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可能增加糖尿病风险的习惯!很多人每天都在重复做……

为什么日常生活中也没有大吃大喝,却不知不觉患上糖尿病呢?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体检时查出高血糖、糖尿病。为什么日常生活中也没有大吃大喝,却不知不觉患上糖尿病呢?

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糖尿病实际上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和我们日常习惯有很大关系。这5个让你不知不觉患上糖尿病的坏习惯,而很多人每天还在重复做……

5个可能增加糖尿病风险的习惯!很多人每天都在重复做……

久坐。(健康时报曹子豪 摄)

习惯一:经常开夜灯睡觉

你睡觉时会开着小夜灯吗?生活中,有些人习惯睡觉时留盏小夜灯,不然总感觉缺少一点安全感。2022年一项研究发现,开灯睡觉不仅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还可能损害我们的心血管功能。这项研究招募了20名健康的成年人,并将他们随机分为2组:

第一组:开着灯连续睡2晚

第二组:昏暗环境连续睡2晚

结果发现,开着灯睡觉的人,第二天早晨胰岛素抵抗也会加剧,导致血糖失控;长期如此可能就会发展成糖尿病。此外开着灯睡觉的人,夜间心率也有所增加,这可能对心血管健康有一定影响。

2019年,有科学研究人员对43722名女性进行了5.7年的随访发现,习惯睡觉时开灯或开电视的人更容易长胖。相比睡觉时屋内没光源的人,这些女性体重增加5千克以上的风险要高17%,而发生突发性超重或肥胖的风险更是增加了22%和33%。

5个可能增加糖尿病风险的习惯!很多人每天都在重复做……

开灯睡觉。(健康时报任璇 摄)

习惯二:经常爱喝甜饮料

你爱喝甜饮料吗?你身边有把甜饮料当水喝的人吗?2025年1月,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在《糖尿病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喝含糖饮料、人工甜味剂(代糖)饮料或增加糖尿病风险。与很少喝甜饮料的人相比,每天喝≥2杯含糖饮料与糖尿病风险增加41%;每天喝≥2杯含人工甜味剂饮料,糖尿病风险增加11%(1杯饮料为240毫升)。

更重要的是,即使运动达到了指南推荐量(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喝较多的含糖饮料、人工甜味剂饮料仍会增加糖尿病风险。这说明运动也无法完全抵消甜饮料造成的伤害。

研究共纳入超过19万名参与者,收集他们喝含糖饮料、人工甜味剂饮料的量,以及他们日常的运动数据,分析甜饮料、运动和2型糖尿病风险之间的关系。在平均15年的随访期间,共有19940人被确诊为新发2型糖尿病。

换句话说,我们每喝一口甜饮料或都在促进糖尿病的发生,即使运动也并不能抵消甜饮料带来的伤害!

习惯三:吃晚饭时间太晚

你一般几点吃晚饭?2023年《国际流行病学杂志》刊发的一项研究发现,早上8点之前吃第一顿饭、晚上7点之前吃最后一餐,更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而如果晚餐较晚才吃会增加2型糖尿病的风险。

2022年《糖尿病护理》期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晚餐吃得晚,对血糖越不友好,保证睡前4小时内不再吃任何东西或是明智之举。这项研究共纳入845名18~70岁的西班牙成年人,没有糖尿病史。他们在禁食8小时后接受晚间葡萄糖耐量测试,模拟吃晚餐情况。一共分为2个进餐时间:

较早晚餐组:睡前4小时吃晚餐

较晚晚餐组:睡前1小时吃晚餐

结果显示,晚吃晚餐导致胰岛素降低6.7%,葡萄糖升高8.3%。简单来说,就是晚餐时间越晚,血糖水平越高。对大多数人来说,早点吃晚饭,让自己在睡前4小时内不吃东西,是避免糖尿病的明智选择。

5个可能增加糖尿病风险的习惯!很多人每天都在重复做……

董乃德 摄

2021年刊发在《营养素》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晚餐早点吃对次日糖脂代谢都有好处。12位健康参与者分别于18:00和21:00吃晚餐。提前吃晚餐的人,在第二天24小时血糖水平就较21:00吃晚饭的人明显有所改善。而且次日的血脂代谢状况也有所改善。

习惯四:长时间久坐不动

如今很多人一坐就是一天,这是不少上班族的真实写照。2022年,天津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柳叶刀》子刊上发表的一篇研究指出,与每天久坐不动时间不超2小时的人相比,每天久坐不动时间超过6小时的人患糖尿病等12种慢性病的风险增加26.7%。

研究还发现,在久坐>6小时的参与者中,每天用剧烈活动代替久坐1小时,可更显著地降低糖尿病、抑郁、慢性肝病、憩室疾病、睡眠障碍等5种慢性病的发生风险,降幅达11%-13%。

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内分泌科及糖尿病中心主任唐伟2024年在接受扬子晚报采访介绍,久坐的人群大部分时间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一方面由于体力活动少,容易导致超重和肥胖,而肥胖本身就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另一方面,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来说,与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有关,久坐不动会使外周组织循环减少或变慢,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能力下降,从而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习惯五:日常红肉吃太多

猪肉、羊肉、牛肉,你更喜欢吃哪个?如今越来越多研究发现,日常红肉(猪肉、羊肉、牛肉)吃得太多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2023年,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在《美国临床营养期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周只摄入两份红肉的人群或许相比少吃红肉的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更高,而且这一风险会随着红肉摄入量的增加而增加。

这项研究纳入了超21万名参与者,同时他们每隔2-4年利用食品频率调查问卷对参与者的饮食情况进行了评估,持续长达36年时间。在此期间,有超过2.2万名参与者患上了2型糖尿病。

研究发现,摄入红肉(加工红肉和未加工红肉)与患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存在明显关联,相比摄入最少红肉的参与者而言,摄入最多红肉的参与者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高出62%的比例,而且每天多吃一份加工红肉其患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46%,每天多摄入一份未加工红肉,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24%。

5个可能增加糖尿病风险的习惯!很多人每天都在重复做……

健康时报毛圆圆 摄

研究人员还发现,用另一种蛋白来源来代替每天一份红肉所产生的潜在影响效应,结果发现,用坚果和豆类来代替一份食物,机体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降低30%,用乳制品来代替一份食物则会使得机体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22%。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8832.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11日 下午1:00
下一篇 2025年3月11日 下午1:00

相关推荐

  • AI“读片”准确率近99%!我国团队突破主动脉夹层诊断难题,手术方案推荐一致率达88.6%

    急性主动脉夹层被称为“血管炸弹”,发病后每小时死亡率增加1%-2%,但传统CT影像诊断依赖医生经验,易漏诊误诊。如何让AI在医疗影像中“火眼金睛”?华中科技大学团队在《Engineering》发表的最新研究给出答案:一款名为DDAsys的双功能AI系统,不仅能以98.4%的准确率识别主动脉夹层,还能精确测量血管直径,推荐手术方案与医生决策一致性高达88.6%…

    2025年4月16日
    4200
  • 菠菜不焯水,吃了会肾衰竭?真相是……

    流言:“吃未焯水菠菜会肾衰竭” 近日,“61 岁男子吃未焯水菠菜后肾衰竭”的新闻上了热搜,引发了很多人的担忧。流言认为,菠菜中含有草酸,而且含量相对较高,吃未焯水菠菜危害很大。 流言分析:夸大风险。 对正常人来说,吃未焯水的菠菜不会直接导致肾衰竭,但确实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菠菜中富含草酸,这种物质会在体内与钙结合,形成草酸钙结晶。如果大量摄入未焯水的菠菜,再…

    2024年12月16日
    26100
  • 一生病就喝板蓝根?男子因此中毒昏迷!服用注意这5点→

    近日,40岁的张先生因胸闷、乏力、口渴被送进医院。入院后,他逐渐出现意识不清、昏迷等症状。经过医生的及时救治,张先生的生命体征才稳定下来,而这一切的起因竟是8包板蓝根颗粒。 当前,正值多种呼吸道疾病高发期 不少人会自行服用板蓝根颗粒 以提前预防 更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表示随随便便将板蓝根当饮料喝 板蓝根颗粒是常见的中成药 也是很多家庭的常备药物之一 为何服用后…

    2024年12月22日
    22600
  • 2025年1月“科学”流言榜:流感季可以持续吃奥司他韦来预防?

    血脂高的老人并非要完全杜绝鸡蛋,可以吃蛋清,少吃蛋黄。 这里是北京科协新媒体 2025年1月“科学”流言榜揭晓! 来看看流言和真相 1 流感季可以持续吃奥司他韦来预防 2 降压药需要经常更换,否则会耐药 3 车厘子吃多了会中毒 4 手机一边充电一边使用,会爆炸 5 加绒内衣有毒 6 白菜帮上出现黑点就不能吃了 7 吃起来不咸的食物含盐量低 8 橘子瓣上的白丝…

    2025年2月6日
    14500
  • 体检发现“缺血灶”“腔梗灶”,是脑梗死吗?|世界卒中日

    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 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 时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已成为患者在体检或出现头晕、头痛时的常规检查。拿到影像报告,有些人看到“缺血灶”“腔梗灶”和“多发、散在梗死灶”等字样时,便如临大敌。事实上,“腔梗灶”“缺血灶”只是影像学上的表现,并不等同于脑梗死, 它们被统称为无症状性脑血管病,是头颅影像学上最常见的…

    2025年2月6日
    13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