底是哪种猴?

近期,峨眉山等地的 “泼猴” 屡屡抢夺游客物品,引发网友热议。

不少网友认为,这些猴子的气质与神话中齐天大圣——孙悟空的英武形象相去甚远,优雅端庄的金丝猴才更适合作为孙悟空的原型,况且孙悟空也常被称作 “金猴”,川金丝猴的毛色也是金黄色的。

那么,齐天大圣真的是金丝猴吗?答案是否定的。

川金丝猴

在古代语境下,“猴” 字特指猕猴,而金丝猴则被称作 “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狨金毛长尾,与现代金丝猴的形象完全一致。

然而,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是 “石猴” 而非 “石狨”,并且原著中他黄眼睛、磕额头、塌鼻子、雷公嘴、查耳朵、满脸毛、孤拐脸、骨肉颠倒、獠牙外翻的形象也和猕猴发怒时候的样貌更相似。

由此可见,孙悟空的原型应为普通的猕猴。

孙悟空的原型应该是猕猴

02“狐狸”并非一家

在日常交流中,人们常提及的 “狐狸”,若置于古代语境里,当被称作 “狐”,且特指赤狐这一物种,而 “狸” 与之并非同类。

宋代《尔雅翼》记载,狸的体型与狐相仿,身上有着类似豹子的黑黄色斑点,推测其原型或许是如今的豹猫。鉴于二者同为体型接近的小型食肉动物,古人在称呼时常常将它们并举,久而久之,二者被混淆并沿用至今。

古人说的“狐”大多指的是赤狐

各种传说中的狐妖、狐仙原型也都是它们

“狸”可能指的是豹猫

03扬子鳄居然不是鳄?

扬子鳄作为中国唯一的野生鳄鱼种类,与大熊猫、朱鹮一样,同为中国的国宝,这种可爱的小型鳄鱼我们的祖先也曾多次遇见。

在扬子鳄数量较多的年代,先民有时将其奉为仙兽,认为早春时节的晨雾是扬子鳄的吐息。在小说《西游记》中,扬子鳄小鼍龙是西海龙王敖闰的外甥。先民们还用扬子鳄的皮制鼓,并在《诗经》中留下了 “鼍鼓逢逢。蒙瞍奏公” 这样的诗句。

扬子鳄

从这些文献来看,扬子鳄被华夏先民称为 “鼍”。汉代的《淮南子》中曾记载,长江里的鼍不会害人,而南海的鳄却是吃人的恶兽。这些记载不仅展现出扬子鳄较为温顺的习性,还透露出一个惊人的消息:在汉代人眼中鼍不是鳄,它们是截然不同的动物。

那么,古人眼中的鳄究竟是什么动物呢?2022 年,科学家将一具死于商周时期广东的鳄鱼骨架命名为中华韩愈鳄。这种恐怖的巨鳄体长可达 6 米,其分布范围与《淮南子》中所提及的 “南海” 十分吻合。

科学家推测,这种巨鳄在唐朝时可能尚未灭绝。因此,汉人记载的 “鳄” 以及唐代文学家韩愈所驱逐的 “潮汕大鳄”,极有可能都是这种巨鳄。

中华韩愈鳄的复原图,这种“大鳄”现在已经灭绝

04“鲨鱼”竟然是一条小鱼?

我们常说的鲨鱼是一个拥有几百个物种的庞大家族,其中的大白鲨、居氏鼬鲨、尖吻鲭鲨都是声名赫赫的掠食者。但是如果你告诉一个古代人鲨鱼是这副骇人模样,他们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

大白鲨

明代古籍《通雅》中记载的“鲨”是一种黄皮黑斑的吹沙小鱼,和大鲨鱼霸气的外表可谓是没有半点相似性。有学者认为,古籍中所记载的“鲨”应该指的是今天的某种虾虎鱼。

黄鳍刺虾虎鱼,古籍中的“鲨”也许就是它的近亲

至于今人所说的鲨鱼在古代叫什么,有人会说“鲛”。这个说法对,但是也不对。有古籍对“鲛”的记载为皮有珠文而坚,尾长三四尺,末有毒,螫人。这个形象和今天各种尾巴上有毒刺的魟鱼接近。

古人说的“鲛”,可能指的是尾部有刺的魟鱼

古人更愿意把今天我们说的“鲨鱼”叫做沙鱼,因为鲨鱼体表的鳞片是密密麻麻排列的盾鳞,逆着鱼鳞的方向摸会有沙子一样的触感,所以古人才给它们取了这个名字。

显微镜下的鲨鱼盾鳞

05回到原点的“貘”

今天在搜索软件上输入“貘”字,得到的恐怕是一只如同大象和野猪混血的奇怪动物照片。这类被称为“貘”的动物其实属于奇蹄目,比起猪和大象,反而和马的关系更近。

正如这只动物的怪异模样,貘这个字释义的演进也堪称奇葩。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貘”字,很明显能看到这个字有一条长鼻子,它所指的就是今天的貘科动物。可见商周先民就已经见过了这种“怪兽”,并且在文字里给它留下了“画像”。

也许有人会问,今天的貘只分布在东南亚和中南美,中国怎么会有貘呢?商周时期的中国其实比今天温暖,在黄河流域可能都有大象生存,再加上人口也不多,因此中国也是这种动物的家园。

发展到秦汉时期,随着人类活动和气候的变化,貘科动物迅速从中华大地上绝迹。于是,关于貘的文献记载变成了这样:“似熊而黄黑色,出蜀中。”

也就是说,汉朝人认为貘的样子是黑、白、黄色的熊,并且生活在今天的四川盆地。看到这个描述是不是感觉DNA动了?没错,这不就是大熊猫嘛!

汉代时,貘指的是大熊猫

到了唐宋时期,大熊猫也已经变成“濒危物种”。同时,随着朝贡体系趋于完善,中国人见到了从东南亚地区进贡而来的马来貘,发现这种奇怪的动物和汉朝古书里记载的“貘”一样。

于是“貘”在这时又开始被用来称呼长鼻子的貘科动物,这个意思也一直沿用至今。所以当你在动物园看到大熊猫和马来貘的时候,要知道它们不仅撞了配色。祖上甚至连名字都撞过!

马来貘

END

作者:千禧君

责编:董小娴

审核:刘颖 李培元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8187.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2日 上午10:01
下一篇 2025年3月2日 上午10:01

相关推荐

  • 高楼在风中原来真的会晃,但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原因竟然是......

    随着楼房变得越来越高,越来越瘦,它们也越容易被风吹得晃起来。 在 1929 年的《摩天大楼》(Skyscraper)7 月刊上,有一项调查发现,当时美国已经有 377 栋 20 多层高的楼房,其中有 10 栋超过 152 米。 但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即使只有微风,在 40 多层楼上室内的一些职员也能感受到楼房在晃动,甚至可能出现类似晕船的症状。 那么,住在高层…

    2025年4月21日
    3700
  • 跷着二郎腿看书?摆拍一下没啥,可别真跷着看啊!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你看书了吗?近几年,我们常可以看到在一些社交媒体上,文艺青年跷着二郎腿摆拍看书。摆拍倒没什么,但个别真跷着二郎腿一直看书啊!其实不只是看书,任何时候,跷二郎腿真不是什么好动作…… 版权图库图片,转载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01 跷二郎腿的魔力究竟在哪? 你喜欢跷二郎腿吗?笔者就挺喜欢,要是长时间不跷二郎腿,就浑身不得劲儿,仿佛身体失去了平衡。有时…

    2025年4月23日
    3100
  • 这只小鸟,怎么戴着“黑色面罩”?

    鸟瞰科学 泉州市科协 泉州市观鸟学会 编者按 生态系统如同一首宏大而精妙的交响曲,在这曲自然之歌中,鸟类以其灵动的身姿、多彩的羽衣和悦耳的啼鸣,成为了最为引人注目的音符之一。科普守护绿色家园。泉州市科协携手泉州市观鸟学会开设“鸟瞰科学”专题科普栏目,不定期发布鸟类科普知识,择优展播学生征文及绘画作品,引导公众参与生态教育,关注鸟类保护与研究,共同维护生态平衡…

    2025年3月13日
    11400
  • 此轮极端大风为何有人会感觉没想象中那么大?

    劲吹一天之后,大风天气仍在影响北京。北京市气象台12日20时发布分区域大风橙色预警:预计4月12日20时至13日20时,延庆、怀柔、昌平、门头沟、房山等区的大部地区和海淀、石景山、丰台、通州等区的部分地区有9至11级阵风,山区局地阵风可达12级以上。东城、西城、朝阳、大兴、顺义、平谷、密云等区有8至9级阵风,降级发布大风黄色预警信号。 中央气象台4月13日0…

    2025年4月13日
    5100
  • 妈耶,在这座小岛,演化真能用肉眼“看见”!

    短短几十代,模样大不同。 美丽的科斯特群岛(Koster Islands)位于瑞典西海岸,是瑞典阳光最充足的地方之一,每年吸引着近 10 万名游客前来观光。这里海风轻拂、风光秀丽,还盛产虾、牡蛎、螃蟹等海鲜。 然而,即便是这样美好的地方,也难逃生态危机。1988 年 5 月,一种有毒藻类——多鳞金色藻(Chrysochromulina polylepis)突…

    2025年4月1日
    44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