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疝气日丨勿以“疝”小而不为!聊聊关于“疝气”的那些事儿

每年的3月7日是“中国疝气日”。这一日期取自“疝”字的谐音(3.7),旨在呼吁公众关注疝气这一常见却易被忽视的疾病,普及科学防治知识,推动早诊早治,助力全民健康。

认识疝气:隐匿的健康威胁

疝气,俗称“小肠气”,是人体组织或器官通过薄弱点或孔隙移位至异常位置的疾病。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微创外科中心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周小兵介绍,疝气的常见类型包括腹股沟疝(占75%以上)、脐疝、切口疝等。

患者体表可见突出包块,平卧时可能消失,但咳嗽、提重物时易复发,伴随胀痛感。若发生嵌顿(组织卡压),可能导致肠坏死、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据《中国疝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新增腹股沟疝患者约300万例,6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高达11.6%,但主动就诊率不足30%。许多患者误以为“不疼不治”“疝气能自愈”,导致病情延误。

早诊早治:避免小问题酿成大隐患

疝气无法自愈,手术是唯一根治手段,周小兵副主任医师表示,随着医学技术进步,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腔镜微创手术已成熟应用,患者术后1-2天即可出院,复发率低于1%。而拖延治疗可能引发肠管坏死等急症,手术风险及费用将大幅增加。

因此周小兵副主任医师建议,若发现腹股沟、肚脐或术后切口处出现可复性包块,应及时到普外科或疝专科就诊。高龄、慢性咳嗽、便秘、前列腺增生等高危人群需定期筛查。

科学防治:从生活细节做起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微创外科中心普外科主任肖广发建议,预防疝气需从源头减少腹压增高因素:

1、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增加腹腔压力;

2、戒烟,降低慢性咳嗽风险;

3、均衡饮食,预防便秘及前列腺疾病;

4、科学锻炼,增强腹壁肌肉,但避免突然负重。

对于已确诊的轻症患者,需避免剧烈运动,但切勿依赖疝气带等保守疗法,以免延误手术时机。提升疝气知晓率,就是挽救生命,肖广发主任呼吁,全社会关注中老年、儿童及术后患者的疝病风险,让“隐形”疾病无处藏身。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微创外科中心普外科 周小兵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8532.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7日 下午1:00
下一篇 2025年3月7日 下午1:00

相关推荐

  • 水獭抓了鱼放岸边不吃?你是正经水獭吗?

    现代也有多次欧亚水獭“獭祭”的观察记录。水獭抓到鱼不吃,这是要干嘛? 最近大家有没有追狐主任的《一路前行》第二季里面狐主任讲了个“獭祭鱼”的故事很有意思。那我们先来重新和水獭认识一下—— 中国的三种水獭 Three 水獭”其实不是一种动物,而是食肉目、鼬科、水獭亚科13个物种(包括海獭)的统称。从冰雪覆盖的阿拉斯加海岸,到炎热潮湿的刚果雨林,或是水道错综的东…

    2025年3月1日
    16500
  • 新研究:控烟50年挽救385万生命,人均延寿19.8年

    近期,《临床医师癌症杂志》发布的一项重磅研究显示,1970-2022年间,美国的控烟政策成功避免了385万例肺癌死亡,累计延长国民寿命超过7600万人年。这项由美国癌症协会开展的研究,用实实在在的数据证明了控烟措施的巨大价值。 触目惊心的数据成果 研究人员通过对比实际死亡人数与预期死亡人数发现,半个世纪来的控烟努力带来了惊人的健康收益。平均每个被避免的死亡案…

    2025年4月3日
    6100
  • 你以为养肾,其实很伤肾的3件事!真正对肾好的方法请收好

    肾脏健康至关重要,可不少人在养肾路上误入歧途。 1.盲目补肾保健品 “当饭吃”。看到宣称补肾的产品就疯狂购入,殊不知,许多这类产品成分不明,过量服用易加重肾脏排泄负担,甚至引发肾损伤,养肾还得靠科学饮食与作息。 2.憋尿成习惯。工作学习一忙,就长时间憋尿,这会让尿液中的细菌滋生,逆行感染肾脏,引发炎症,有尿意一定要及时解决。 3.重口味饮食无节制。顿顿高盐、…

    2025年1月9日
    18100
  • 世界读书日|三位科学家这样读书

    2025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我国许多科学家,不仅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更有着独特的读书方法和深刻的读书感悟。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同走进矿床地质学家常印佛、理论物理及核物理学家黄祖洽、核物理学家于敏的读书世界,探寻他们与书籍之间的奇妙缘分,感受他们在书海中汲取智慧的力量。 【科学家日历】 点滴故事中,领略科学家精神的熠熠光…

    2025年4月24日
    2700
  • 春主生发肝易盛,调理脂肪肝正当时!一些分型调养的小方法,推荐给您

    提到脂肪肝,很多人想到的是西医的诊疗,若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该如何认识脂肪肝呢?其实,中医学没有脂肪肝这一病名,多将其归为“胁痛”“积证”“痰证”等范畴。脂肪肝一旦出现,会对肝、脾、胆、胃、肾等多个脏腑器官产生影响。 提到脂肪肝,很多人想到的是西医的诊疗,若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该如何认识脂肪肝呢? 其实,中医学没有脂肪肝这一病名,多将其归为“胁痛”“积证”“痰证…

    2025年4月12日
    4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