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年前生命如何“复活”?中国科研破解古生物密码

2025 年 5 月 30 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卢静在 2025 科普中国说 530 科技工作者日特别场“跨越时光的科研接力”带来演讲《用现代科技,“唤醒”远古生命》,解密亿万年前的生命如何“重现”。

以下是卢静的演讲节选:

古脊椎动物学

很多人可能会问:“老师,你们能复活一条恐龙吗?”我会回答你们,我们过去不行,未来,我不知道。那么,古脊椎动物学究竟研究的是什么呢?简单来说,研究的是从 4 亿到 5 亿年以来脊椎动物演化的完整历史。

过去,古脊椎动物研究通常意味着野外考察、挖掘化石,随后进行修复、装架和分析。然而,现在的研究早已超越了这一传统模式。研究人员们不仅关注古代脊椎动物本身,更致力于探索脊椎动物演化的整体历程,即整个脊椎动物的生命史。

古脊椎动物学的研究不仅要做到“讲古论今”,还要“讲今论古”,将现代生物与远古化石联系起来,深入探讨诸如口腔结构如何形成、四肢如何实现登陆、前肢如何演化为翅膀等一系列问题,这些是现在研究的重要部分。

亿万年前生命如何“复活”?中国科研破解古生物密码

图片来源于卢静PPT

新技术

助力古脊椎动物学研究

在现在的古脊椎动物研究中,我们广泛运用了高精度 CT 扫描、同步辐射技术、三维成像和三维可视化等新技术和新方法,但往前 50 年,想要研究化石脑袋的内部信息,唯一的手段和方法就是切片。

比如张弥曼老师对杨氏鱼的研究。她在瑞典花了将近两年的时间,用当时最为先进的连续磨片法,把不到 3厘米的鱼头标本磨成了 500 多张片子,然后对它的脑颅结构进行研究。

张弥曼老师的这项研究非常重要。在此之前,学术界普遍持有两个主流观点:一是认为登上陆地的肉鳍鱼类起源于欧美地区;二是认为四足动物是双起源假说。然而,张老师通过对杨氏鱼标本的深入研究,否定了这两个观点。首先,她的研究表明,中国才是肉鳍鱼类的真正起源中心。因为在中国发现了大量比欧美地区更为古老、更为原始的鱼类化石,其中杨氏鱼就是典型的代表之一。其次,杨氏鱼标本显示,实际上四足动物是单起源的,因为这种鱼并未演化出登陆所必需的类鼻孔结构。这项研究为后续的古鱼类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亿万年前生命如何“复活”?中国科研破解古生物密码

亿万年前生命如何“复活”?中国科研破解古生物密码

图片来源于卢静PPT

如今,如果我们再进行类似的研究,早已不再需要如此费时费力,借助先进的 CT 扫描技术,只需不到两个小时,有时甚至仅需一个小时,就能获得标本的完整数据,并进一步分析其内部结构。CT 技术的应用,使研究人员在研究时间和效率上都有了显著提升,也为古生物学研究开启了全新的篇章。

从 2008 年起,古脊椎所和高能物理所联合研发专门用于古生物 CT 扫描机器,这些设备的问世,对古脊椎动物学研究产生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自 2011 年至今,我们利用这些自主研发的 CT 设备扫描研究的化石标本,已在《自然》《科学》等国际顶级期刊及其子刊上发表论文超过 160 篇,位居全球首位。此外,我们已扫描的脊椎动物化石数量也超过万件,这也是全球之最。

不过,对于研究者们而言,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我们不仅希望用最高精度、最前沿的技术来研究古生物本身,更希望深入探讨它们过去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以及演化历程。这就需要开展更多更深入的研究工作。

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利用最新的 CT 扫描技术,对扫描结果进行三维重建,并对所有古生物进行科学而精确的形态复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这些模型,开展分析,甚至涉及材料学方面的深入研究。同时,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三维模型数据库,供全球学者共同研究脊椎动物的演化过程。

亿万年前生命如何“复活”?中国科研破解古生物密码

图片来源于卢静PPT

此外,我们还自主研发了多款三维可视化软件,其中一款名为“蛙鱼”。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寓意着从鱼到蛙、再从蛙到鱼,代表的是脊椎队伍演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

我们还可以将这些重建数据应用于 VR 技术,让人们可以真正地“钻到”生物身体里,观察其内部结构。例如,我们利用角鲨的数据,帮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生命的演化历程,这也是我们研究中“将今论古”的重要组成部分。

亿万年前生命如何“复活”?中国科研破解古生物密码

图片来源于卢静PPT

古生物科学三维复原

应用落地

已经消失的古生物如何“复活”?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文物修复的方法,但光修复好化石还不够,我们还要为这些古生物赋予动作,让鱼儿能够游动,让它们的嘴巴能够张合,这样才能更加真实地再现它们的生命状态。我们将通过这种方式,逐步复原所有从水生到陆生、从陆地到空中的关键物种,以便大家未来能更好地利用这些模型开展研究工作。

亿万年前生命如何“复活”?中国科研破解古生物密码

图片来源于卢静PPT

我们还利用古生物科学三维复原技术与众多机构和品牌展开合作,举办了大量的展览,让更多人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古生物的魅力。

去年,我们与美国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Field Museum)合作,完成了一项重要的展览工作:对世界上第一只鸟——始祖鸟,进行了高精度三维复原。在这次复原中,我们几乎复原了始祖鸟的全部骨骼、羽毛、皮肤和肌肉结构,实现了迄今为止全球精度最高的一次科学复原。通过这项工作,我们不仅将中国的古生物复原技术推向了国际前沿,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科研团队在这一领域的卓越实力。

亿万年前生命如何“复活”?中国科研破解古生物密码

图片来源于卢静PPT

与此同时,我们还将研究工作拓展到了更广阔的领域。

比如,这条狮子鱼标本是从 7000 米深的海底打捞上来的,由于深海压力的巨大变化,标本发生了严重的变形。我们对其进行了复原。

为了验证复原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将其放入自主研发的大空间 VR 系统中,与《国家地理》杂志利用 ROV 水下机器人拍摄的真实狮子鱼运动场景进行对比。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复原的狮子鱼动画与真实场景几乎完全一致。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仅以全新的手段探索生命的过去,也在拥抱我们的未来。

亿万年前生命如何“复活”?中国科研破解古生物密码

图片来源于卢静PPT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read/5075.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7月13日 下午1:03
下一篇 2025年7月13日 下午1:05

相关推荐

  • “家人注意:谨防‘废话欲’成真,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最近,在社交平台上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热搜:“废话越多的人越幸福”,评论区里很多网友对此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看到没!说谁整天太吵了呢! 那我可太幸福了,整天小嘴巴巴没停过~ 怪不得我老是不开心呢,是因为没人跟我说废话啊。 图源:某社交平台 在心理学中,废话其实有个比较正式的名字,叫做 Small talk,可以翻译成闲聊,指的是一种在社交场合中非正式、日常性…

    2025年7月16日
    30300
  • 心理学家研究上万对夫妻:婚姻幸福的关键因素揭秘

    跟怎样的人一起走进婚姻才会幸福? 这是很多人从单身一直想到婚后的一个难题。有些人比较看重经济和外貌条件,有些人觉得三观一致更重要,甚至还有人比较相信“玄学”,觉得选对象也得看生辰八字、星座、血型之类的因素。这些看法或许各有道理,但是到底哪个或哪些答案更可靠呢?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心理学家通过严谨的实验设计和成千上万对伴侣的真实数据,都发现了哪些“最能让人感到…

    2025年8月25日
    12800
  • 快递箱囤积家中竟成甲醛温床?真相令人担忧!

    有一种污染物,经常出现在新闻报道中,它就是甲醛。虽然我们都知道甲醛有毒,有时候却可能无意间,通过纸箱子将它带到了身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 就是这些东西↑ 图片来源:林林拍摄 这种东西,别在家囤 近期有记者用甲醛浓度检测仪随机在吉林长春市的快递驿站进行测试,对甲醛检测的个别数值甚至是该标准的 7 倍之多,罪魁祸首就是纸箱和包装。 快递站堆着…

    2025年7月26日
    21800
  • 最佳入睡时间点曝光!10点最护心

    都说“早睡早起身体好”,但对于很多现代人来说,别说晚上十点睡觉了,甚至凌晨两点还在刷短视频……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作息时间,其实也是一个独立的风险信号,它与心血管疾病(心脏病、中风等)息息相关。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晚上 10~11 点入睡 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最低 心血管疾病(心脏病、中风等)每年导致全球近1800 万人死亡,是当之无…

    2025年10月20日
    6000
  • 金属杯雪平锅锤纹真是手工一锤锤敲出?

    十一假期出去玩的你,在逛各个城市的游客一条街时,有没有听到过打银首饰的店铺在叮叮铛铛? 再进去一看,发现银器表面敲出的坑坑洼洼的纹理,复古、质朴,富有手工感和岁月感。既有工业风的粗犷,又有匠人匠心的细腻。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这种利用锤子或专门的工具在金属表面反复敲击,形成细密或规律的凹凸纹理,从而产生独特光影效果和装饰感的操作,就是“锤…

    2025年10月15日
    82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