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要捂到什么时候?医生建议来了!(附穿衣指南)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医学研究指出,春季,尤其是3—5月,是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高发期。

春季气温回暖,但早晚仍比较冷,昼夜温差明显,多地还可能遭遇“倒春寒”,容易让血管吃不消,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医学研究指出,春季,尤其是3—5月,是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高发期。

春捂要捂到什么时候?医生建议来了!(附穿衣指南)

春捂要捂到什么时候?医生建议来了!(附穿衣指南)

△7日,北京气温攀升暖意融融,故宫游客“乱穿衣”。

01

为什么建议你“春捂”?

低温环境下,人体会通过收缩外周血管来减少热量散失,致使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荷;寒冷还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王佐岩表示,春季气温起伏属于正常现象,但这可能会激活人体交感神经系统,导致血管痉挛、血压剧烈波动,增加心绞痛、急性心梗及脑卒中的风险

春捂要捂到什么时候?医生建议来了!(附穿衣指南)

再加上春季呼吸道感染疾病高发,心血管疾病患者一旦患病,可发生炎症反应,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

临床观察显示,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老年人、有冠心病或脑卒中病史者,受血管弹性下降、基础疾病影响,对温度变化的耐受能力差,更需重视“春捂”

02

心血管疾病患者

最好“捂”到清明前后

王佐岩建议,“春捂”应持续至气温稳定在15℃以上,且昼夜温差小于8℃时。也就是说,大家最好视气温“捂”到清明前后,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要注意。

“春捂”并非盲目多穿衣物,而是强调在季节变换时不要骤然减衣,根据气温逐步调整,以保证身体有足够的时间去调节自身的温度调节机制。

过早脱掉冬天衣服,身体受凉,可能会影响身体自身的调节机制,从而影响抵抗力。

需注意,春捂要重点保护颈部、头部、腹部及下肢:

  • 下肢循环障碍患者需穿着厚袜或护膝,比如糖尿病患者下肢循环较差,忽视足部保暖易加重末梢神经病变。

  • 头部散热占全身30%,佩戴薄帽可减少热量流失。

春捂要捂到什么时候?医生建议来了!(附穿衣指南)

  • 腹部保暖有助维持内脏血流稳定,能有效保护胃、脾、肠。

  • 颈部受凉易诱发颈动脉痉挛,比如颈动脉狭窄患者颈部受凉,可能因血管痉挛而诱发脑缺血。

03

不同温度、场景穿衣指南

“春捂”主要以自身感觉温暖、又不出汗为宜。早春最实用的穿衣法是“洋葱式”层叠穿搭:

  • 内层:选择柔软、透气吸汗的棉质或保暖内衣或者秋衣。

  • 中层:穿毛衣、卫衣等衣物。

  • 外层:选择一件轻薄的夹克或者风衣或马甲。

这样搭配,既能抵挡早春凉风,又方便根据温度随时增减。另外,还可以遵循“三层穿衣法则”,即内层排汗、中层保暖、外层防风

春捂要捂到什么时候?医生建议来了!(附穿衣指南)

另外,穿着可根据气温、湿度、风力以及个人体质和活动量等因素来调整。以下不同温度的穿衣建议可供参考:

■ 低于5℃:

加强保暖,如棉衣、羽绒服,里面可穿保暖内衣、秋衣秋裤、毛衣或针织衫。最好备有方便穿脱的衣物,以防室内外切换时温差过大。

■5℃—15℃

可以穿秋衣秋裤、毛衣、棉毛衫,外面配以风衣或夹克,早晚温度低时可添加偏厚点的马甲或薄型羽绒马甲或者轻薄的羽绒外套。中午气温较高、阳光充足时外出,可以减少到长袖T恤加薄款外套。裤子可以选择牛仔裤或休闲裤。

15℃—20℃

短袖或长袖T恤,搭配薄款开衫、卫衣或单层衬衫,下装则可穿单裤或裙子。春天早晚温差大,最好准备一件薄外套,比如针织开衫或风衣或薄棉衣或马甲。

春捂要捂到什么时候?医生建议来了!(附穿衣指南)

20℃以上

单穿短袖、裙子、短裤等夏季服装,阳光充足时注意防晒,可适当搭配薄款防晒衣或罩衫。在较热且湿度较大的天气里,尽量选择吸湿排汗材质的衣物,这样比较透气舒适。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8952.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1:00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4:00

相关推荐

  • 人工耳蜗植入后就能听见“正常声音”吗?

    人工耳蜗(CochlearImplant)是重度至极重度耳聋患者的革命性听觉重建技术,许多人误以为植入后就能立即恢复“正常听力”,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其产生的听觉与正常自然听觉存在差异。本文解析人工耳蜗的工作原理、实际效果及其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一、人工耳蜗如何工作? 人工耳蜗是一种能使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重新获得听力的植入性电子装置。与助听器仅放大…

    2025年4月15日
    3800
  • 新研究:常吃这些食物,代谢综合征风险降低23%

    编译:公子欣 你可曾想过 清晨的一杯香浓咖啡 午后的一块丝滑巧克力 晚间的一杯醇厚红酒 甚至是餐后的一份新鲜水果 可能是你抵御代谢综合征的秘密武器~最新研究发现,富含多酚的食物,如葡萄、草莓、橙子、咖啡、巧克力、葡萄酒等,不仅可满足味蕾,还能将代谢综合征的风险降低高达23%。这是一项将摄入多酚与预防心脏代谢问题联系起来的大规模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营养学杂志…

    2025年2月27日
    11400
  • 发现请举报!北京严惩“瘦肉精”“槽头肉”,这份指南让你避坑——

    针对制售假劣肉制品问题,北京开展为期10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肉制品掺杂掺假、以假充真、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梳理养殖屠宰、生产经营、餐饮服务、网络销售等环节问题,向全市肉制品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发布“十五个严禁”提醒告知书。要求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保障肉类产品质量安全。 为严厉打击…

    2025年4月22日
    1600
  • 吃面和吃米,哪个更容易长胖?

    审核专家:王学江 首都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授 中国人传统饮食习惯的形成原因很简单,地里长什么,家里就吃什么。故而有南稻北麦的区别。那么问题来了,米和面这两大主食,吃哪个更容易长胖? 答案是:吃面容易胖! 有很多研究表明:以同等频率和量的大米代替小麦,体脂超标的风险降低。一项来自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观察了10万多人的主食偏好与肥胖的关系。结果…

    2024年12月23日
    25000
  • 患了慢性肾病还在发愁怎么吃?医生给出4点饮食建议,太实用了

    控制蛋白质摄入 - 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但对于慢性肾病患者而言,需要根据肾功能状况来调整蛋白质的摄入量。一般来说,肾功能轻度受损时,可适当减少蛋白质摄入,以每天每公斤体重0.8 - 1.0克为宜;中重度肾功能受损时,蛋白质摄入量应进一步降低至每天每公斤体重0.6- 0.8克。 - 选择优质蛋白质食物,如鸡蛋、牛奶、瘦肉、鱼肉等,这些食物所含的必需氨基…

    2025年3月25日
    81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