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子宫内膜癌,还能生育吗?能根治吗?

作者:章静菲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副主任医师

赵哲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主治医师

审核:白文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主任医师

子宫内膜癌在我国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位居第二,仅次于宫颈癌。近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在部分地区有年轻化趋势。数据显示,在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已接近甚至超过宫颈癌。可能与人口老龄化、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的持续攀升及生育模式的改变有关。

有许多患者会有很多疑问,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吧。

得了子宫内膜癌,能否保留生育功能:

近年来,由于子宫内膜癌在年轻女性中发生率增加,部分患者确诊时,年龄在40岁左右甚至更早,由于晚婚、尚未生育或有生育二胎的计划,希望保留生育功能。那么哪些情况符合保留生育功能的条件呢?

第一,基本条件:年龄小于40岁,最大不超过45岁;有强烈保留生育功能需求;无妊娠禁忌证;无药物治疗禁忌;依从性高。第二,临床条件:分期为IA期(病灶局限于子宫内膜),影像学评估无肌层浸润、附件累及和远处转移证据。第三,病理学条件:病理类型为高分化的子宫内膜样癌。高危类型如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癌肉瘤等由于恶性程度高,不能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免疫组化检测ER、PR阳性;此外,分子分型为p53突变型的患者预后较差,也不建议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第四,遗传学条件:不推荐Lynch综合征等遗传性肿瘤综合征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

除了要符合以上条件,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还涉及多学科的综合管理,比如妇科肿瘤医生的评估、治疗及随访,生殖医生进行生育力评估及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内分泌科医生进行体重及合并症的管理等等。同时,患者也要有很好的随访条件及依从性,遵医嘱口服激素并定期复查,这样才能在严格监测下尝试保留生育功能。

所以,能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是极少数的,需要患者充分知晓保留生育功能并非标准治疗方式,临床指南通常推荐子宫内膜癌患者接受全子宫及双附件的切除手术,以降低复发风险。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早期、晚期的子宫内膜癌,是否都要手术治疗:

通常情况下,有80%的患者在确诊子宫内膜癌时,尚处于疾病的早期阶段。什么是早期呢?按照国际的分期,Ⅰ期、Ⅱ期属于早期,Ⅲ期、Ⅳ期属于晚期。

比如对于Ⅰ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标准治疗是微创术式的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手术分期。如果有高危因素的话应行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盆腔淋巴结包括髂外淋巴结、髂内淋巴结、闭孔淋巴结和髂总淋巴结。特殊病理类型(如浆液性癌、未分化癌、癌肉瘤)应行大网膜活检或切除。

对于中晚期患者的淋巴结处理策略,学术界存在以下观点分歧:支持系统性淋巴结切除的依据是:精准分期指导术后治疗、潜在治疗价值(清除微转移灶)且符合国际指南推荐。反对扩大淋巴结切除的观点有:手术并发症风险增加、未显著改善总生存率、现代影像技术可辅助术前评估。但目前的指南显示,各期做盆腔淋巴结的切除都是对的,都是可以的,尤其中晚期患者较公认的还是行系统性淋巴结切除。淋巴结处理需平衡分期准确性与手术安全性。

对于晚期的患者来说,比如ⅣB期的患者需不需要手术?现在的观点还是尽量手术。可以先通过新辅助化疗让肿瘤缩小,再手术;或者先通过放疗让肿瘤缩小,再做一个姑息性的手术治疗。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通过切除子宫和双附件,切除原发灶,可以降低肿瘤的负荷。而且切除双附件,可以降低激素的分泌;切除子宫,可以减少因为子宫腔里大的癌灶脱落引起大出血。

所以,手术仍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方式。

子宫内膜癌能否根治:

对于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不叫根治,通常使用“临床治愈”这一术语,即患者五年无病生存。跟其他肿瘤相比,子宫内膜癌的预后还是比较好的。

比如对于Ⅰ期、Ⅱ期的患者,五年存活率是比较高的,可以达到74%-91%。对于Ⅲ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五年存活率能够达到57%-66%。对于Ⅳ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五年的存活率是20%-26%。所以子宫内膜癌的预后相对较好。

当然,子宫内膜癌复发之后,我们依然有一些应对措施。

子宫内膜癌复发后的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具体方案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策略。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有化疗、免疫治疗、放疗、手术,另外还有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

若复发灶孤立局限,可考虑手术切除;若病灶多发或远处转移,则通常推荐系统性化疗。如果单纯是肝转移,可以做肝动脉的栓塞化疗、射频消融治疗,另外还可结合中医药治疗等综合治疗。

总之,治疗方案的选择需综合考虑复发部位、病灶范围、患者全身状况及既往治疗史等因素。建议患者在多学科诊疗团队指导下进行规范化治疗,以获得最佳疗效。治疗期间应密切随访,监测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8935.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1:00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1:00

相关推荐

  • 女性身上的这些疼痛,真的不是“矫情”!

    疼痛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继心率、呼吸、脉搏及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三大健康问题。 统计学显示,女性在慢性疼痛疾病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如:偏头痛的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2倍;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导致10%的育龄女性盆腔疼痛、青春期痛经、分娩疼痛及分娩引起的产后慢性腰腿痛等。 图源:摄图网 这些慢性疼痛问题严重影响着女性的生活、工作和…

    2025年3月1日
    6300
  • 水素杯可以产生氢气水,喝了可以预防癌症?真相是…

    流言 “水素杯可以产生氢气水,喝了可以预防癌症” 最近,“水素杯”很火。商家称,使用这种杯子可以将水中的氢原子分离出来,生成氢气,接着将其溶入水中,变为“氢气水”。这种富含氢气的水不但能促进减肥、调节血糖,还能缓解炎症、预防癌症。不少人为了保健效果,花大价钱购买。 流言分析 并非如此。这种说法完全曲解了当前的科学研究。 虽然有研究提到了氢气在医学治疗上对某些…

    2024年12月14日
    14500
  • 脊髓损伤如何治疗,这一顶刊有新思路!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王飞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编者按:为了解前沿科技动态,科普中国前沿科技项目推出“带你读懂科学顶刊”系列文章,精选权威期刊的优秀论文,第一时间用通俗语言进行解读。让我们透过顶刊之窗,拓宽科学视野,享受科学乐趣。 脊髓损伤作为日常生活中难以完全避免的严重外伤类型,其成因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交通事故、高空坠落及运动意外,这些均可导致脊髓受损并进…

    2024年12月15日
    18200
  • 全国爱肝日|肝结节=肝癌?良恶性怎么区分?如何处理?

    乙肝病毒并不直接杀伤肝细胞,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细胞免疫应答是导致肝细胞损伤及炎症坏死的主要诱因,而炎症坏死反复出现或持续存在是慢性乙肝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的重要因素。 我国由乙肝病毒引起的肝硬化和肝癌,占比分别达到60%和80%。因此,慢性乙肝患者对于肝结节的发生具有极大的恐惧。 乙型肝炎患者会有疑问和顾虑——近期发现了肝结节就意味着是肝癌吗?发现了肝结节该怎么…

    2025年3月18日
    2400
  • 反复口腔溃疡,可能不是单纯的“上火”!这种病要小心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总是被口腔溃疡所困扰,反复疼痛,非常影响生活质量,使人食不下咽、夜不能寐。 经常长口腔溃疡到底要不要紧?什么样的口腔溃疡需要引起警惕呢? 什么是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口腔黏膜的溃疡性损伤疾病,俗称“口疮”,其发病位置不固定,一般 1~2 周能自愈,属于自限性疾病。 口腔溃疡发作时表现为疼痛剧烈,局部灼痛明显,严重者还会影响饮…

    2025年3月23日
    16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