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不仅会下坠,还会冲顶!这些自救知识要知道→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城市的高层住宅开始普及电梯安装。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关于2023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的通告》,截至2023年底,全国电梯总量达1062.98万台。然而,大量电梯已进入“高龄”阶段,使用年限超过20年,安全风险也随之增加。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设备,电梯一旦发生故障,极易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

2月18日晚间,云南省昆明市一部电梯因突发故障从17楼急坠至负2楼后又猛冲至33楼,导致59岁的业主韦某不幸身亡。电梯不仅会下坠,还会冲顶吗?哪些不当行为可能引发电梯故障?电梯失控时,我们又该如何自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些问题,守护我们的乘梯安全。

版权图库图片,转载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01 电梯冲顶为何比坠落更可怕?

电梯冲顶是指电梯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故障或操作失误等原因,超过其设计的最高楼层,继续向上运动,最终撞击到电梯井顶部的情况。相比坠落,冲顶之所以更为可怕,关键在于其保护装置的差异。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电梯防坠安全保护的三大防线:

第一道防线:钢丝绳

在我国,每部电梯至少有3根钢丝绳,而其中任意一根钢丝绳都足以独立承载电梯的全部额定载荷。当电梯下坠时,钢丝绳会提供向上的拉力,如果拉不住,才会轮到第二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限速器-安全钳联动

倘若第一道防线被突破,电梯仍继续下坠,限速器会立即制动并触发安全钳。安全钳类似于汽车刹车装置,会将轿厢牢牢卡在导轨上,防止其继续坠落。

第三道防线:缓冲器

即便前面的防护措施都失效了,电梯底坑中的缓冲器装置仍会作为最后一道防线兜底。它类似于弹簧,能吸收一部分轿厢的动能,削弱下坠的冲击力。

相比之下,电梯冲顶保护装置则显得较为不足。根据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中的有关规定,电梯井道上端应设置极限开关,但未强制要求安装上方安全钳,大多数电梯仅靠制动器“孤军奋战”。若制动器失灵,只能任由其超速运行。当电梯急速冲向井道顶部时,乘客处于超重状态,在冲顶瞬间,身体在惯性作用下被抛起,一般来说头部会直接撞向轿厢顶部,可能会受到致命伤害。紧接着又在重力作用下重重摔落在地,后果不堪设想。

版权图库图片,转载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02 电梯急速下坠或冲顶,如何自救?

如果是急速下坠,有扶手时,要紧握扶手,背部和头部紧贴电梯内墙,保持膝盖微曲、脚跟提起的姿势,利用腿部力量来缓冲落地时的冲击力。如果没有扶手,可以用双手抱住头部,防止被坠落物砸伤。

如果是急速冲顶,有扶手时,可以从下方反向抓紧,身体呈半蹲姿势稳固重心。没有扶手时,可以采用侧躺蜷缩的姿势,双手护住头部,利用肩部和臀部吸收冲击力,增大受力面积,减轻伤害。

版权图库图片,转载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03 安全乘梯“三注意”

1. 楼层电梯门打开后,准备进入电梯前要先确认电梯轿厢是否达到本层,即电梯内有灯光亮起时方可踏入,防止踏空造成坠落。

2. 在乘坐电梯时发现电梯门无法关闭或关闭不严时,应立即停止乘梯。

3. 乘梯过程中出现异常声响或大幅度抖动时,应立即停止乘梯。

04 安全乘梯“五不要

1. 不要在超载时强行挤入

电梯都有明确的额定承载量,一旦超载,电梯会通过报警等方式启动自我保护机制。长此以往,可能导致电梯程序紊乱甚至失灵,埋下事故隐患。

2. 不要在电梯内蹦跳

在电梯内蹦跳会使电梯剧烈摇晃,不仅可能瞬间加重局部载荷,还可能会触发电梯的超载保护装置,导致电梯停止运行甚至出现异常下坠。

3. 不要倚靠、撞击电梯门

电梯门的承重能力有限,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样坚固。倚靠或随意踢撞电梯门可能导致门体变形,使运动中的轿厢被井道内装置挤压,引发电梯故障。

4. 不要往井道里扔杂物

有些人清洗楼道时会将水扫入井道,或随意往里扔烟头、果皮等杂物。这些行为看似是小,却可能导致电梯“罢工”。

5. 不要长时间阻挡电梯门开合

用手、脚或放置障碍物阻挡电梯门关闭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如果阻挡时间长,电梯反复检测无法正常开关门,系统就会判断为“故障”,随即停止工作,不仅影响电梯运行,还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温馨提示:在乘坐电梯时,如果发现电梯开门卡阻、运行时出现异常声响或抖动,或电梯门关闭不严等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向物业或相关管理部门反映问题,以便尽快安排维修,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

作者:王憬琪 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审核:张英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应急科普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委员、秘书长

出品:科普中国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8668.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9日 上午10:01
下一篇 2025年3月9日 上午10:01

相关推荐

  • 男子拆快递,几十根“针”飞入眼中!警惕这种东西,很常见!

    宁波的夏先生因拆快递遭遇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意外。 据宁波晚报报道,数月前,夏先生因为工作需要,在网上购买了一些弹性支架。当天傍晚,他一拆开快递,包裹内的弹性支架突然爆裂,几十根“针”一般的异物,刺入他的右眼。 图为导致夏先生眼睛中招的弹性支架 在家人的陪同下,夏先生急急忙忙地赶到宁波市奉化区中医医院眼科急诊科。 结果医生看了都傻眼,在显微镜下,夏先生的眼睛里有…

    2025年3月14日
    3300
  • 汽车前后轮胎可以随便对调吗?丨汽车“流言”粉碎机

    如今汽车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随着事物的崛起与发展,“流言”也顺势而生。 您是否也听说过一些关于汽车的“流言”却不知真伪。 汽车“流言”粉碎机将为您一一破解“流言”背后的真相,接下来请一起走进本期内容。 01-乙醇汽油只有一个月的保质期 流言:有人说乙醇汽油的保质期只有一个月,一个月之后就会变质,如果还继续使用就会伤车。 真相:以上说法系谣言!…

    2025年2月25日
    6500
  • 常掏耳屎有助耳道健康?千万不要这么做!

    流言 “经常掏耳屎可以维持耳道洁净” 很多人都时不时的爱掏耳朵,甚至还有人说:经常掏耳屎可以维持耳道洁净,让人更不容易得耳道相关疾病。 流言分析 其实,并非如此。 外耳道具有自排自洁的功能,干性耳屎到了一定时候,不用你赶它走,它会自己跟你“说拜拜”。在我们转头、翻身、张嘴、咀嚼的过程中,耳屎就会在不经意间从耳朵里滑出来。经常掏耳朵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带来一些…

    2025年3月12日
    6000
  • 急诊不是“夜间门诊”!突发病情时,你应该这样做

    作者:应菊素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主任护师 审核:王立祥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 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第十届主任委员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老龄化的加剧,人们面临着更多突发性疾病和慢性病急性发作的风险。然而,许多患者在面临突发病情时,往往对急诊就诊流程和要求知之甚少,导致就诊过程中产生诸多困惑。 当面对健康危机时,寻求急诊服务变得至关重…

    2025年3月12日
    4600
  • 5种在家就能做的睡前运动,超简单,能让睡眠不自觉变好!

    2024 年最新发布的《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显示,我国居民的平均睡眠时长普遍偏短,为 6.75 小时,有 28%的人群夜间睡眠时长不超过 6 小时。睡眠质量也不尽如人意,超六成人的睡眠质量欠佳,甚至有 1/5 的人属于“较差”水平(<70分)。 对当代工作繁忙的人来讲,睡个好觉似乎已成为一种“奢侈”。不过近年来,有不少科学研究表明,抗阻运动(如深蹲…

    2025年3月12日
    49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