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旅游,为何总住不到安静酒店?

又值一年暑期来临,不少人已经开始做旅行计划了,但选酒店似乎成了一件难事。毕竟位置好、价格合适的酒店本身就不好找,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也不能忽视,那就是——隔音效果。

出门旅游,为何总住不到安静酒店?

图源:某社交平台

出来玩,隔音不好真很影响旅途体验。因此,酒店隔音差几乎是所有旅客的共同困扰。但哪怕是高端酒店,好像也难逃“一墙之隔,声如直播”的尴尬。真的很想问,为什么酒店的隔音能差成这样呢?

酒店隔音为什么会那么差?

酒店隔音差,并非单个因素造就,而是建筑技术、经济权衡、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出门旅游,为何总住不到安静酒店?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首先,酒店建筑对于噪音的标准,本就相对宽松。在建筑学中有一个衡量建筑隔音水平的概念叫做“空气声隔声”,它是衡量建筑构件(如墙体、门窗)阻隔空气中传播声波能力的核心指标。

根据中国《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2010)的标准,酒店客房之间的隔墙或楼板、客房与走廊之间的,最低空气声隔声标准只需要>40分贝;而客房外墙则只需要>30分贝。

相对应的,民用住宅的分户墙、分户楼板、外墙的最低空气声隔声标准均需要>45分贝。别小看这区区5~15分贝的隔音性能差别,这可就是“清晰听到隔壁对话”和“隔壁正常说话声完全听不到”的区别了。在标准本就低的情况下,一些酒店可能连这个标准都没有达到。

另外,为什么酒店的建筑这么不看重隔音性能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省钱。

酒店采用石膏板+轻钢龙骨墙体是常见方案,这类墙体虽然节省空间和造价,但隔声性能远不如实体砖墙,尤其在低频的如冲马桶、脚步声等噪音上,隔音效果差。而无论是隔音效果更好的墙砖、隔音墙,还是额外加装的隔音改造,都会给酒店带来额外的费用,尤其是本身建筑较差时,如果额外加装隔音工程就需要拆墙重装,耗时又费钱,往往被直接跳过。

即使建筑原本的隔音设施较好,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其隔音性能也会随着老化逐渐下降。而酒店在进行定期的翻新时,酒店更愿意将预算投入可见的颜值工程,比如大堂装修,而非隐蔽的隔音改造。毕竟噪音问题未必会赶客,一个老旧难看的大堂却会……

出门旅游,为何总住不到安静酒店?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除了墙板、楼板对于隔音的标准相对比较低,酒店建筑的门窗隔音标准也较为宽松。部分酒店仍然采用的老旧标准,而在之前的标准中二级建筑对于外窗的空气声隔声标准仅为≥25dB,客房门的标准则是≥20dB。这也难怪无论是门口经过的行李箱,还是楼上住客半夜冲马桶的声音,都如此明显。

此外,细节上的疏忽也很常见。门窗缝隙漏声,是最常见的问题。无论是没有安装密封条的房间门,还是关不紧的推拉窗,都会导致外界噪音轻易溜进房间。而空调穿墙孔、通风系统风口等工程中的疏漏点,也会导致噪声无孔不入地进入我们的房间。

酒店所处环境中的

噪音来源有很多!

除了本身隔音效果就比较差,酒店所处环境中的噪音来源也比我们平时家中卧室要多得多。

为了住客的便捷,酒店往往选址在繁荣的城市中心或交通枢纽附近,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巨大的噪音来源。酒店周边如果分布有商业街、娱乐场所等也会产生较大的噪声。

更糟糕的是,酒店房间的噪音,不光来自外界,也来自房间内部。为了隔绝室外的噪音,酒店往往采用了密封窗的设计,而用新风系统来为室内输送新鲜空气,但新风系统却又反过来成为了新的噪音源。不开空调闷得睡不着,开了又吵得睡不着,是很多人住酒店时共同的困扰。

除了新风空调,酒店房间内往往需要塞下各种各样的电器,而它们同样会贡献出各种细微但不容忽略的噪音:迷你冰箱、电视机的电流嗡嗡声,这些平时在家注意不到的噪音,都在狭小的酒店房间内烩成了一锅噪音大杂烩,扰得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而且,这些细微的噪音不仅来自自己的房间,同样还来自上下左右的其他房间。酒店房间可能被6~8个房间包围,谈话、电器、淋浴等噪声源数量成倍增加。

出门旅游,为何总住不到安静酒店?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除了这些,由于酒店房间的排水系统,如马桶、淋浴、洗手池等通常采用垂直设计,所有房间的排水管集中接入同一主管道。这种集约化布局虽然节省空间和成本,却会让我们时不时被楼上住客半夜洗澡的声音所打扰。

当然,有时候觉得酒店比家里吵,也可能与心理因素有关。当大家身处陌生环境中时,会对噪音更加敏感,这是进化遗留的警觉机制,能够帮助人类祖先在陌生环境中更好地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也让我们在陌生的酒店环境中更难安稳入睡。

总而言之,酒店的隔音问题不仅是建筑缺陷,更是空间布局与使用场景的结果。高密度环境叠加多源干扰,再加上密闭性不足,共同导致”明明分贝值不高,却感觉特别吵”的糟糕入住体验。

那么,如何能在“一众矮子中拔高个”,尽量选到安静的房间呢?暑期出行大家选酒店时可以参考一下这些小 tips:

1、尽量选中高楼层,远离电梯和设备间;

2、避免靠街或临近酒吧的房型;

3、选择有二次密封门的高端房型;

实在不行,那就自备耳塞、白噪音 APP,用科技的力量帮助自己更好地入睡吧。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read/4865.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7月6日 下午5:20
下一篇 2025年7月7日 下午2:05

相关推荐

  • 每天1碗小米粥,身体会发生这些变化?

    参考文献 [1]杨月欣.中国食物成分表第6版第1册[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8 [2]黄伟,王德权,裴晶晶等.不同小米品种主要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组分分析[J].东北农业科学,2023,48(01):91-96.DOI:10.16423/j.cnki.1003-8701.2023.01.021. [3]王雅楠,白云飞,刘昕桐等.加工方式对小米多酚含量影响…

    2025年7月29日
    23000
  • 1毫克致命!这种厨房常见毒物,很多人忽视

    “还没送到医院时,人就不行了……”。近日,黑龙江省发生了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丰收之后的一顿家常聚餐,却当场导致了一死一抢救的悲剧。而罪魁祸首,就是“酸汤子”。酸汤子是一种用玉米粒水磨发酵后制作的粗条状食物,是东北的一种传统食物。 来自中国新闻网 而根据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食品处发布的消息,此次聚餐中中毒的 2 人,均摄入了来自酸汤子的“米酵菌酸”,初步定性为食物…

    2025年10月17日
    8400
  • 无DNA病毒如何让“吃同类”成禁忌?

    它没有 DNA,没有 RNA,甚至不算严格意义上的生命体,却能在大脑中制造“海绵状”的恐怖空洞,让人逐渐失去记忆、运动能力,最终走向死亡。它就是朊病毒——一种颠覆了传统病原体概念的神秘存在。 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库鲁病”悲剧,到英国的“疯牛病”恐慌,朊病毒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致命后果,成为了现代医学最令人困惑的谜题之一。这个“蛋白质杀手”究竟是什么?它的传播…

    2025年7月9日
    18700
  • 日全食4分钟,百万鸟群集体“断片”

    日全食不仅让天空变黑,还能让动物“搞混时间”。 2024 年 4 月 8 日下午,当月球的影子以每小时数千公里的速度扫过北美大陆时,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成千上万只鸟突然开始歌唱,就像清晨时分那样。而此时,天空刚刚陷入黑暗仅仅几十秒。这不是巧合。在日全食的短短四分钟里,许多鸟类的生理系统被彻底欺骗了——它们把突然降临的黑暗当作夜晚,又把重新出现的光明当作黎明…

    2025年10月28日
    9600
  • 为啥飞机禁带超100mL液体?真相曝光

    国庆中秋长假临近,不少人已经在准备踏上旅程。对于选择飞机出行的人来说,安检时的“随身携带的液体不能超过 100mL”几乎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难题。 为什么液体只能带 100mL?另外,既然限定了 100mL,要是我把一瓶水喝到只剩 100mL,是不是就能带进去了?而在机场候机场所买的饮料和酒,为什么又能顺利带上飞机呢?今天我们就来仔细说一说这条规定。 图库版权…

    2025年9月29日
    7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