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心脏最怕的事,你可能每天都在做

其实,猝死并不遥远,那些被我们忽视的生活习惯,可能在日积月累中逐渐诱发最危险的时刻。

心脏通过持续泵血,为全身输送氧气和营养,维持各器官的正常运转。它看似强大,却十分脆弱。研究显示,70%~80%的猝死与心脏有关。其实,猝死并不遥远,那些被我们忽视的生活习惯,可能在日积月累中逐渐诱发最危险的时刻。

图片

这些生活习惯,往往容易诱发心脏性猝死,看看你是否存在相似问题。

01

这些生活习惯容易诱发猝死

过量、不规律饮食

暴饮暴食会使胃肠负担过重,心脏不得不超负荷工作,极易导致心肌缺血。

油炸食物中含有大量油脂,增加血脂水平,易引发动脉斑块、血栓,甚至心肌梗死。

过量饮酒会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从而诱发心律失常。

肥胖可显著提高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风险,而后者正是猝死的重要诱因之一。

■排便太用力

用力排便时腹压会骤然升高,带动血压快速升高,心脏负担加重,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或恶性心律失常。

■压力过大

长期加班或处于过度紧张、亢奋的状态,会令交感神经持续兴奋,大量血管活性物质分泌,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心脏和血管都容易受到伤害,心梗风险也会增加。

这些心脏最怕的事,你可能每天都在做

■长时间水温过高洗澡

水温过高会加速体内血液循环,导致心率异常;洗浴时间过长、环境密闭也可能引起胸闷、心慌等不适。建议水温控制在35~38℃,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尤其是老人洗澡时最好有人协助。

■剧烈运动

剧烈运动可能使血压突然升高、心率过快,心肌供血不足,更易诱发心肌梗死。对中老年人来说,宜选择温和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一旦出现胸闷、气短等不适,应立即停止并休息。

极端情绪

在极度悲伤或愤怒时,可能出现胸痛、气短、胸闷等“心碎综合征”症状,危及心脏健康。

久坐不动

长时间伏案或盯着电视、手机,血液流动减慢,易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堵塞大脑、心肺血管,可能导致猝死。

这些心脏最怕的事,你可能每天都在做

02

6个好习惯保护心脏

要想让心脏持续、有力地为全身输送血液,就必须知道它的喜好。生活中坚持6个好习惯,可帮助维持心脏健康。

1.均衡饮食,控制盐分

  • 多吃蔬果和全谷物。每天至少1斤蔬菜、半斤水果;在大米、白面中可适量加入荞麦、红豆等,或用薯类、玉米替代部分主食。

这些心脏最怕的事,你可能每天都在做

  • 摄取足量蛋白质。相对多吃鱼类、鸡肉等白肉,减少猪肉等红肉;适量增加蛋奶和豆制品。

  • 控制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

2.保证充足睡眠

研究表明,睡眠不足7小时,心脏病及脑卒中风险会上升。成年人一般应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老人也需要保证5~6小时。

3.适量运动

有氧运动能让心脏更具活力,如慢跑、游泳、太极、瑜伽等。建议每天锻炼30分钟,每周至少3次,避免久坐,每坐一小时可起身活动3~5分钟。运动时心率不宜超过基础心率的20%,建议控制在每分钟120次左右。

4.每天喝够8杯水

成人每天需1500~1700毫升水,约8杯(每杯200毫升)。心脏病患者应少量多次饮水;肾功能不全者则需适当减少饮水量。

这些心脏最怕的事,你可能每天都在做

5.戒烟限酒

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吸烟,都会增加炎症、血栓等风险,严重损害心血管健康。酒精也不利于心脑血管,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最好低于25克,女性低于15克,每周不超过100克。

6.保持良好心态

长期处于压力下会增加体内皮质醇、肾上腺素等激素水平,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法可舒缓情绪,减少压力激素分泌。

03

识别心脏发来的危险信号

心脏病的可怕在于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出现以下几种不舒服时,需要提高警惕。

胸闷、胸痛

如果突发胸闷、胸痛且无法缓解,或虽不持久但频繁发作,需警惕心梗预兆。

无诱因的胃部不适

心脏问题并不一定只表现为胸痛,还可能出现出汗、恶心、呕吐、胃部不适等症状,应进一步就医检查。

眼前发黑

若有短暂的视觉发黑甚至意识丧失,尤其是既往有冠心病、心肌病等病史,应高度重视并及时就医。

心悸、气促或乏力

如果在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后出现这些症状,需警惕是否合并心肌炎;近期过度劳累、大量吸烟后出现类似症状,也应尽快就医排查。

图片

此外,心脏的变化还会通过体表信号呈现:

  • 耳垂折痕:耳垂毛细血管丰富,如果血管硬化、血液流通不畅,耳垂易出现明显折痕。

  • 颈围变粗:男性颈围>39厘米、女性>35厘米时,常提示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偏高,可能增加心脏病风险。

  • 脉搏紊乱:正常脉搏每分钟60~100次且节律整齐,过快、过慢或节律混乱,都可能是心脏疾病信号。

  • 脚踝水肿:如排除久站、久坐因素后仍出现不明水肿,需警惕心衰或慢性心脏病。

  • 脚趾冰凉在温暖环境中依然脚部发凉,表明血液循环有问题,根源多在心脏。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8824.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11日 下午1:00
下一篇 2025年3月11日 下午1:00

相关推荐

  • 茶科普 | 福建高香茶树品种界的“90后”、“00后”身世揭秘!

    乌龙茶以“香气浓郁,香型丰富”而受人喜爱,学者们研究发现,乌龙茶的香气物质总量和种类在六大茶类中最为丰富。乌龙茶为何这么香呢,除了精细的加工技术,其含有丰富香气物质的鲜叶原料更是基础。 乌龙茶以“香气浓郁,香型丰富”而受人喜爱,学者们研究发现,乌龙茶的香气物质总量和种类在六大茶类中最为丰富。乌龙茶为何这么香呢,除了精细的加工技术,其含有丰富香气物质的鲜叶原料…

    2025年4月14日
    3900
  • 孕妇吃鹅蛋可以预防宝宝黄疸,是真的吗?

    流言“孕妇吃鹅蛋能预防新生儿黄疸” 生活中,经常听到一些长辈对刚刚怀孕的妈妈称:怀孕期间,一定要吃鹅蛋,可以祛除胎毒,将来宝宝出生就不容易得黄疸。 流言分析 这种说法并不科学。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婴儿体内胆红素代谢不完善引起的,与孕妇饮食关系不大。鹅蛋虽然营养丰富,但并不能影响胎儿的胆红素水平。预防黄疸的关键在于科学喂养和及时就医,而非依赖某种食物。 孕妇吃鹅…

    2025年3月14日
    14500
  • 一口下肚,整个人中毒变“紫”!这道家常菜很多人都爱吃......

    口味清爽的腌菜 可谓很多家庭餐桌上的“下饭神器”但腌制或存放不当中毒风险可不小 近日河南郑州一位老人在食用自家一年前腌制的萝卜条后出现指甲、嘴唇和皮肤发紫还伴有肚子疼、呼吸急促等症状被紧急送医后确诊为亚硝酸盐中毒。 1 亚硝酸盐有剧毒可致人死亡 医生解释,亚硝酸盐指亚硝酸钠、亚硝酸钾、亚硝酸钙等一类化学品,是剧毒物质,成人摄入0.2-0.5克即可引起中毒,3…

    2024年12月17日
    22300
  • 口腔癌来敲门?——老年人防护指南

    随着我国老龄化水平的不断加深,拥有健康口腔是老年人全身健康的基石。老年人是口腔癌的高发人群,提高老年人的口腔癌防范意识,识别口腔癌的早期“信号”对于拥有健康口腔与幸福晚年至关重要。 一、警惕成为口腔癌的“高危”人群 口腔癌的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六位,口腔癌的高危人群包括中老年人,患有口腔白斑病、口腔扁平苔藓、盘状红斑狼疮等口腔癌前病变的群体,长期吸烟、饮酒…

    2025年2月16日
    13100
  • 宝宝身上的红色标记,是血管瘤还是血管畸形?

    作者:申刚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刘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主任医师 当父母发现宝宝皮肤上出现红色斑块时,往往会感到困惑和担忧。这些斑块可能是血管瘤或血管畸形的迹象,两者虽然都与血管系统有关,但它们的性质、成因和治疗方法却大相径庭。 要区分血管瘤与血管畸形,关键在于理解它们的细胞增殖状态。血管瘤属于真性肿瘤,存在细胞增殖现象,…

    2024年12月17日
    216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