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突然像“变了另一个人”,可能是身体出了问题!千万注意

你是否正面临这样的处境:小时候最怕班主任来电,工作后最怕领导来电,成家立业后却变成最怕爸妈来电。并不是不待见爸妈,也不是与他们疏远,而是每次电话铃声响起,总担心是打来骂自己的,抱怨自己又做错了什么事。

这种“折腾”并不仅限于电话。下班进家门前,或者假日去看望爸妈时,他们的“折腾”花样更是层出不穷:

· 一边热情地催你多吃点,一边又忍不住吐槽“你吃这么多,胖成这样了,怎么不注意形象”;

· 一边指责你“总是忙得连家都不回,真是没良心”,一边又抱怨“看见你就烦,还得为你忙前忙后做饭”;

· 一边唠叨“要多照顾好自己,别总是加班熬夜”,一边又嫌弃你“怎么这么懒,周末就知道睡觉”;

· 甚至老是爱发脾气,看什么都不顺眼,什么难听的话都骂得出口,翻来覆去念叨“我真是倒了八辈子霉才养了你这么个东西”;

他们变得越来越蛮不讲理,只从自己的角度看事情,从不顾及这些话会对你造成什么影响,仿佛无论你做什么,都无法让他们满意。爸妈的这些“刀子嘴”,在你的身上割下一刀又一刀。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这样的爸妈和从前的他们判若两人。以前的他们开明又好沟通,温柔又有耐心。可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似乎变了一个人——急躁、敏感、顽固,甚至不讲理。很多时候,脾气来得毫无征兆,一点小事都可能引发一场“狂风暴雨”。面对这样的变化,我们既感到难以适应,又充满疑惑:怎么临老了,开始“叛逆”了呢?!

如果父母突然变得“难相处”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宝”却渐渐变成了另一种含义——“老小孩”。很多人开始产生了这样的刻板印象:老年人思想顽固不讲理,情绪化又“任性”,像个小孩一样,爱生气、要人哄,不理智、容易骗,难伺候又难相处。然而,心理研究发现,这种刻板印象不仅有失偏颇,甚至与事实相反。社会情绪选择理论(Socioemotional Selectivity Theory)表明,随着年龄增长,人们的时间感知发生变化,会更加注重情绪上的满足,倾向于远离冲突、追求和谐。因此,老年人往往表现出更强的情绪智慧,更擅长从长远的角度看待问题,懂得权衡利弊,不会轻易被眼前的挫折或琐事扰乱心情。因此,如果觉得爸妈变得难相处,有一种可能并不是他们真的变得“难搞”了,而是他们其实一直如此。只是过去,他们的注意力更多被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事务分散,没有时间将情绪和精力过多地倾注在我们身上,所以我们感受得不深。

而如今,随着他们逐渐退出忙碌的职场生活,闲暇时间增多,关注点自然更多集中在家庭和子女身上,于是显得“火力全开”。他们的情绪、需求和想法都开始指向了我们。但这并不是他们故意刁难,而是因为生活重心的转移让他们更依赖家庭,更希望通过与我们的互动,重新找回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当然,还有另一种情况。如果父母的“麻烦”行为是最近才出现的,我们需要格外警惕。老年人情绪、性格或行为的明显变化,可能是某些更严重健康问题的警示信号,比如抑郁症、老年痴呆、帕金森病,甚至是中风等疾病的早期症状。

生理疼痛引发情感疼痛

衰老从来都不仅仅是身体器官的衰退,它更是一个身心共同变化的过程。随着身体机能的下降,慢性疾病、行动不便和身体疼痛往往如影随形。然而,疼痛带来的影响远远不止身体上的折磨,它还会引发深刻的情感痛苦。

长期的慢性疾病(如关节炎、心血管疾病)以及持续的疼痛,会让老年人陷入挫败、沮丧甚至易怒的状态,他们可能因此表现出“不讲道理”或“难相处”的样子。此外,听力或视力等感官功能的下降,也可能让老年人容易误解他人的意图,或者因为无法清楚地感知外界环境而感到孤立和焦虑。这些情绪问题往往是生理和心理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情感疼痛叠加社会性疼痛

情感疼痛是一种更偏向个人内心的痛苦,通常由悲伤、焦虑、愤怒或失落等负面情绪引发。例如:

老年人可能因为身体机能的衰退感到无力或挫败,可能因为伴侣离世而陷入悲伤和孤独。

社会性疼痛则更多来源于外部的人际关系或社会互动中的伤害,比如:

被家人忽视而觉得自己不被需要,因为社会对老年人的边缘化和歧视而感到没有价值。

尽管情感疼痛和社会性疼痛看似不同,但它们常常交织在一起。例如,老年人因为被家人冷落或社会边缘化(社会性疼痛)而感到孤独和悲伤(情感疼痛);反之,情感上的失落或抑郁又可能让他们变得更加敏感,甚至误以为自己被排斥,从而加重社会性疼痛。此外,身体疼痛或疾病带来的无助感(情感疼痛),也可能让老年人对社交失去信心,主动减少与他人的接触,而这种社交隔离又会加剧孤独感和人际疏离(社会性疼痛)。这种双重痛苦的叠加,会让老年人陷入更深的心理困境,比如情绪不稳定、敏感易怒,甚至对生活失去兴趣。

生理、情感与社会性疼痛的螺旋漩涡

更令人担忧的是,情感疼痛、社会性疼痛和生理疼痛之间的神经联系已被多项研究证实。情感上的痛苦可以引发或加剧身体上的疼痛,而社会性伤害也可能带来真实的生理反应。例如,他人的冷漠眼神或轻视态度可能不仅让人感到孤独(社会性疼痛),还会让个体感受到真实的寒冷感(生理疼痛)。

如何应对父母的“不讲理”?

如果父母出现情绪、行为甚至性格上的改变,变得刻薄、无理、爱生气,哄也哄不好,说也说不听时,请先别灰心。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成年子女,我们需要深刻意识到,问题往往不是单一方面的。若我们只将注意力放在父母的问题行为上,而忽略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和背后的原因,就很难真正走出困境。

突然变得难相处的父母,并非任性妄为或存心找碴,他们其实是不由自主的。这种行为背后,可能是生理健康出现了问题,需要及时就医并查明原因;也可能是心理和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需要更多的理解与关注。无论是哪种情况,父母的“难相处”往往是他们在用一种不善表达的方式向你发出求助信号。因此,面对父母的恶言相向、百般挑剔甚至蛮不讲理,选择冷静拆解这颗“情绪炸弹”是你必须承担的挑战。

1

多倾听,少对抗

父母的抱怨和发脾气,可能是他们试图表达内心的不安与需求。你可以主动倾听他们的想法,耐心地问:“最近是不是觉得哪方面不太舒服?”或者“有什么事让您不开心?”倾听和理解比争执或讲理更能缓解他们的负面情绪。

2

满足爸妈的情感需求

父母情绪化的行为背后,可能是他们对陪伴和关注的渴望。试着多花时间陪伴父母,主动与他们沟通,询问他们的感受和需求。哪怕只是一起吃顿饭、聊聊日常琐事,都能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关心和重视。研究发现,每天给爸妈打个电话,就能有效缓解父母的孤独感和焦虑情绪,哪怕只是简短的问候,也能让他们感到被记挂和牵挂。

3

搭建自我保护的“情感盾牌”

有时候,即使你已经尽己所能地给予关怀和陪伴,努力满足他们的需求,但依然可能得不到他们的体谅和肯定,甚至还要承受他们的情绪暴风雨和负面言辞。然而,在这样的时刻,我们需要提醒自己:父母的感觉可能比我们更糟。他们的情绪化行为背后,往往藏着未被说出口的痛苦、不安或无助。因此,试着搭建自我保护的“情感盾牌”,不要把父母的咒骂和指责当做针对个人,而是将其视为他们内心痛苦的外化。下次,当父母对你发脾气时,深呼吸,告诉自己:“这是他们的情绪,不是我的问题。”让那些尖锐的言辞从你背后滑落,而不是停驻在你的胸口。

4

适当为自己“喘口气”

照顾难相处的父母可能让你感到身心俱疲,所以学会为自己减压也是非常重要的。适当抽离一些时间,做一些让自己感到放松和愉快的事情,比如和朋友聚会、进行运动或短途旅行,这样可以帮助你恢复精力,更好地面对父母的情绪波动。记住,只有当你自己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时,才能更好地帮助父母。很多时候,我们缺的不是道理,而是一颗愿意接纳自己的心。我们可能无法减缓父母老去的步伐,无法承担父母生理上的痛楚,但却可以转过身,用他们曾经温柔安抚幼小我们的方式,抱一抱发脾气的他们,用他们曾经抚慰我们哭泣时的耐心,去回应他们不安和焦虑的情绪。

参考文献

[1]格蕾丝·勒博.(2018).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橡实文化.ISBN:9789579001588

[2]路易斯·阿伦森.银发世代:重新定义老年、反思医疗体系、重构老年生活.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22.

[3]戴维·迈尔斯.(2016).社会心理学(第11版).人民邮电出版社有限公司.ISBN:9787115410047

[4]Emotion dynamics across adulthood in everyday life: Older adults are more emotionally stable and better at regulating desires.

[5]Elderly Behavior Change: Caregiving Information - AgingCare.com

[6]How to Cope With a Senior’s Complaining and Negativity - AgingCare.com

策划制作

作者丨苏静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审核丨樊春雷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副研究员

策划丨符思佳

责编丨符思佳

审校丨徐来、林林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gov/9389.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18日 下午4:00
下一篇 2025年3月18日 下午4:00

相关推荐

  • 近期注意:这种小飞虫是“飞行的硫酸”!看见千万别用手拍

    随着气温回升,被称为“飞行硫酸”的隐翅虫进入活跃期。据武汉市第三医院数据显示,截至4月20日,该院今年已接诊隐翅虫皮炎患者200余例。其中,4月11日单日接诊量达20例,较去年同期激增35%。 该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陶宇莎分析,隐翅虫活跃期提前与近期气温显著升高相关。 你以为是普通小飞虫? 其实是“飞行的硫酸”! 隐翅虫是甲虫的一种,外形似蚂蚁,体长一般不超过…

    2025年4月27日
    1800
  • 防失聪“三字经”?耳机党必看!

    朋友们,当你戴着耳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时,是否想过这是在给耳朵开“沉浸式电击派对”?在信息时代,耳机的不当使用已悄然跃居为影响年轻人听力健康的头号元凶。 一、你的耳朵正在“融化” 耳蜗里的毛细胞就像钢琴的琴键,每个琴键对应不同频率的声音。当你在喧嚣的地铁里用最大音量刷短视频时,相当于拿起保龄球往钢琴琴键上猛砸。如果每天暴露在89分贝的环境下1小时,耳蜗毛细胞…

    2025年4月2日
    6700
  • 认识一下 快乐荷尔蒙

    在人体这个神奇的生物宇宙里,有一种特别的小分子,它就像一个隐形的指挥家,在幕后悄悄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动作乃至思考方式。这就是多巴胺,常被称作“快乐荷尔蒙”,因为它确实能带给我们愉悦的感受。今天,让我们一同揭开多巴胺的神秘面纱,看看它是如何编织出情绪的网,驱动我们的行动,并参与到复杂的认知过程中。 多巴胺,化学名C₈HNO₂,是儿茶酚胺家族的一员。它主要由大脑…

    2025年3月6日
    12800
  • “春捂”到底该“捂”哪儿?记住这三点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为了一整年的健康 在穿衣方面“捂一捂”还是很有必要的 不过 “捂”并不是多穿衣服那么简单 今天华西医生就教大家 如何科学健康地“捂”出好身体 图片来源:发表情 1 护好头和颈 春天属木、主肝,同时它也主风,而风为百病之长。 大家对春天的风应该都有感觉吧,风最容易从什么地方进入身体里呢? 没错,皮肤,就是我们的毛孔。 所以,记得用…

    2025年3月16日
    7700
  • 这些蔬菜简直是“天然味精”,加水煮=鲜掉眉毛的“素高汤”!

    一锅食材多样、鲜美清爽的好汤单独喝暖胃营养,搭配其他菜肴和主食也相得益彰。不过,不少传统汤品都是用肉类为底料,对于现在逐渐变暖的天气,未免显得有点油腻厚重,也不适合大家“三月不减肥,四、五、六、七月徒伤悲”的迫切需求。 但其实用一些素菜也能做出不输鸡汤、排骨汤的美味汤品,让你喝出轻盈与滋养的双重满足~高汤的“鲜味”秘诀 要想做出一锅鲜美素汤,先要了解到底哪些…

    2025年3月4日
    115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