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请收好~

春天正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以及措施,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春季常见传染疾病

流感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容易发生死亡。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冬春两季高发,其传染力强,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肠胃炎的病毒,主要引起急性胃肠炎,表现为呕吐、腹泻、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其中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以腹泻居多。诺如病毒感染病例多为轻症,病程短,通常1-3天症状有所好转。通过粪口途径或间接接触被呕吐物、排泄物污染的环境及气溶胶传播,除此可经食物和水传播。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每年3-5月是麻疹的季节性发病高峰。麻疹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毒可经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在人员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学习及生活场所更容易实现传播。

主要症状有发热、红色斑丘疹,并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咽痛、全身乏力等症状,个别病例还会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疾病,春季高发,人群普遍易感。传染源为风疹患者,包括隐型感染者(感染病毒后未发病人群),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母婴传播。感染病毒后,早期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之后面部首先出现浅红色斑丘疹,迅速遍及全身。儿童患病时通常病情轻微,孕妇患风疹则可能导致胎儿死亡或者先天性缺陷如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耳聋等,即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乍腮”,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漫肿疼痛,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预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常见传染病预防措施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为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有大规模传染病发生的时候,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即可有效控制传染病的流行。我们预防传染病的各种措施,即是分别针对三个基本环节中的某个环节的,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控制传染源

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也要及时地处理。

切断传染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可以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保护易患者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该注意保护易感者,不要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并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对易感者本人来说,应该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具体措施

1.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

2.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农贸市场、个体饮食店、游艺活动室等。

3.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4.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宿舍、电脑室、教室等。

5.积极接种疫苗。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9375.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18日 下午4:00
下一篇 2025年3月18日 下午4:00

相关推荐

  • 带饭上班,5个注意事项不能忘 | 吃出健康来

    为了给自己的健康储值并节省开支,很多上班族加入“带饭上班大军”中。但是,带饭也有技巧。今天继续给您科普带饭相关的注意事项。 我们都需要安全、健康又营养的三餐,但对于中午不能回家吃饭或者对饮食要求比较高的上班族来说,安排一顿健康的午餐却不简单。为了给自己的健康储值并节省开支,很多上班族加入“带饭上班大军”中。但是,带饭也有技巧。今天继续给您科普带饭相关的注意事…

    2025年3月12日
    13800
  • 新研究:熊去氧胆小檗碱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展现出了显著的疗效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难题。这种疾病常与高血压、脂肪肝等慢性代谢异常相伴,导致患者病情复杂、预后不良。尽管市面上已有多种降糖药物,但2型糖尿病的整体控制率仍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在中国,仅有不到一半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控制在7%以下。因此,寻找一种能够同时降糖、降脂并护肝的药物,成为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共同追求的目标。 近期…

    2025年3月10日
    14900
  • 夏天一到,这个部位就容易出问题,真的建议早处理

    这个季节,万物复苏 皮肤上的“小动物”也不例外 细菌、真菌繁殖很猖獗 真菌一作妖,“老脚”就骚动 稍微动一动捂一捂 脚趾缝里痒得不行 图片来源:发表情 有些脚气严重的 不可名状的气味还会飘出来 鞋子都挡不住…… 夏天是脚气的“爆发季” 瘙痒、脱皮、水疱接踵而至 一定要对脚好一点! 夏季的气候特点,用两个词来形容就是高温和高湿,平均湿度常常超过 70%,一穿鞋…

    2025年4月29日
    900
  • 转发提醒!药物“治病”也可“致病”,一文带你了解药物性肝损伤

    肝脏是人体最忙碌的“化学加工厂”,承担着解毒、代谢、合成等重要功能。 然而,这个强大的器官也可能因我们“治病”的行为而受伤——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正成为全球关注的健康隐患,严重时可导致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 今天,让娄底市中心医院带我们揭开这一“隐形杀手”的面纱。 一、什么是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

    2025年3月27日
    7000
  • 身上莫名其妙出现几坨淤青?这些情况可能是疾病预警

    遭受过生活最直接的打击↓↓↓ 磕到桌子、碰到凳子 一不小心身上就青一块紫一块 但同样是磕着、碰着、撞着 有些人就没有淤青 还有些人 没磕没碰莫名其妙就几坨淤青 这是咋回事呢? 淤青,也叫做淤血,是由皮下毛细血管出血造成的。一般当皮肤组织受到猛烈撞击时,毛细血管受损或者破裂,血液从这些受伤的血管中“出逃”,渗漏到周围的皮下组织中,就形成了肉眼能看到的淤青。 图…

    2025年4月21日
    25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