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年前生命如何“复活”?中国科研破解古生物密码

2025 年 5 月 30 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卢静在 2025 科普中国说 530 科技工作者日特别场“跨越时光的科研接力”带来演讲《用现代科技,“唤醒”远古生命》,解密亿万年前的生命如何“重现”。

以下是卢静的演讲节选:

古脊椎动物学

很多人可能会问:“老师,你们能复活一条恐龙吗?”我会回答你们,我们过去不行,未来,我不知道。那么,古脊椎动物学究竟研究的是什么呢?简单来说,研究的是从 4 亿到 5 亿年以来脊椎动物演化的完整历史。

过去,古脊椎动物研究通常意味着野外考察、挖掘化石,随后进行修复、装架和分析。然而,现在的研究早已超越了这一传统模式。研究人员们不仅关注古代脊椎动物本身,更致力于探索脊椎动物演化的整体历程,即整个脊椎动物的生命史。

古脊椎动物学的研究不仅要做到“讲古论今”,还要“讲今论古”,将现代生物与远古化石联系起来,深入探讨诸如口腔结构如何形成、四肢如何实现登陆、前肢如何演化为翅膀等一系列问题,这些是现在研究的重要部分。

亿万年前生命如何“复活”?中国科研破解古生物密码

图片来源于卢静PPT

新技术

助力古脊椎动物学研究

在现在的古脊椎动物研究中,我们广泛运用了高精度 CT 扫描、同步辐射技术、三维成像和三维可视化等新技术和新方法,但往前 50 年,想要研究化石脑袋的内部信息,唯一的手段和方法就是切片。

比如张弥曼老师对杨氏鱼的研究。她在瑞典花了将近两年的时间,用当时最为先进的连续磨片法,把不到 3厘米的鱼头标本磨成了 500 多张片子,然后对它的脑颅结构进行研究。

张弥曼老师的这项研究非常重要。在此之前,学术界普遍持有两个主流观点:一是认为登上陆地的肉鳍鱼类起源于欧美地区;二是认为四足动物是双起源假说。然而,张老师通过对杨氏鱼标本的深入研究,否定了这两个观点。首先,她的研究表明,中国才是肉鳍鱼类的真正起源中心。因为在中国发现了大量比欧美地区更为古老、更为原始的鱼类化石,其中杨氏鱼就是典型的代表之一。其次,杨氏鱼标本显示,实际上四足动物是单起源的,因为这种鱼并未演化出登陆所必需的类鼻孔结构。这项研究为后续的古鱼类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亿万年前生命如何“复活”?中国科研破解古生物密码

亿万年前生命如何“复活”?中国科研破解古生物密码

图片来源于卢静PPT

如今,如果我们再进行类似的研究,早已不再需要如此费时费力,借助先进的 CT 扫描技术,只需不到两个小时,有时甚至仅需一个小时,就能获得标本的完整数据,并进一步分析其内部结构。CT 技术的应用,使研究人员在研究时间和效率上都有了显著提升,也为古生物学研究开启了全新的篇章。

从 2008 年起,古脊椎所和高能物理所联合研发专门用于古生物 CT 扫描机器,这些设备的问世,对古脊椎动物学研究产生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自 2011 年至今,我们利用这些自主研发的 CT 设备扫描研究的化石标本,已在《自然》《科学》等国际顶级期刊及其子刊上发表论文超过 160 篇,位居全球首位。此外,我们已扫描的脊椎动物化石数量也超过万件,这也是全球之最。

不过,对于研究者们而言,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我们不仅希望用最高精度、最前沿的技术来研究古生物本身,更希望深入探讨它们过去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以及演化历程。这就需要开展更多更深入的研究工作。

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利用最新的 CT 扫描技术,对扫描结果进行三维重建,并对所有古生物进行科学而精确的形态复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这些模型,开展分析,甚至涉及材料学方面的深入研究。同时,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三维模型数据库,供全球学者共同研究脊椎动物的演化过程。

亿万年前生命如何“复活”?中国科研破解古生物密码

图片来源于卢静PPT

此外,我们还自主研发了多款三维可视化软件,其中一款名为“蛙鱼”。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寓意着从鱼到蛙、再从蛙到鱼,代表的是脊椎队伍演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

我们还可以将这些重建数据应用于 VR 技术,让人们可以真正地“钻到”生物身体里,观察其内部结构。例如,我们利用角鲨的数据,帮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生命的演化历程,这也是我们研究中“将今论古”的重要组成部分。

亿万年前生命如何“复活”?中国科研破解古生物密码

图片来源于卢静PPT

古生物科学三维复原

应用落地

已经消失的古生物如何“复活”?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文物修复的方法,但光修复好化石还不够,我们还要为这些古生物赋予动作,让鱼儿能够游动,让它们的嘴巴能够张合,这样才能更加真实地再现它们的生命状态。我们将通过这种方式,逐步复原所有从水生到陆生、从陆地到空中的关键物种,以便大家未来能更好地利用这些模型开展研究工作。

亿万年前生命如何“复活”?中国科研破解古生物密码

图片来源于卢静PPT

我们还利用古生物科学三维复原技术与众多机构和品牌展开合作,举办了大量的展览,让更多人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古生物的魅力。

去年,我们与美国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Field Museum)合作,完成了一项重要的展览工作:对世界上第一只鸟——始祖鸟,进行了高精度三维复原。在这次复原中,我们几乎复原了始祖鸟的全部骨骼、羽毛、皮肤和肌肉结构,实现了迄今为止全球精度最高的一次科学复原。通过这项工作,我们不仅将中国的古生物复原技术推向了国际前沿,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科研团队在这一领域的卓越实力。

亿万年前生命如何“复活”?中国科研破解古生物密码

图片来源于卢静PPT

与此同时,我们还将研究工作拓展到了更广阔的领域。

比如,这条狮子鱼标本是从 7000 米深的海底打捞上来的,由于深海压力的巨大变化,标本发生了严重的变形。我们对其进行了复原。

为了验证复原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将其放入自主研发的大空间 VR 系统中,与《国家地理》杂志利用 ROV 水下机器人拍摄的真实狮子鱼运动场景进行对比。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复原的狮子鱼动画与真实场景几乎完全一致。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仅以全新的手段探索生命的过去,也在拥抱我们的未来。

亿万年前生命如何“复活”?中国科研破解古生物密码

图片来源于卢静PPT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参考消息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s1952.com/read/5075.html

(0)
参考消息网的头像参考消息网
上一篇 2025年7月13日 下午1:03
下一篇 2025年7月13日 下午1:05

相关推荐

  • 美客机万米高空风挡破裂飞行员受伤

    2025 年 10 月 17 日,美国联合航空 1093 航班机长在驾驶舱里遇到了职业生涯中最离奇的一幕。 飞机正以每小时近 900 公里的速度在万米高空巡航,从丹佛飞往洛杉矶。突然,一声闷响,挡风玻璃一角出现了一个明显的撞击点,玻璃经撞击瞬间呈粉碎状裂纹。玻璃碎片飞溅,划伤了机长的手臂,鲜血渗了出来。 图源:@JonNYC/X 好在客舱气压正常,飞机系统运…

    2025年10月23日
    2100
  • 这个“冷门”的丑水果,竟然奢侈到吃不起

    一提到热带水果,你会立刻想到哪些? 榴莲、芒果、山竹、菠萝蜜、火龙果、荔枝,很多人可能会优先想到这些。有一种水果,冷门到不能再冷门,据说是泰国王妃们的最爱,相信90%的朋友都没有听说过。这种水果,就是龙宫果。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像土豆的奢侈水果 卖到 30 元一斤 1.东南亚的丑水果,曾是贡品 龙宫果,又被叫做龙功果、椰色果、佛头果、兰…

    2025年7月9日
    16800
  • 新能源汽车空调续航焦虑,如何高效破解?

    2025 年 7 月 22 日,中原工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付主木在 2025 科普中国说·河南场带来演讲《绿色出行新体验——新能源汽车空调与云控制技术》。 以下是付主木的演讲节选: 空调系统一直是影响新能源汽车驾乘舒适性与续航能力的重要环节,如今,它正经历着从“能耗大户”到“智能管家”的蜕变—— 智能网联技术的融合,将云控制深度植入空调系统的各个层面,它改变…

    2025年8月3日
    13600
  • 这种病不致命却折磨人,你可能也经历过

    有一种病,不仅长在体表,肉眼可见,还会对生活造成极大的困扰。 图片来源网络 这个病,是特应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在国外也常称特应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的、复发性的炎症性皮肤病,以剧烈瘙痒和湿疹样皮疹为特征。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它不仅仅是一种“皮肤病”,其影响深远,贯穿患者生活的方方面面。…

    2025年9月26日
    8600
  • 洗完头后自然风干还是吹干好?真相让你意想不到!

    洗完头发后,我们常常面临一个很纠结的选择题——究竟应该让头发自然风干,还是用电吹风迅速吹干呢? 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题,背后还关系到头发的健康。 电吹风吹干 容易造型,但损伤发质、影响头皮健康 1.损伤发质 吹风机会损伤发质,这话一点也不假~吹风机的热风会使头发变得干燥、脆弱、分叉、易断。 要理解背后的原因,我们需要先了解头发的微观结构…

    2025年9月8日
    117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